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平:麻风病人已不用隔离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4日11:03 周末

  “麻风病人来医院看病后,也可以回家,不用再像过去一样隔离了。”

  当这句话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风病控制中心副主任沈建平口中说出时,我们才知道以前对麻风病的印象已经成为过去了。

  统计数字只是冰山一角

  “形势乐观。”这句话是沈建平对目前中国麻风病形势的总结。

  因为早在今年1月29日“世界防治麻风病日”,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就向世界宣布了中国在麻风病防治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他郑重地告诉世人,中国现症麻风病人数由建国初期的约52万人,减少到了现在的6300多人,全国每年新发麻风病1600多例,60%以上集中在云南、贵州、四川、湖南和西藏五省区。

  不过,在这样令人鼓舞的数据面前,沈建平却丝毫不敢松懈。在防麻前线工作了20多年、已年过半百的他不是一个只流连于实验室和教室的学者,他每年有一半时间要钻进中国麻风病高发的云贵川藏大山里,实地进行麻风病防治和研究。

  “现在我们能统计的数字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因为麻风病发病早期不疼不痒没有炎症,大部分发病人群可能还在大山里,没有被发现,也得不到及时的治疗。”沈建平冷静地告诉记者,“所以现在我们的任务就是不断地到那些地方进行健康教育宣传,让他们能及时意识到自己身上的疾病。”

  从终身隔离到10天治疗

  沈建平在采访中告诉记者:“由于染上麻风病后,病人的头发、汗毛以及眉毛都脱落,面部畸形,四肢残缺,所以麻风病给外人留下了非常可怕的印象。”

  而在过去,这样的恐惧伴随的就是屠杀、流放和隔离。沈建平对记者说:“在中世纪的欧洲,恐惧的人们常常用船把麻风病人大批运到海上,再投入大海溺死,而许多荒郊野外和无人居住的山谷,成了专门放逐麻风病人的隔离区,麻风病人被当作死人看待,据说隔离前还要举行送葬仪式,隔离后限制外出,如果外出,须边走边摇铃或打板儿,以使他人及时躲避。”

  据沈建平透露,新中国成立后,麻风病防治基本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控制传染”,时间是1949年至1981年。这期间,政府主要采取“边调查、边隔离、边治疗”和“积极防治、控制传染”的方针,来减少乃至最终根绝麻风病的传播。当时,我国也主要以隔离治疗为主,在深山、海岛上修建了很多终身收治麻风病人的麻风病院。而第二个阶段的任务是“基本消灭”,于1982年启动。

  沈建平认为,在医学技术不发达的过去,终身隔离虽然起到了保护麻风病人的作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群众对这个疾病的恐惧。

  但是,这样的格局已经悄悄地改变了。

  沈建平向记者透露说,自从“短程联合化疗”被确认成功,并被推广后,大大缩短了麻风病治愈的疗程。“国际通行的6至7年疗程在我国被缩短为两年,复发率也远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1%的标准。”沈建平自豪地说,“因此,我们开始不对麻风病人做长期的隔离治疗。”

  这一说法记者在南京市皮肤病防治所也得到证实,所长李贵春告诉记者:“采用联合化疗法治疗后,10天左右就能杀死病人体内的麻风杆菌,也就是说10天左右的治疗就能使病人不再具有传染性。”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我国治疗麻风病的药物是世界卫生组织统一配发的,一个病人两年用的药品价值约120美元。

  从麻风村到康复中心

  由于技术的进步,过去的麻风村也即将完成它们的历史使命。

  “这些年新发病人数量在急剧减少,而且他们也不需要住进麻风村,麻风村里的人越来越少,有的地方只剩下两三人。所以国家就考虑投入巨额专项资金,将这些交通不方便,入住人数少的麻风村都合并起来。”沈建平透露说,“根据卫生部《全国麻风病防治规划(2006—2010)》,到2010年我国将在全国范围内建立617所新型麻风院(村)。跟以前把麻风村建在偏远的大山海岛不同,新麻风村(院)的选址将优先考虑交通便利的地方。”

  沈建平对新麻风村充满希望:“新建的麻风村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收容院’,而是要把它建成一个包含医疗、服务、培训教育等多种功能的现代化康复中心。”

  相关链接

  《摩雅傣》

  海燕电影制片厂1960年摄制。

  编剧:季康、公浦

  导演:徐韬

  主演:秦怡、魏鹤龄

  解放前的西双版纳,当地的一个头人老叭追求美丽少妇米汗不得,于是恼羞成怒,就诬陷米汗是“琵琶鬼”,并且活活烧死了她。当时所指的“琵琶鬼”就是麻风病人。

  十八年后,头人又用同样的方法诬陷少妇的女儿依莱汗。投江自尽的依莱汗被人民解放军救起,并被培养成为傣族的第一名摩雅傣——医生。经过努力,她破除了“琵琶鬼”的谎言,惩办了头人。

  《砂器》

  日本松竹株式会社1974年上映。

  编剧:桥本忍、山田洋次

  导演:野村芳太郎

  主演:丹波哲郎、加藤刚

  父亲是一名麻风病人,为了生活,他与儿子和贺白天乞讨,夜宿祠庙。在一年又一年的饥寒交迫中,受尽了人世间的歧视和凌辱……和贺长大后,被好心的巡警三木收养,成了有名的作曲家。但和贺害怕养父三木会说出自己是麻风病人之子,从而毁掉自己的前途,于是扼死了三木。

  最后,在和贺首次公开演奏自己创作的交响曲《宿命》时,警察也查明了真相……

  很难简单地把和贺的杀人动机和他的追名逐利联系,世人可以扪心自问,如果没有对麻风病人的恐惧和歧视,电影的结局会是怎样?

[上一页] [1] [2] [3]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