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特色“老蔡公”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9日14:17 《决策》杂志

  -本刊记者 盛李锐

  观察个人离不开他身处的时空,历史戴着人类的面孔。一位温州籍村干部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故事是否老生常谈,我 们正在判断。

  从温州出发一路驱车西南,经一小时抵达富裕温州的欠发达地区文成县。文成多山,山地面积占80%以上。县内田 东村海拔500米,原是一片荒山,现在漫山种有机茶,山名逐渐为“九华山茶场”代替。

  九华山茶场的主人是蔡日省,“老蔡公”是当地村民的叫法,他是田东村现任村支书、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模、日 省名茶有限公司董事长。

  老蔡干了23年的田东村村支书,他所在温州市文成县于1997年脱掉贫困县的帽子,田东村1982年人均收入 100多元,如今户均收入1万多元。

  事物发展总是有规律可寻,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就总结过,村子几年换一个书记的,书记越多,贫困户就越多。凡是 书记干得越久,村子越容易得到发展。

  1984年,老蔡入党、当选村支书,加入了“劳模+经济能人”治村的行列。他符合政权交接期的双重干部特征: “毛式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与“邓式干部”的致富能力,是生产大户,又有政治热情。

  多年来,田东村脱贫,走的是一条“大户强村”的路线,大户愿不愿意通过体制内途径介入村庄管理事务,愿不愿意 以极低报酬尽职工作,愿不愿意成为长期的村庄监护者、农民经纪人,都与村庄前途息息相关。

  大户做得到吗?也许是温州的独特“根文化”语境得以使该命题成立。可查实的20年没领过工资的老蔡,家园情结 很重。

  不想发大财

  很多事情,放在温州的定语下就不言自明。比如赚钱、炒房、大胆、为先。然而在村级基层中,同样是温州,学者贺 雪峰在《乡村的前途》一书中写道,在一个温州地区贫困乡村的贫困乡镇,22个村,主要村干部一年的报酬不过200元, 在2002年的村委会选举中,竟村村竞选激烈,并且这种现象在温州并非个别。一个当村长的私营企业主说,他当干部的工 钱还不够抽烟,每年企业还要因此损失数十万元;另一个村主任表示这些只为图个心安。在温州的村委会竞选文化中,有一种 流行说法,叫“争气不争财”。

  老蔡是个地道的温州本地人。17岁上外出打工,长了眼界和担当,虽然只有初中文化程度,却因为祖传茶叶手艺成 为远近闻名的种茶能手。

  1984年,老蔡在村党委选举中全票当选,而此前,乡政府已找他谈过话。老蔡表态,要带领全村脱贫,当好村支 书,不拿一分钱工资。以1979年年净收入1.6万元的老蔡来说,当书记带领脱贫,今天看来是一种行政化与市场化结合 的扶贫行为。那年,他40出头,是个实干者。

  脱贫要找出路。贫困的原因,往往是举目不见市场。老蔡的使命是找路子,找市场。乡政府的希望也是如此,用他的 手艺和眼光,带领田东村走出世代纠结的贫困。

  依然是1984年,他承包荒山、残次林地147亩,其中茶园50亩,年终赚下来的钱比较起来,得出结论:家传 的种茶手艺“前景广阔”。换言之,那时他看见的是小茶叶背后的大市场,如同费孝通当年调研得出的“小商品、大市场”一 样,老蔡走了一条“开门见山”的路。

  “直接有效”是农民式的思维,虽然有时失之于短视,却蕴含着解决的智慧。一门心思发展茶叶经济,成为了老蔡一 心一意带领脱贫的法宝。脱贫是田东村村民的共识,在这面旗帜下,老蔡将这个共识细化,最低纲领是全村基本脱贫,没有劳 动力的贫困户以低保覆盖;最高纲领是每位村民找到生利之道,可持续发展。目前来看,最低纲领已经实现,全村185户人 家,脱贫175户,剩下的10户参加低保。

  这些年来,老蔡买过20万棵茶苗,无偿给村里的30多个贫困户试种,亲身传授炒茶技术;承诺过“只管种,丰收 了没人要,全部卖给我。”激励是老蔡经常使用的办法,对他来说,“无偿”不是施舍,是道义上的投资。村民在这种激励下 ,带动生产积极性,开始积极种茶。如今,田东村的茶园面积从50亩扩展到1000多亩,具备了农业规模化的初期条件。

  邻县洪地村在老蔡指导下,共种植茶叶数千亩,许多村民相继脱贫致富。原本年收入不到两千元的李福西,一年仅春 茶一项收入就达到两三万元。本村人劝老蔡要有保留,不要制造对手。老蔡不以为意,他的心思是将邻县也纳入茶叶生产基地 ,扩大生产规模。目前,平和乡贫困村的下沙园村、东方村、下河村、廿五坑村等已被划入基地范围,将在基地协助下进行茶 园扩建和茶种改良,村民可望明显增收。

  蔡日省介绍,他还在积极营建“文成第一村”,它由平和乡、大洋口村和老蔡的“日省名茶开发有限公司”三方合股 开发,公司主要负责基础设施建设,并帮助迁村户解决下山后的出路问题。建成后即可容纳200多家迁村户,也将成为文成 第一个茶叶交易市场。

  与老蔡合作办日省名茶有限公司的合作伙伴叶友如也开办“九龙山农家乐茶室”,展览根雕艺术作品。

  修路!修路!

  今年年初,作为全国

人大代表的老蔡在参加全国两会的时候,提出了一个令人费解的冷门议案,“降低室内噪音”, 几乎与新农村建设沾不上边。采访时,我们将这个疑问交给他。他回答,现在村民造房子喜欢造在路边,噪音很大,所以才提 的这个议案。

  说到村民在路边建房,还是这些年的事。曾经田东村五个自然村之间只有一条小泥路,逢到下雨的日子几乎寸步难行 。对于村民对自己的期望,老蔡感到,修路便是其中最重要也是最急迫的一条。这个急迫与日常生活有关,曾经发生过好几起 因为救护车无法及时到达,村民的救命时间被耽误的事件。这条泥路,变成长在他和每个村民心里的“草”,必须要拔掉。此 后,分段整修,历经六次,直到老蔡当家的第20个年头,终于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水泥路。

  修路的故事极为曲折。因为相当一部分钱得由村民自己出,还因为修的路可能占了村民的田或林地,这些令老蔡至今 感慨。“外村的人比较好说话,自己村的不好,占了地的、我就把我的赔给他。”

  赔地是件大事。乡村是个熟人社会,村民既生活在一个物质的世界,也生活在一个道义的世界。道义的好处在于可以 影响村庄的舆论,老蔡逐渐成为村庄实质意义上的领袖,基层工作的要害是占没占住个这个“理”。从道义上被接受的老蔡使 村民产生了依赖感,它既是物质的,又是价值意义上的,与时间有关。2003年的一天,老蔡去乡里开会出了

车祸,撞伤了 脸,几百名村民赶来看望,探病的礼品得用板车拖走,它们全被老蔡送给了贫困户。

  全村脱贫后,老蔡从2004年起几乎每年都想退休,谈到未来,他说:“我一切都很满足。”也许是这种满足感, 也许是“只为争气”的论调,使他一次次萌生退意,却一次次又未退成。

  老蔡想交班的事情引起了村民的反弹,田东村年龄最大的村民、老党员林云兴对老蔡说:“乡亲们都说了,现在村里 5个自然村之间还是机耕路,你得把这5个村之间铺上水泥路,才能下来。”2005年底,一条2.5米宽、4公里长的水 泥路终于依约建成,这次的反对者是邻县的洪地村,曾受惠于老蔡的李福西受村民委托,连夜赶山路找过来:“老蔡公,你们 村的公路已经通了,可你不能撂担子,你得把我们两村之间的公路通起来,才能考虑退。”

  从简易公路到水泥路,每修一段,茶叶收入就高几成,村民的日子就更好一些。

  当劳模、当代表

  1997年,集资2.5万元,架设输电线路4.5公里,解决全村群众的生产、生活用电问题。

  1993年和1997年,共筹资39万元,修建、改建了9.2公里的简易公路,使田东五个自然村全部通车。

  1998年,集资5万元,新建起300平方米的村校,为60多名学生创造良好学习环境。

  1998年,集资3万元,修建了1000米三面光引水渠道,使200亩农田旱涝保收。

  1998年,筹资3.2万元,架设了2公里光缆通讯线路,实现了村通程控电话,方便了对外通讯联络。

  1999年,筹资7万元,建造3处小型自来水工程,为4个自然村的750人解决了吃水困难。

  ……

  这是我们在他当选全国劳模时的个人事迹表上摘抄的一段,即使不仔细看,也能发现老蔡是一位筹钱的能手。

  在浙江的媒体圈子里,老蔡很有名,很多人只知蔡日省而不知文成。例如在省里就流行这么个掌故,老蔡当全国人大 代表时,每次乘大巴去开会必坐在左边第一排,因为旁边就是浙江省省长吕祖善的位置。第一次坐这个位置,吕省长上车后问 老蔡,“村里有没有困难?”“有25户困难户。”在车上,省长就让温州电信的总经理吴作东代表和他的田东村结了帮扶对 子,一年下来脱贫了15户。老蔡之后每次去开会都坐第一排。

  其实,老蔡澄清,因为企业家有钱,不敢坐第一排,他没有钱,不怕坐第一排,但是帮扶的事情是真的。也有人对他 开人大会时搞副业颇有微词,他告诉记者,那是因为开会时销路好。

  走在九华山茶场的路上,老蔡突然停下,笑道:“这个路,是我向省长讨来的!”

  说到滕头村书记傅企平帮扶的两万五千元修路费用时,一直表情严肃的老蔡却意外的羞愧起来:“我,难为情啊。” 向吕省长要钱,向企业家要钱,老蔡并不觉得有什么;但是向和自己一样是村支书的同僚伸手,老蔡总觉得过意不去。

  修路的钱是老蔡自己跑来的,去外地找老乡通融,住工地宿舍吃盒饭,所有为筹钱而花费的支出全部自己掏腰包。月 生活费不足300元,为去省里开“两会”才花了180元在镇上买了一套西装;但是对7名特困学生却累计出借、资助5. 7万元;为5名重病患者出借、资助4.4万元;自己出资为每位村民买了5元钱的农村医疗合作保险。

  老蔡的逻辑就是富的帮穷的,有的帮没有的。我们甚至想过,这是一种特殊的温州文化产物,甚至可以回溯到永嘉学 派“义利说”,信奉朋友间的利益并不是直接金钱的交往,而是相互帮助。老蔡说,我要讲一讲,我是个老共产党。今年年底 ,他立意要退了,神色平静。

  乡间的下午,他如常巡视茶场,闲适自得地与茶民讨论着新茶的成色,始终快步走在前面领路、介绍,像一个称职的 讲解员。

  进入“后老蔡公”时代的村庄沉浸在一种温州特色的“无为”气氛里,下一步将迎来谁做老蔡的接班人,老蔡并未给 出意见,只是表示:“谁愿干,谁来干。”-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