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史兴的局限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0日17:59 新世纪周刊

  -余世存

  内史兴是周王室的官员,名叔兴。春秋时代的周王中央政府,虽然挡不住诸侯争霸的态势,却也先知辈出,叔兴就是 这样的先知。不少国家的君臣,虽然不把周王放在眼里,却也不敢小看来自周王室的使者。那些先知使者,虽然力有未逮,却 是天道、人事等等经验智慧的象征。

  公元前644年,周襄王八年的春天,内史兴奉周王命到宋国聘问。正巧宋国发生了两件怪事:一是五块陨石落于宋 国境内,二是有六只鸟因风大之故居然退着飞过宋国国都上空。宋襄公为这些异常现象惴惴不安,他问内史兴:这是什么兆头 ?叔兴回答:今年鲁国有大丧,明年齐国有动乱,您会得到诸侯拥护但不能保持到最后。他一口气预言了三件事,也不知道他 是怎么把预言跟怪事连在一起的。

  果然,次年冬天,齐桓公死,齐国发生了动乱。宋襄公继齐桓公之后称霸一时,他也召集诸侯进行了鹿上之盟,但可 惜没有善终。虽然“鲁多大丧”一则史书无明文记载,但叔兴的预言已经足以让人敬服。

  我们今天看起来,春秋时代的霸业转移是必然之事。但在当时,却未必有几个人能够理解或预测。一如我们在大陆背 景下判断省市的兴衰,是广东省还是上海市将做大陆的霸主或领头羊,是东北还是西部将成为大陆发展的重大地区。或在全球 背景下判断大国的兴衰,是俄国还是欧洲将成为国际社会的增长极,是中国还是阿拉伯世界将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变量,等等 。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称叔兴为先知,并不过分。他虽然在周王室,掌握着当时各国动态,诸侯们的第一手材料 ,但能做出那样的预言,实在是了不起。

  宋襄公死后,国际社会失去了具有威望能发号施令的诸侯。楚秦的实力虽然发展得很快,但问鼎中原也需要一个过程 ,中原诸侯还不熟悉他们。国际社会的重心开始转移到多年动乱的大国晋国那里。

  流亡公子重耳的运气很好,齐桓公、宋襄公、楚成王、秦穆公等大国诸侯都对他极为优待。在动荡之中,重耳在秦军 的支持下登上晋国国君之位,这就是晋文公。晋文公众望所归,叔兴更是多次预言他将称霸。

  重耳当上晋国国君之后,周天子派太宰文公与内史兴向晋文公颁赐任命。对待天子的使者,晋国也相当尊重。内史兴 回国,把情况向周襄王汇报,说:“晋国是不能不善待的,它的国君一定会称霸诸侯。”

  叔兴见了一次重耳,就敢预言他必然称霸。看来晋国的霸业是必然之势,但实际上,这仍跟国君个人的品质有关。重 耳当上国君后,大赏群臣,非常分明。叔兴听说后,就感叹说:晋文公会称霸啊,从前的圣贤君主先用德行教化人民然后才使 用武力,晋文公的做法与此是很相合的。

  周襄王接受了叔兴的建议,据说一时中央政府出使晋国的使者,在路上络绎不绝。叔兴说是“树恩”,其实是弱势的 中央政府急于寻找诸侯靠山。这种回报来得及时,第二年王室动乱,襄王弟弟跟王后谋反,襄王出奔郑国,晋文公起兵勤王, 帮助周襄王复位。又过了四年,前631年,晋文公就率领宋、齐、郑、鲁、陈、蔡、邾、莒、卫等国诸侯朝拜周天子,并且 向襄王献上打败楚国俘获的战利品,这就是有名的践土之盟。周天子也正式策命晋文公为诸侯之长。至此,先知的预言完全实 现了。

  后人评论先知叔兴的作为,认为他做了周王室的官员,思不出其位,仍以德行为本,天道建立在德行之上,而德行逐 渐衰微,故其预言只是对必然之事的判断而已。他没能给大动荡大变革的春秋时代提供超验的参照,这也是很有道理的。

  先知是矛盾的,一方面他看到了宋襄公借助阴阳天道、仁义道德的不合时宜,一方面他判断晋文公称霸仍建立在德行 之上。“吉凶由人。”人只能在现世的经验中获得立足的资源。这是先知的局限。用今天的话说,他没有打通一些东西。先知 几乎同时出现在东西方,但西亚的先知更超验,东亚的先知更实际。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