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受夹道迎接调查:被指好大喜功搞面子工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1日11:50 郑州晚报
书记受夹道迎接调查:被指好大喜功搞面子工程
李连玉受到热烈欢迎

书记受夹道迎接调查:被指好大喜功搞面子工程
在争议的漩涡里,李连玉的回答是:“我只相信一句话,好人说不坏,坏人说不好。”

书记受夹道迎接调查:被指好大喜功搞面子工程
护士列队欢迎

书记受夹道迎接调查:被指好大喜功搞面子工程
迎接李连玉的群众约有数千名

  核心提示:事先,似乎没有人能想到,一场欢迎仪式会给江苏省邳州市带来这么大的影响。事后,邳州政府官员对此事讳莫如深,认为“这是邳州的阵痛期,过了这个时期,邳州依然会阳光灿烂的”。不管事件发生的初衷指向何处,事件的主人公邳州市委书记李连玉,毫无疑问地成了备受争议的人物。在邳州当地,有人曾赠他牌匾,上写“人民的好书记”;亦有人称,他在改革中将大片土地卖掉,其行政手腕硬是硬,但有点霸道。甚至还有人说,他好大喜功,建设了一系列“面子”工程。在争议的漩涡里,李连玉的回答是:“我只相信一句话,好人说不坏,坏人说不好。”

  返乡事件:吸引了全国网友眼球

  12月2日中午,江苏省邳州市市区淅淅沥沥下着小雨,天气有点冷。

出租车司机赵先生扯了扯领口,又钻进车内。从邳州老城区到新区的路上,赵先生对一个月之前发生的事记忆犹新,说个不停。

  10月23日,参加完十七大的李连玉从北京返回邳州。就在返回的途中,受到了有关单位和群众的欢迎,当地媒体对这场迎接活动作了详细报道。事后,这场仪式被冠以“热烈隆重”、“人山人海”、“场面几乎失控”等关键词语在网上迅速传播,一时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

  就这样,一个邳州当地的迎接活动,逐渐演化为吸引全国网友眼球的“邳州市委书记返乡事件”。众多网友对此事件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截至今日仍没有完全停息的迹象。

  热议升级:他好大喜功,搞面子工程

  记者明显从当地政府部分官员的表情上读出这场争论的敏感性。

  这一段时间恰逢省市县三级政府换届之时,邳州的政府官员都在忙碌着。“李书记在邳州做市委书记5年了,他的业绩大家都有目共睹。”邳州宣传部新闻科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摆着手说,现在是邳州的阵痛期,过了这个阵痛期,邳州依旧会阳光灿烂的。

  “现在我们只希望一切争论都慢慢停息下来。不是完全怕影响到李书记,而是怕影响到邳州政府的整体形象。”这位工作人员略显疲惫地说。

  而几日前,网上又有人以“李连玉十大工程辉煌政绩”为题发帖,再一次将矛头对准了这个目前“抽烟量明显增加”的市委书记。帖子发图称:“这是正在建设的“龙润邳州”雕塑;这是耗资7000万元‘连玉大道’,518米长汉白玉辅就,刻有9999朵莲花,寓意前程无限。这是耗资1200万元长度1008米,喷高100米,使李连玉颇为自豪的天下‘第一喷’。”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个帖子很快又掀起新一轮热议李连玉的高潮。不少网友认为李连玉“好大喜功,搞面子工程”。对此,邳州宣传部办公室的一位官员认为,这些工程是为展示邳州良好的投资环境而建的,无可厚非。

  争论仍在继续。

  12月2日,记者在进入邳州市新区时,抬头见到了网友帖子中所指的“龙润邳州”雕塑,整个雕塑蔚为壮观,几条巨龙盘旋在大转盘的上空气势汹汹,大红色的外观非常惹眼。12月6日,当记者再一次路过这个雕塑的时候,发现雕塑的颜色变成了暗黄色。当地一位市民告诉记者,刷完黄色涂料这个工程才算是完成了。

  铁腕形象:“他敢想敢干,但有点霸道”

  对于整个邳州来说,似乎并没有受到什么明显的影响。

  12月4日上午,邳州上空阳光温和。街道上的人们慢悠悠地逛着,路两旁的施工工地还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老城区的改造以及新区的扩充仍在悄悄地发生着计划内的变化。

  位于青年路的老市委大院目前已经人去楼空,一位老大爷在一下接一下地打扫着满地的黄叶,一时将笤帚停下来,说:“这里要建成人民公园。”他身后的一片空地上,几位市民在健身器材上边运动边说笑。

  西边的林荫路上,曾在邳州经委工作的退休老干部王广则站在阅报栏前也在读报,他将头上的鸭舌帽稍稍一掀问道:“你也是冲李连玉来的?”

  李连玉,1959年12月生,江苏丰县人。1975年8月参加工作,2002年12月起在邳州任市委书记。现任徐州市副市长、市政府党组成员,邳州市委书记。“李连玉在邳州这5年,邳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他手腕很硬,敢想敢为。”王老先生说,李连玉 “铁腕执政”好是好,但有点霸道。

  “李连玉对下级官员要求十分严格,要求他们一天工作16个小时;他还力排重议,要求官员向社会公布自己的手机号。”曾在邳州农业局供职的退休老干部曹希常向记者证实,邳州有十几个搞城建的小分队,里面的工作人员每天的工作时间确实比较长,有的甚至已经超过了16个小时。随后,他还向本报记者提供了一份特别的“电话公告”。这是2007年3月3日出版的当地报刊活页《邳州新闻》,第五版通版印有邳州市委市政府、各局委、乡镇领导,包括李连玉本人的手机号。版头上说:“要求本公告涉及人员联系电话每天24小时保持开通,城乡群众如有需要反映的问题,可随时与相关人员联系。”记者按照“公告”上显示的号码拨打几个电话均能接通。

  李连玉在工作日时不时地进行突击检查,一旦发现谁不在岗位就会严厉地加以责备,甚至在大街上看到一些城建的不足之处,就会打电话将相关官员叫到现场督促办公。有一天晚上,李连玉突然跑到一乡镇去“查岗”,发现该镇党委书记谎称在岗,随即将此人调换岗位。

  李连玉还坚持对招商引资、民营经济、项目建设等工作差的单位出示“黄牌”警告,相关负责人受到两次黄牌警告就会被撤职,不论受罚者资历如何,均不留情面。有一年总结大会上,一位59岁的农机局长因目标任务未完成,被点名上台领了黄牌。

  不止这些,在对邳州旧城区的改造中,李连玉的“铁腕”形象更为鲜明地得以体现。他将邳州市近三年把水泥厂、酒厂、纱厂、化肥厂、武装部、商业局等厂或办公楼全部卖掉,通过先拿资金投入新区建设,建成后再腾出老楼给开发商。对此,曾在科委工作的退休干部老徐有自己的看法。他说,李连玉在“卖地”之前不和单位负责人多做沟通,而是“地卖过后找你签字”。他举例说,有一次李连玉问一医院院长一个项目为何迟迟未动工,院长答复没有钱。李连玉立马拉下脸来,“你没钱就下去,我去找能弄到钱的人来。”

  民间声音:“亲民书记5年带来很多变化”

  “有啥说啥,这5年经济确实发展很快。”“环境不错,建了很多绿化带。”“道路宽了,城区面积也比原来大多了。”“新区你去看了吗,华灯初上时看起来更加漂亮。”12月5日,邳州街头几位市民向记者津津乐道着邳州市区的变化。

  一旁卖烤鳝鱼的王老汉将这些变化归功于市委书记李连玉,并称李连玉为“亲民书记”。他翘起大拇指说,李连玉经常下乡搞调研,每到一个地方,都深入到当地老百姓的田间地头,和他们唠家常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解决了不少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

  从邳州当地媒体公布的数字来看,近两年邳州市6400多名贫困学生领到了助学“绿卡”,6000多名残疾人纳入低保;17个敬老院投资总额达1825万元,1731名老人同享“关爱工程”温暖,近4000名下岗职工乔迁新居,1300名社会孤儿拥有了“党员妈妈”重新获得母爱,投入4000多万元一举解决了偏远山区燕子埠、占城镇困扰群众多年的的吃水难、住房难、行路难等五难问题。

  对这些数字的出现,仍有人在质疑,认为是李连玉表现“政绩”而为。但在从这一系列“政绩”中获得实际利益的老百姓看来,李连玉的“亲民形象”也许更经得起质疑者的拷问。

  12月3日下午,邳州一位市民来邳州市委办事,在楼道里他向记者回忆说,一次他在北京回不来了,“我给李连玉打个电话,他就派人将我从北京接了回来”。

  记者在邳州走访时,遇见很多这样的例子。燕子埠镇黑山村的老李仍然记得去年李连玉到他们村割麦时的情形:去年夏收时节,李连玉与其他机关干部一起挥镰帮助村民抢收小麦,割了2亩多的小麦后,坐在田间地头与村民闲聊。“他和村民说说笑笑,给人很亲切的一种感觉。”老李说,当时村民向李连玉反映了村里吃水难的问题,过了一段时间问题得到了解决。

  不仅是田间地头,李连玉还经常到学校、敬老院去,在当地民间留下了“不少感人的故事片段”。曾经的失学儿童邓丽君、议堂镇孤儿姚占花、下岗工人李向东、患重病的青年沈凤文等,说起李连玉都一声接一声地说“李书记人不错”。(郑州晚报特派记者 牛亚皓 袁帅 自江苏徐州报道)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