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流动人口现状调查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3日08:17 法制日报
中国流动人口现状调查
一对要回家的农民工夫妇再次看一眼自己参与建设的高楼 沈国新 摄

中国流动人口现状调查
人潮涌动的流动人口大军 肖恩摄

  只要自尊别人就轻贱不了我们

  周婷亚离开长江边上的那个叫丰都的小城时,只有16岁。念了初中,她说什么也念不下去了,因为他爸爸为给她添个小弟弟,辞掉了工作,家里那一亩山地无论如何也难养爷娘老子和他们姐弟四人。

  为挣钱,为帮爹妈,她和一个同乡搭上东下的江轮一路漂到南京的,当天又乘火车来到了无锡城里这家很有点规模的餐馆。没有歇息,当天就做了服务员,一天5元,管吃住,一个月下来一天不歇也就150元。那年是1993年。

  活儿熬人,除了做卫生刷碗筷,就是端盘子,端盘子有讲究,手怎么托,菜从哪个口走,还有倒酒,先谁后谁,错了,客人要给你白眼,此外就是站在一边看那些男男女女们喝来吃去。那会儿她小,带来的辣子吃完了就想家想妈,想凭啥本地人就可以对她们这样呼来喝去,想归想,还得老老实实地上班。第二个月,工钱涨到300元,老板说,好好干,还给你加工钱。她那时年轻,除了想挣钱,还想找个能说个话、给自己壮壮胆的人。没多少日子,她看上了当大厨的同乡,于是两个人的恋爱就在这“你烧菜,我端盘”的循环往复中发展、壮大、成熟。

  恋爱是快乐的,可工钱总不涨她就不快乐了,男友先走了,换了个小店,老板每月给开2500元。她咬咬牙也走了,可只干了一年多,她又回来了。她说,那店老板的工钱虽多给了几个,却不尊重人,来了有钱有势的客人就让她陪酒,她不干,自己虽没几个钱,却有尊严,尊严是钱买不来的。忍了几次,终于有次没忍住,没轮上老板炒她,她把老板炒了!只要自己自尊自爱,谁也轻贱不了你!她又回到当初的餐馆。

  1998年当她的工钱涨到600元时,俩人结了婚,第二年有了个儿子。她只歇了一个多月就上班了,孩子由她雇的保姆带,她挣的钱付完保姆的工钱也就剩下一二百元。没法子,谁叫她不会带孩子。

  此后,她还真觉得跳槽没多大意思了,哪的老板都一样,都没把她这个外来妹和本地小妹一样看。餐馆给本地小妹都上了

社会保险,可没给她们这些外来妹上,弄得一同来的姐妹都走了,就剩下她一个。还有那些领班,没一个是外来妹,都是本地的,她就想不明白,她干了这么多年,哪点儿业务不如来了就当领班的本地人。她不走是因为她觉得老板还行,不那么过分,只要下了班,不干涉她们的。她就又打了一份工,给一家有钱人做小时工,拖拖地,擦擦窗,抹抹桌子,晒晒被子,一个月下来能挣600元。

  她说,这十来年,她还真悟出些道理,要是让她再活一回,她会好好念书的。读书好,能懂道理,懂了道理就能待人宽容,就能遇上事多为别人想想,谁有个难处,就该伸把手。就是给人做小时工,她也萌生了改变自己命运的想法:服务员吃的是青春饭,再过几年,岁数大了,就是老板不炒她,她也干不动了,所以现在有空读读家政方面的书,做做准备,她想再攒上几年钱,凑个四五万元,回家乡的小城开个家政公司,肯定能活出点儿滋味。

  做个小贩我被“城管”追得满街跑

  34岁的朱迪华生命的一半在流动中,17岁那年一头撞进深圳,6年后又去了湛江,在韶山关当过两年包工头后,来杭州打零工,眼下他和老婆在杭州市一个叫瓜山的社区做水果贩子,生意还过得去。

  朱迪华的老家在湘西一个叫双峰的小县里,祖祖辈辈都是赤脚的农民,他上过一年初中,家里穷就不念了。17岁的那年,有个去过深圳的朋友回来和他说,深圳好,钱好挣哩!朱迪华的漂泊就从朋友的那句话开始了。

  挤了几天火车,朱迪华到了深圳,真长了见识,小楼也比县上的大楼高出许多,街上明晃晃,白天黑夜都是人,不像家乡天一黑,人就都睡下了。朱迪华在深圳找到的挣钱营生是卖小箩,一种居家过日子用的筛面的家什,卖了三年小箩,他挣到的钱把家里的土砖老屋变成了红砖水泥造的大屋,三个兄弟一人一间,老爹老妈说的那句话,让他现在想起来都感动:还是老二有出息!这还不算,他还给自己娶了一个在周边村子里都说得过去的媳妇,只是第二年生儿子没够上法定婚龄,被罚了3000元。可说这事时,他脸上分明漾溢着幸福。

  做小贩不苦,但熬人,没人买,心急,人来了,讨价还价,心烦,一出来就是一天,有时候真没人买。但更不痛快的是朱迪华做小贩时,常要被“城管”和“工商”们追得满街跑,他也被逮着过几回,小箩都被没收了,还罚钱,心痛归心痛,生意还要做!一个小箩本钱不过几角,却能卖四五块,只要接着干,就能挣回来!

  和媳妇又卖了三年小箩后,夫妻俩去了湛江,这回不光卖小箩,还卖小锅、小桶和他能想得起来的小杂货。挣下些钱后,他又去韶关当了两年中国最小的包工头,给韶关的一个水电站做工,伙计是他从家乡带出来的五六个表亲。

  他说,他们连他还不如,他好歹识些字,那几个表亲身上除了一把子力气,啥也没有。那两年,他上面的大包工头还真没拖欠过他工钱。他说,这是因为他在包工前,考查过上家的经济能力和信誉。他看过他的真身份证、房产证,他要赖他们的钱,他就去法院告他!因为朱迪华有个表叔是当地法院的,能给他出主意,不会让他吃亏。

  朱迪华是6年前来的杭州,韶关的工程完了,有个朋友说,杭州也行,地方美,钱好挣。来杭州后,先做零工,砌大楼,一天50块,天天结,没吃亏。钱挣下了,开个小店,把在广东打工的老婆叫来一起卖水果。

  问朱迪华,对这个城市有没有认同感?他说,他只是半个杭州人,因为他的根还在湘西,那儿有他的父母和已经12岁的孩子。

  夫妇俩一个月的饭钱三百元就够了。他说节俭是为了攒钱,将来买个楼,把爹娘也接来,可他也知道杭州的

房价高,所以买房子还是他的梦。

  背景资料

  我国流动人口总量已达1.4亿人

  年龄主要集中在16至40岁

  农民工构成流动人口主体

  多数从事建筑装修制造业

  流动人口是我国现行户籍制度下相对一地户籍人口而产生的概念。流动人口大量出现是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而必然产生的社会现象,也是我国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体现。流动人口管理的主要对象是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其中绝大部分是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富余劳动力。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统筹城乡发展,对农民外出务工采取了积极引导政策,流动人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目前我国流动人口总量已从改革开放初期不足200万人增加到1.4亿人,占全国人口的十分之一,而且每年以600至800万人的速度在增长,流动人口大量涌入东部地区和大中城市,为这些地方的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也加剧了这些地方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状况,增加了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压力。

  由于盲目无序流动、就业无着,使一部分流动人口为生计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目前刑事案件高发,其中侵财性案件占70至80%,多数是流动人口所为。

  据调查显示,在现有流动人口中,年龄主要集中在16至40岁之间,其中不少还是第一代“民工潮”的子女。从身份构成看,农民工构成流动人口的主体,主要集中在从事体力型职业上,多数是建筑、装修、制造行业,其中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的占80%以上,未接受过培训的占70%以上。这些流动人口大多分布在城乡接合部或者“城中村”,形成低层次经济圈和生活链。近年来,流动人口举家迁居城市或在城市长期定居的比重越来越大,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已经成为流入地的“新居民”。

  由于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存在,城乡差距仍然较大,区域发展不平衡,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调整,特别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在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流动人口总量仍将持续增长并维持在较高水平。据有关专家测算,从现在到2015年,农村至少还将有2.5亿人口转移到城镇,届时流动人口有可能突破4亿人。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