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寿光:要把社会发展、社会建设放到重要的位置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3日13:40 中国网

  谢寿光 :

  感谢李培林所长。尽管时间很短,但是他给大家提供了一个以社会学家的的眼光,来原判2008年中国社会的走势和2007年在社会建设上面发生的巨大变化。现在我们有请著名社会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陆学艺教授来解读当前中国的社会形势。大家欢迎!

  陆学艺:

  刚才李培林教授对07年的社会形势进行了分析,我想在这里讲一下《社会蓝皮书》。刚才李培林教授已经说了,这个蓝皮书已经有16本,昨天我在书店里得到了第一本,92年编写的,93年3月份出版的。我们这本书是《社会蓝皮书》,是我们社科院出版的第二本,第一本是《经济蓝皮书》,我们在93年出的92年版,当时是这样。

  这个任务是这样的。当时小平同志南巡以后,经济发展得很快,当然经济和社会的协调问题出现了,所以当时领导就提出要出一本《社会蓝皮书》,当时我们就讨论怎么来出。我们觉得这个经济形势是有的,但是社会形势呢,我们编这本书的人一定要把这个概念搞清楚,所以讨论了整整一年,从92年一直到93年春天才出版。现在回顾一下,大家都知道,90年以前中国人均GDP从200美元增加到400美元,要解决温饱问题,那个时候经济社会的矛盾还处于萌芽状态。92年南巡讲话以后,社会经济发展得很快,经济突飞猛进。这本书里已经反映了,一头重,一头轻。

  总的来说,大家都知道,经济需要调控。但是社会方面,回顾这几年,92年到93年的通货膨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到了95、96年,又出现了下滑。97年以后,进行了对农村的税收改革,然后是城市里面大拆大建的问题。所以从这本书里面可以看到,一方面是经济的发展,整个的社会形势也是好的。但是另一方面,经济社会协调的问题也提出来了。我想最主要的是到了02年十六大以后,那次大会对一些问题进行了一个总结,认为放进十七大的意见中比较好,有了第二步的战略思想。在十六大报告中有一个提法:城乡差别、地区差别,还有一个平均差别。同时这个时候提出来一个概念,就是要到2020年达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这个目标里面集中一个概念是讲社会要更加和谐。现在讲和谐社会先要社会和谐。到了03年大家都知道,03年闹了非典,之后是三中全会。三中全会当时总书记提出来,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接着提出的就是城乡不协调,经济社会不协调、地区不协调,所以需要整个统筹。04年正式提出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以我们这些书里面都提到了。我们这本书里面都有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以后社会发展的问题,还有十七大提出的问题,从和谐社会的提出到06年正式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这本书里面竖起来看是和谐社会从不平衡到平衡的过程。

  这16本书竖起来看就是这个历史。一看每年的调查,每年的关注点分别有下岗失业、农村收入,还有看病贵、看病难,还有住房贵、住房难,总的来看,反映社会形势的变化是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而产生的;跟经济形势比较起来,现在突出的问题是经济社会没有得到协调,可以做这么一个回顾。

  现在十七大刚刚开过,这本书里面重点解读了第18章,以农村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本书的主题是这样的。十七大开完以后,我们提出来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这个指导方针使得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上升了一个高度。到了2020年,主要还是两条:一是经济还要建设,要以经济为中心。但是从这个方面来说,我们改革开放30年来,在这方面的成就非常大。根据经济学家预期,当时十六大提出的2020年达到3千美元,现在看很快就会达到。06年是2010美元,07年是2200美元,一年涨200美元,咱们现在是这样,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按现在这个情况算的话,到2010年3000美元就可以达到,估计到2020年可以达到6000美元。让我看,要达到这个目标问题不大。一方面我们有这么强的实力,特别是上了社会主义这条路了,就是冷了我们可以让它热一点,热了我们可以让它冷一点,如果压力太大,我们可以搞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这是今年有关部门和领导提出的重要问题。

  要实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六大的评价是“和谐的,但是有一些不和谐的问题”,所以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来,一方面以经济为基础,为社会主义发展提供条件。但是同时要把社会发展、社会建设放到重要的位置。

  这点我觉得是比较难的。有几个难处,一是这个船太大。人们都说“船小好调头”,现在中国这么大,调头很难。从2003年到现在已经4年了,现在一系列的政策对农村也好,对社会发展也好,对医疗也好、教育也好,但是要转过来不是那么好办的。处理这些事情,有些地方好一点,有一些地方快一点。

  我在南方和北方看了一下,我觉得将来南北沿海地区跟内地的差别,将来的社会环境、社会发展、社会的质量都有差别。你可以到浙江、上海去看,包括珠江三角洲,发展很快,社会发展、社会事业的发展要反映到社会建设当中。这是一个事实。

  另外,我觉得我们社会建设的差距不光表现在这个方面,还表现在我们在专业上还有一些欠缺。我们这些方面的准备不足,中央提出经济建设以后,78、79年一下子分为四个经济。现在的社会建设已经提出来,2004年正式提出来,现在已经过了3年。可以说,和谐社会这些新词让社会的有关方面都这样去做。12月28号我在北方大学讲课,因为给大学生讲社会建设的概念、定义、内涵,一下子就发现问题了。社会建设这个词是个新词,你们去查一查,所有现在的词典里都没有这个词。大家知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些社会建设、社会管理都是新词,社科院的词典和其他词典里面都没有。后来我说“经济建设”在西方没有个词,有经济发展、经济增长这些词。经济建设这个词是计划经济的,在西方是没有的,所以是不是可以这么说,总体来说我们要分析社会形势和社会建设,现在的词汇里面,十六大以来的社会和谐、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些新词,里面的关键词应该是社会建设,核心是社会建设。

  我们现在有了经济结构了,社会结构要显示出这个变化,所以说社会建设不能理解为就是社会事业的建设,就是外交人文的建设。这个理念是很大的,就是要跟经济发展、经济建设相协调的建设。这个社会建设里面要搞一个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就是要建设一个跟经济社会相协调的社会结构,像一般工业化国家、发达国家的发展过程一样。

  第二,应该有一个社会流动的机制和体制。

  第三,社会建设应该有一个社会组织的建设,我们这个书里面有。

  还有一个就是社会各个阶层的协调机制。另外就是社会事业的建设。还有一个是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的建设,还有一个社会秩序和安全体系的建设。所以要完整地把经济建设协调起来,我想是这样。

  十七大文件里面提出来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个方面重点是讲两个方面,一是社会事业的建设,另外一个就是收入分配、就业的建设。十六届六中全会全面构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体的目标框架,所以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我想今后的社会建设将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构成社会建设的一个体制。所以我想是不是可以这么说,今后一段时间要像搞经济建设那样把社会建设搞起来,这样才会有一个完善的经济社会相协调的社会体制,使我们整个国家能够实现社会和谐。

  现在的好处是,中央提出来这个,各个地方的情况在变化,一些地方做得比较好。我可以给大家介绍一下,像北京市市委成立了社会建设委员会,市政府那边成立了一个组织,有五六十人,他们主要抓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我想是不是可以这样说,这些年来,无论是教育、保障,还是企业的失业人员也好,改善住房是老百姓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要统筹兼顾。但是现在有好多地方有一些问题,比如说在北京出台了很好的政策,像北京的地铁票降价,由3块钱降到了2块钱,北京的老百姓得了好处了。还有公交车由一块钱降到4毛钱,学生票是2毛,就会降到了80年代的水平。当时我一听,每年教材方面的贴补要十几个亿。昨天我又听到一个事,胡锦涛同志去视察天津,那里的廉租房是1块钱一平米的房租。这个市这么搞了以后,别的市肯定也要这么搞。还有一件事,昨天我听广播听到的,中小学的特级教师原来每个月补助80块钱,现在涨到300块钱。学校肯定是得利的,肯定是高兴的。但是国家特殊贡献的人补助100块钱,这个事情涉及到部门统筹的问题。社会建设方面要和经济建设相协调,要可持续发展。我就讲到这里。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