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越拆越紧的父子情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7日14:40 深圳晚报
一出水官高速公路龙岗出口,紧挨路边的就是龙城街道龙红格社区,它是龙口、红旗、格坑三个居民小组的组合体,当地数百户居民的楼房全部处于体育新城红线控制范围内。拆迁,是一年来居民们生活的主题,他们的想法说法看法统统和拆迁挂上了钩,一纸协议,慎之又慎,重中之重,成了摆在全家人面前最大的难题。 大运会蓝图正在慢慢展开,这样的大背景中,他们的生存方式也正在彻底改变。离开世代生活的土地,搬出亲手打造的楼房,即便面对最漂亮高级的安置区,他们依旧矛盾重重。三代同堂,一家人血浓于水的亲情,经历了拆迁考验,却越拆越紧了。陈志民和父亲就身在其中。 越拆越紧的父子情 1 头一遭唱对台戏的父子 陈志民是龙红格社区居委会副主任,一家人世代生活在格坑村。去年6月,一家人开始面临拆迁。 1992年,志民的父亲靠双手盖起了第一栋楼房。1998年,又起了一栋三层半高的新房,全家人搬至新房后,旧房和一些老屋出租,一个月有将近7000元的收入。之后的8年里,一家人日子过得平稳安定,志民四兄妹相继结婚,小家庭一下子变成了大家族。家里喜事不断,2004年,志民得了一对双胞胎女儿。时隔一年志民入了党,当了社区居委会干部,渐渐成为家中的顶梁柱。2006年8月间,体育新城建设提上日程,一心想把房子祖祖辈辈传下去的父亲和一心要主动配合拆迁的志民起了矛盾。 作为社区干部,志民要带头。1000多平方米的总建筑面积,兄弟姐妹分了4户,可房子是老爸盖的,都还得听老人家决定。才住了几年啊,坚决不搬!只要一提拆迁,父亲就和志民铆上了劲。志民可是在单位立下“军令状”的,在格坑60多户搬迁户中,他们一家肯定是首当其冲。 做不通老爸的工作,志民没脸回社区上班。父亲越不爱听拆迁,志民越必须说拆迁,父子俩说急了就成了吵架。长那么大,志民从来都是孝顺和听话的儿子,跟老爸唱对台戏还是头一遭。母亲站在父亲一边,其他三个弟妹不知道听大哥的还是父母的,保持中立。志民只好一个人想方设法化解老人心中祖地盖楼世代相传的情结。 进入9月,距离拆迁协议第一批签订时限没多少天了,社区杨志林主任已经第一个签了字,志民不能落后。天天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功夫有了突破,看着心急如焚的儿子,父亲终于让步:要搬可以,给相同大小地皮,自己盖楼,坚决不住高层楼房。志民心里明白,这个要求,几乎等于没有让步。但老爷子松了口,就看到了希望。 2 紧要关头出去吃夜宵的父亲 拆迁安置办第五组组长、龙城街道党工委宣传部长何远新挂点就在志民家。从去年6月开始,何远新几乎天天来家里看望,中秋节还特意送来月饼。他一方面与志民沟通家里存在的困难,一方面帮着志民做老爷子的思想工作。他带来的漂亮的安居房效果图不止一次引起了老爷子的注意。志民明白,父亲并不是觉得新的生活方式不好,而是无法接受过去40年来由自己一手建设的一直庇护着全家的祖地房屋,就这样在自己手里放弃。父亲对家人的感情早已悉数倾注在这栋房子的每个角落,他甚至希望长子志民能和他一样,找一块地盖自己的房子,建立自己的家族。 可时代变迁之快已是老爷子无法想象,志民一晃已经是一对双胞胎的父亲。他挑起全家人的重担,正面临人生最大抉择,家族未来掌控渐渐转移到他手里。经历了漫长疲惫的交锋,9月底,父亲在最后关头终于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同意拆迁。 第二批协议签订在9月30日到期,就在这一天晚上,父亲突然跟朋友出去吃宵夜。拆迁办工作人员和往常一样来志民家里,希望志民一家人能在最后一天搭上优惠政策。所有人一起等老爷子回来商量,志民甚至还思量着对策。可是眼看就12点了,父亲还是没有回来。无奈中,志民给父亲打电话,还未开口说拆迁的事,父亲就主动答应了,并说没法赶回来,让长子代签名。于是,志民百感交集地写下了决定着家族前途方向的一个最重要签名———父亲的名字。 “父亲心里其实最疼所有的家人,他就像一把伞保护着所有人。他其实也一直在衡量,拆迁对于我们一家肯定有损失,这是现实,可他也明白大局。”志民很感动,父亲放弃自己一生的心血,有一大半是因为心疼他保护他。 “签协议的那晚,父亲逃避了,我知道要他亲手写下名字太为难了。”签协议前一周,是志民最痛苦的日子,父子俩没有吃过一顿开心饭,相互怄着气,在饭桌间吵架,整个屋子弥漫着紧张空气。而9月的最后一个夜里,父子俩醉了,一直弥漫着的紧张气氛突然消失了,没有什么好考虑的了,要做的只是一家人共同期待美好明天。 3 三个月里被压力削去的30斤肉 1000多平方米分了4户,志民一家没有人超480平方米线,不存在货币补偿问题。两个儿子各自换一套190平方米的,两个女儿一个100平方米,一个160平方米,剩下不到500平方米到时候看情况分成若干出租屋。父亲感叹,以后的生活就指望这些房子了。 前两批签协议的居民得了优惠,可以优先选择安置房,高楼层不算差价,还有1万元的现金奖励。志民一家还是赶上了优惠末班车。父亲现在没什么烦心的,每天抱着孙子出去溜达,回家抽烟看电视,一家人天天吃团圆饭,三代人热闹非凡,在离开屋子之前,得好好享受。 说起最后关头父亲的突然转变,志民知道大伯在中间起了决定性作用。大伯家也是4个孩子,1000多平方米的房子,也有个女儿在社区居委会工作,情况和志民家非常类似,可大伯没人做工作自己就想明白了,第一批签下了协议。之后大伯就成了志民的援手和请教对象,共同做父亲的工作。 让大伯最苦闷的是周围没有人理解他,亲兄弟即志民的父亲就更不理解。当第一批名单公布之后,大伯一下子成了众矢之的,有说他立场不坚定,有说他贪财忘本,有说他背叛族群等等,当然还有更难听的,这些口水让大伯根本不敢出门,之前每天必修的串门喝茶聊天统统废止,连走在路上都抬不起头。足足3个月,高大强壮的大伯瘦了30斤! 今年春节前,越来越多的村民签下了协议,大伯逐渐轻松起来。如今,格坑村九成以上居民同意了拆迁方案,压力开始转到还没签的不到十户人家身上。大伯也开心起来,长了5斤肉。 4 眼光长远懂得算账的大伯 说起年纪更大的老爷子怎么能自己想通了主动配合拆迁,志民不得不佩服大伯的远见。就在每个拆迁户都在算自己家的账的时候,大伯已经开始给格坑算账了,他文化虽然不高,可是个有经济头脑的“农民”。 在拆迁安置势在必行的前提下,大伯明白越快越顺利的拆迁对村里越有利。现在格坑大约有2万平方米厂房出租,是集体经济的主要收入,拆迁一旦开始,村里的工业用地将置换称高标准建设的高桥工业区里相同大小土地,可以建起近10万平方米厂房,而且租金提高,集体收入会显著增加,这意味着年底分红更可观,而所有的拆迁户基本都是一类股东,好处实在看得见。 基于这样的想法,大伯渐渐说动了志民父亲把眼光放长远点,相信小一辈有能力使家族兴旺。而拆迁要是拖了后腿,格坑在多个拆迁居民小组里就没了优势,也得不到优惠,新的小区新的厂房都将遥遥无期。 5 小楼里酝酿着高楼的希望 希望就看将来了,3年以后,志民一家将住进新房子,那可是全国的示范安置区,条件不会差。只是父亲仍有担心,住惯了3.5米的层高,怕不习惯2.8米层高的高楼。父亲甚至担心电梯会常常出问题,不比自己搭的楼梯可靠,他还关心起新房子有没有水电布局,新换的出租房以后是不是能租得起价,家里养了多年的大狗怎么上楼……不管怎么说,老爷子至少开始看未来了。 志民经过拆迁这一考验,越发对父亲照顾有加。毕竟,房子一拆,父亲倾注其中的感情便分散到每个子女身上了。志民说,这可是一笔物质加精神的双重财产,真正洗脚上楼成了城市人,也不能忘了在格坑,父亲一辈子掏出的每一份心血。以后,会常陪父亲下楼走走,看看漂亮的场馆和体育新城,想想这背后的父子深情。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