院士批评部分记者妖魔化三峡工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7日11:15 中国网
院士批评部分记者妖魔化三峡工程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家铮先生回答记者提问

  2007年11月27日(星期二)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三峡办主任汪啸风及院士潘家铮等介绍三峡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并答记者问。以下为发布会内容:

  法新社记者:9月25日的时候,部分专家学者在武汉召开一个研讨会,根据新华社的报道,他们发出警告,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有很多隐患,如果不及时处理的话,会酿成大祸,而当时也有引述,汪先生说“不合理的开发造成了很多的生态退化、水土流失的加剧情况没有得到根本的扭转”,好象今天听你们的汇报,都是比较正面的消息。不知道汪先生能否阐述一下当时你提出的警告,到现在你们对问题有什么对策吗?那个情况还是一样令人关心吗?还有媒体报道,移民工程需要再次转移在重庆那边的400万人口,我想和汪先生确认一下这个情况是否属实?中国以后再建大坝的时候,能否从三峡工程学到一些经验?

  汪啸风:我想首先说一个三峡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结论,结论指出:生态环境问题不影响工程的可行性,总的来说,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利大于弊。按照这个结论,我在武汉会议上,充分肯定了三峡工程建设以来所取得的成效,其中包括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方面取得的明显成效。在此基础上,我提出了建设一流的水电工程,创造一流的生态环境的“双一流”目标及其实现的措施和途径。同时,我也根据这个结论分析了可能出现的隐患和问题。我要给大家表明,这是中国政府一贯的立场,就是从项目研究开始,就十分重视存在的隐患和问题,而不是某些舆论所说的中国“始料未及”,好象以前什么都不知道,不存在这个问题。也不是某些舆论说的“中国政府官员首次承认这个问题”,大家知道环境评价书是1991年做的,那时候就提出来利大于弊,就说明存在弊端,我们怎样去克服它,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证明,这项工程所作的结论是科学的。

  潘家铮:我注意到今天有很多外国的记者参加会议并提问,我希望能够利用这个机会,以一个普通公众的身份,向他们说几句话,我对外国的记者和报刊一直是很尊重的,因为我认为他们的报道,第一是客观,第二是公正。可是最近我发现有一些媒体和记者对中国的偏见太深。他们对中国的成就、贡献绝口不提,对中国的一些问题,或者说是“阴暗面”,到处收罗、夸大歪曲、讽刺挖苦,甚至于是无中生有、挑拨离间。我认为这样的做法,对增加友谊、沟通没有什么好处,就拿最近对三峡工程的报道来讲,我也收集了一些,你看看他们的标题,什么“扬子江上的妖魔、三峡工程成为全球变暖的定时炸弹,几百公里长的水库中,水看起来像酱油一样”……作为我个人,三峡工程耗尽了我后半辈子的全部精力,现在这个工程被人们形容为妖魔、炸弹、一库酱油,心里很不好受,我希望这些先生们能够客观地报道中国,中国人民欢迎朋友们的批评和监督,哪怕讲得重一点,我们也是欢迎的,但是请不要“妖魔化”。我诚恳地希望,所有在华的外国记者们,都能成为中国人民真正的好朋友,谢谢大家耐心听取我的意见。

  国新办举行三峡工程建设和环保发布会(实录)

  三峡办主任称2.89亿移民资金违规

  三峡投入100多亿治理地质灾害 地震强度无碍安全

  三峡工程防洪标准从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

  三峡工程已完成静态投资占概算92%

  三峡工程对环境影响在预测范围内

  李永安:三峡工程防洪效益毋庸置疑

  李永安:三峡库区对重庆的大雨没有影响

    三峡工程累计安置移民122万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