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俄工业与能源部长:既要赚钱又要保留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4日14:26 《环球人物》杂志
俄工业与能源部长赫里斯坚科 既要赚钱,又要“留一手” 本刊特约记者 关清元 发自莫斯科 2007年7月10日下午,俄罗斯工业与能源部长赫里斯坚科,匆匆“奔”进北京东单新闻大厦。他还没来得及喘气,记者们就已蜂拥而上,连珠炮地问:“您刚才和中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谈了些什么?”“通往中国的俄东线石油管道支线何时动工?” 赫里斯坚科此次访华,是参加俄中工业和能源合作分委会第九次会议的。 扑朔迷离的“中国管道” 多年来,俄罗斯东线的“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一直受到中国人的关注。 “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西起俄伊尔库茨克州的泰舍特,绕贝加尔湖向东,第一期工程到达斯科沃罗季诺(此地距中国只有60公里);第二期工程沿中俄边界蜿蜒而行,直达俄太平洋港口纳霍德卡。因此,这条管线又被称为“泰纳线”。 今年1月28日,经过艰苦的技术设计、环保论证,在普京总统“对西伯利亚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强烈不满”的压力下,第一期工程总算开工了。但直到此时,俄方曾承诺修建的通往中国的支线,仍悬在半空中。因此,赫里斯坚科7月10日刚刚出现在西单新闻大厦,中国的记者们就开始“过问”此事。 赫里斯坚科总算让大家看到了一线“曙光”:“中国支线将于2008年开始修建……”他停顿了片刻,继续说道:“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公司给了我一个计划,这条‘中国边境管道’,从斯科沃罗季诺市附近的大涅韦尔村出发,直抵中国境内黑龙江省的贾林达村。到时候,西伯利亚的石油将直接输入中国。”建成后,它最初可形成每年1500万吨石油的运输能力,最终可达到每年3000万吨。 许多人感叹,饱经风霜的中俄石油管道计划能“走”到这一步,太不容易了。1994年,俄罗斯主动提出,要修建从俄罗斯安加尔斯克到中国大庆的陆上石油通道(即“安大线”),把西伯利亚的石油直接输往中国。经过10年的艰苦谈判,双方即将达成一致。可就在此时,日本突然插进一脚,提出由他们出资、俄罗斯出油,建造“安(加尔斯克)纳(霍德卡)线”。日本的加入,在短时间内彻底改变了局面,“安大线”就此胎死腹中。最终,俄罗斯自行提出了一条“折中线路”,即如今宣告开建的“泰纳线”。 此次风波发生后,当时即有媒体分析说,谈判之艰苦、日本的插手、俄罗斯的“变卦”,都堪称中国能源安全风险的一种集中体现。 用石油做筹码 有人说,赫里斯坚科很幸运,赶上了俄能源事业的“最好时代”。2004年,俄原油产量达到4.587亿吨,占世界总产量的11.86%,成为世界第二大原油生产国。 俄塔社曾分析说,石油在为俄罗斯赚取巨额利润的同时,还成了它在外交上的一件利器。对中国的石油出口,也不例外。早在日本力推“安纳线”的时候,时任俄代总理的赫里斯坚科就明确表示:“在确定石油管道走向时,我们首先从本国利益出发。” 赫里斯坚科曾反复表示,希望中国购买俄罗斯的石油制成品和加工油,而不是直接购买原油;即使进口原油,也要求中国按照和西方国家同样的价钱购买,而不再执行以前的低价。 有俄罗斯消息灵通人士透露,实际上,直到现在,俄罗斯都“不太乐意”修建通往中国的石油管道。但与此同时,耐人寻味的是,对于通往欧洲波罗的海、巴伦支海的石油管道,俄罗斯却表现出了十足的热情和主动。 无怪乎分析家们说,俄罗斯对中国的石油战略,是既要赚钱,又要“留一手”。 俄罗斯政坛的“夫妻档” 赫里斯坚科前不久刚过50岁生日。在俄罗斯政坛,他是一个非常低调的技术型官员,唯一能让大家津津乐道的,就是他和妻子戈利科娃双双入阁,各掌一部,成为难得一见的“夫妻档”。 2002年,赫里斯坚科担任副总理,负责对外经济联系工作和与国际金融组织的协调。有一天,赫里斯坚科发现手上的石油出口预算数据有点不清楚,便打算找人来问问。此时,年仅36岁、貌美如花的戈利科娃刚被任命为财政部第一副部长,主管预算工作。就这样,戈利科娃撞到了赫里斯坚科的怀里。 其实,戈利科娃和赫里斯坚科1998年已相识,但只是泛泛之交。现在,两人有了密切接触的机会,一来二去,日久生情。2003年,两人秘密完婚。 这对夫妻可谓仕途得意。2007年9月,普京总统改组政府,赫里斯坚科继续担任工业和能源部长,戈利科娃则被任命为卫生和社会发展部长。由此可见,赫里斯坚科在普京心目中的分量。也有人分析说,赫里斯坚科堪称普京的“石油代表”,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中国与俄罗斯在能源问题上的交往,恐怕都绕不开他——无论是合作还是分歧。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