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妈妈认了176个兵儿子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2日14:18 新民网

  四、兵妈妈认了176个兵儿子

  【刊播媒体】《杂文月刊》

  【发表时间】2007年6月

  【作者】张鸣跃

  【“新闻”】2000年,我写过一个兵妈妈乔文娟的故事……在(1998年)抗洪中,她用为女儿借来的上大学的2000元学费给一线子弟兵买了雨衣。时过6年,再回洛阳,兵妈妈的名字竟如雷贯耳……她认了176个兵儿子,她救助了700多个灾民和患病战士……我去了她家……屋里比6年前更寒酸,简陋得连一般家庭都不如。她不在,她那退休又打工的丈夫张建民在用煤球炉做饭……50多岁的老人,在兵妈妈背后苦苦撑着这个穷家的老人,他的脸上褶皱纵横,他的两手肿大皴裂,他憨憨地笑着……老人把一个上了锁的大木箱打开给我看,里面是全国各地的火车票汽车票、汇往全国各地及几十个部队的汇款单、爱心捐款的证书。老人告诉我,这些凭据的总数是43.8656万元。也就是说,月收入从未上过千元的一对夫妻,25年献爱心40多万元。我真的感动了……

  【真相】这篇被职业写手肆意拔高而写就的《一次感动》,经《杂文月刊》刊发、《读者》转载,使得“新时期爱国拥军模范”乔文娟及其家人陷入重重误解之中。事实是:

  ———1998年,乔文娟听说前方抗洪的“铁军”战士吃不上饭、喝不到水,于是匿名将2000元钱送到防汛指挥部以助其救急。这2000元钱确实是她为女儿上大学准备的,但不是借来的,而是女儿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送的。

  ———她是救助过一些困难群众和患病战士,但救助人数没有多到“700多个”,也从没救助过“灾民”。

  ———她家住的是原单位河柴集团1996年盖的家属楼;当年入住时,在亲友的资助下,她家里几乎换了全套的新家具。

  ———她爱人张建民今年55岁,身体健康,是河柴集团的一名中层干部,根本没有“退休又打工”,也不是“脸上褶皱纵横,两手肿大皴裂”的样子。

  ———所谓“月收入从未上过千元的一对夫妻,25年献爱心40多万元”,完全是无稽之谈!她和爱人都是工薪阶层,就算平时不吃不喝,也难攒下40多万元积蓄去做好事呀!

  《洛阳晚报》8月15日刊登《虚假报道困扰“兵妈妈”》一文,对此事进行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8月25日,《杂文月刊》有关负责人专程赶到洛阳,就该杂志刊登失实文章一事登门向乔文娟致歉。转载该文的《读者》杂志也发表更正并道歉。8月17日,当事人张鸣跃在网上回应网友的质疑和指责时承认,《一次感动》的初稿“开始不是投给《杂文月刊》的”,此前“接连投给三家(刊物),人家都说不用”,原因是“感人的分量及细节不足”。其间,“每当一家(刊物)说不行,我就改一点,先后改了4次,最终,稿子被《杂文月刊》留用了”。“事后,我和乔文娟通过几次话,才觉得文中有几处拔高描写确实对她有负面影响……这件事我确实有错。”

  【点评】评选假新闻这些年来,我们一直有块心病,就是没能抓到一条“正面报道”的假新闻,这也常为业内人士所诟病。其实我们深知,在正面报道、先进典型报道中,多年来普遍存在着任意拔高、随意放大、刻意求全的问题。作为被拔高放大者,出于种种考虑,未必肯吐露实情;而作为媒体,民不举官不究,也就蒙混过去了。这次《一次感动》自投罗网,填补了“正面报道假新闻”之空白。

  平心而论,职业写手张鸣跃造假固然可恶,但是一些编辑追求高、大、全的报道模式恐怕更是问题的关键:说真话不感动,讲假话却感动得忘乎所以;说老实话的文章不用,讲了假话却抢着发表。正是这种病态畸形的新闻观,唆使众多新闻造假者投其所好,更为假新闻传播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五、退役冠军摆摊为生

  【刊播媒体】《家庭导报》

  【发表时间】2007年6月15日

  【作者】王志君

  【“新闻”】唐颍今年24岁,而在12年的体育运动生涯里,她每天除了训练还是训练。唐颍的运动成绩也在不断提高,先是获得了全国青年锦标赛冠军,接着是全运会冠军,再然后是亚洲锦标赛冠军。2004年雅典奥运会,唐颍参加了国内选拔赛,可惜成绩不理想没被选上。按照唐颍的说法,如果能拿到奥运会冠军,这一辈子她就衣食无忧了。2006年10月,唐颍和她的队友们被“一刀切”退役了,每人拿到了3万到5万元的退役安置津贴。退役后为了生存,不得不摆地摊;有男人想一年出10万元包养她,但她坚决拒绝(尊重当事人意愿,文中人物均用化名)。

  【真相】2007年7月6日,中共湖南省省委宣传部下发《关于对家庭导报刊登严重失实报道的通报批评》。指出《家庭导报》刊登《一个退役冠军的艰难生活》一文,出现严重失实,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经核实,文章主人公并非亚洲锦标赛冠军、全运会冠军和全国青年锦标赛冠军,只获过全国青年锦标赛亚军和湖南省相关项目的冠军。该文虽然希望通过当事人的真实经历唤起有关部门和全社会对退役运动员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注,更好地帮助其实现再就业,但由于记者采访不深入、作风不扎实,编辑工作不细,报社领导把关不严,这一混淆主人公获奖级别的报道,违反了新闻真实性原则,也对当前营造喜迎北京奥运会的和谐气氛产生了不利影响。事情发生后,湖南省委宣传部十分重视,当即要求湖南日报报业集团专门召集相关单位和部门负责人开会反思,迅速进行自查自纠,由《家庭导报》向读者公开致歉。在责成集团对相关责任人作出严肃处理的同时,在湖南日报报业集团内部开展一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进一步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点评】“采访不深入、作风不扎实,编辑工作不细,报社领导把关不严”,不错,这几乎是绝大多数假新闻的成因。但是,这里还暴露出新闻从业人员的一个潜意识问题,那就是片面追求新闻的“显著性”和“轰动效应”。试想,如果主人公只是一个校运会的冠军,即使流落街头乞讨为生,又有哪个记者愿去采访?还有哪个老总会签发?因此习惯成自然,记者写稿、编辑编稿、老总发稿时,往往有意无意地要凸显其“显著性”、“轰动性”,于是,普通艺人升格为著名艺术家,小老板摇身为著名企业家,助教破格成专家……依此类推,亚军非得改成冠军不可。这无疑是假新闻屡禁不绝的病根之一,若不革除,假新闻的频频出笼就是必然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