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风波中寻找方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4日12:30 国际先驱导报
中国制造:风波中寻找方向
在这场风波中,遭遇责备的中国工厂大多是全球产业链上最为薄利的参与者。 CFP

  “我非常不满意欧盟的讲话,我非常不满意曼德尔森的发言。”——国务院副总理吴仪指责欧盟贸易专员曼德尔森以偏概全地指责“中国制造”。

  中国制造的东西有必要这么便宜吗?‘中国制造’风波给了中国一个教训,我们的生产模式应该变一变了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 范跃龙 宋媛 王晓洁 刘硒碲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2007年夏天,广东佛山利达公司副董事长张树鸿在工厂仓库内上吊自杀——近百万件玩具由于含铅和磁铁脱落等问题在美国市场的召回,使这家拥有十多年良好生产记录的企业轰然倒塌。

  “中国制造的风波,至少是由贸易上的技术壁垒引起的。”广东省外贸厅进出口公平贸易局局长陈立鹏告诉《国际先驱导报》。近年中国60%的出口企业遭遇技术壁垒,每年由此造成的直接和潜在经济损失高达500亿美元。

  这一年,从食品到轮胎,从牙膏到玩具……“质量安全”的白热化争论,及其背后的博弈与反思,给“中国制造”打下了深深烙痕。

  另类“中国威胁论”溯源

  3月,美国CNN电视台将“生产有毒宠物食品的原料来自中国”的标题广播到全世界。

  事情的起因是总部设在一家加拿大公司生产的宠物食品含有有毒物质,造成美国人的多只猫狗宠物死亡。随即,共95个品牌的6000万罐猫粮和狗粮被宣布召回。

  “China!”大多数美国媒体相继追踪报道时,只强调饲料中麦麸的供应商来自中国。真相尚未明了,话题已变成了“中国给食品安全带来危害”。

  一时间,“月饼滋生细菌”、“中餐馆卖老鼠肉”等夸张炒作层出不穷。一场“中国制造”的大风波由此发端,并不断吞噬着新的牺牲品。牙膏里的二甘醇、奶糖里的甲醛、玩具油漆里的铅……中国产品在世界各地相继被描述成消费者的健康威胁。

  “中国产品的安全问题一直是媒体高度关注的焦点,而且人们的注意力有可能进入一种不断自我强化的循环。”普华永道公司驻中国顾问杜志豪撰文指出。

  在西方国家,官方为回应媒体质询而发布数据,但这为更强烈的质询提供了弹药。

  美国消费产品安全委员会发布《2007年中国项目计划》指出,“美国平均2/3的商品召回是针对进口产品的,而其中大部分产品是中国制造的。”而欧洲监督机构也表示,48%的危险商品召回针对的是中国制造的产品。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前主席柯白说:“在食品危机发生以前,有一些美国人对中国进口商品其实积怨已深。这些人认为与中国的贸易造成大批美国制造工人失业。中国商品质量危机发生以后,他们会结论说,‘你看,中国进口商品从任何方面看对我们都不利’。”

  “这个风波早晚会来临。”安邦集团研究总部高级分析师贺军几个月来一直在搜集有关“中国制造”风波的资料,“它的根源在于西方国家对于中国崛起的不信任和警惕,这些情绪像地下涌动的岩浆,遇到中国产品问题的口子,经媒体的大规模渲染,就一下子爆发出来。”

  一场漫长的危机公关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是对中国危机公关的考验。

  几个月过后,危机处理初见成效。其中,发布食品质量安全状况白皮书、宣布强制性召回、召开各种层面和级别的新闻发布会,以及在主流新闻媒体策划专题报道,都使中国政府官员们的日程表排得满满的。

  政府公关的“短兵相接”出现在11月26日举行的北京国际食品安全高层论坛开幕式上。当时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发言强调,中国出口食品的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而欧盟贸易专员曼德尔森则在随后讲话:“欧洲每天从中国进口价值5亿欧元的产品,所以即便是1%的产品有问题,也是不可接受的。”

  但这并未削弱西方圣诞市场对“中国制造”的传统依赖。几乎就在同时,欧盟委员会负责消费者保护事务的委员梅格丽娜·库列娃在记者包围中对中国产品的质量给予了肯定,她说欧洲的父母在为孩子们挑选玩具时不应避开“中国制造”。

  质量问题,成了中国外交的重头戏。为消除东盟十国对中国产品安全的疑虑,中国质检官员与他们面对面磋商,会后达成质量通报机制;在首次中日经济高层对话中,日方也表示了合作意愿,将为中国的食品安全提供技术支持;在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中,食品安全首次成为议题,中美两国的有关协议顺畅签署。

  中美商会主席詹姆斯·齐默尔曼说:“在我们与政府的交往中,特别是与国家质检总局的交往中,发现中国的政府官员对于就产业安全问题与外国企业社团进行对话很感兴趣。中国政府所采取的行动,就是中国政府严肃公开处理这一问题的表现。”

  而奥美公关公司中国区总裁柯颖德说:“我在中国已经有12年了,中国政府这次比以往坦诚、坦率得多。”

  据观察,美国三大主流报纸《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华尔街日报》在8月下旬的一周内发表了5篇涉及《中国食品质量安全状况》白皮书的新闻报道,并相当一致地认为中国政府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程度加强。它们对中国官方言论引用明显增加,认为是中国政府改善全球公共形象的有力举措。9月初,国家质检总局颁布的《不安全食品召回制》也受到它们关注,3篇报道均对管理制度的出台表示欢迎与认可。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