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商业利益披上公益慈善的外衣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9日17:07 中国广播网
2006年3月到8月,上海脐血库到底发生了什么? 记者在调查中,找到了当时在上海脐血库业务量最大的两名业务员。为保护被采访人,记者隐去他们的姓名。 其中一位业务员说,“我们那老板,钱进了他口袋,要让他退钱,他是比较为难的一件事情。他让我们跟客户说几滴血也是有用的,以后会扩增的嘛,我们就觉得良心上真的过不去。你都阳性感染了,他还要告诉你没问题,我们都觉得太不像话。” 据了解,2006年8月,这两位业务员曾向有关部门举报过上海脐血库存在严重问题,随后她们都被脐血库解职。 一位业务员说,她是2005年7月到上海脐血库工作的,做了四五个月后她发现,脐血库在经营中,从没有因细菌检测呈阳性给家长退钱。这位有过在其他脐血库工作经历的业务员当时就认为,这种情况太不正常。 据另一位业务员讲,2006年1月,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发现了几份脐血细菌检测呈阳性(即不合格)的报告。 她回忆说,细菌培养报告当时都在六院做,一次因为顺路,她搭上了去六院取报告的车。她拿过那些报告一看,发现有几个检测结果呈阳性。当时她就想,不好,这批怎么会有阳性的?肯定要给客户退款了。 这批检测结果为阳性的名单中,有2个恰好是另一名业务员的客户,尽管作好了退款的心理准备,但公司迟迟没有通知她去给家长退钱。又过了些天,她突然发现,这两份脐血已作为合格样本入库。 她发现,这个报告比正常的报告要晚出一个星期到十天,和那些报告不同的是,它并没有盖“无菌生长”章,而是盖的“合格”。 细菌检测结果为阳性的脐血怎么就变成合格入库了呢?这名业务员告诉记者,她当时找到脐血库实验室负责人。这名负责人向她证实:的确有被污染的血液存进了血库。她问为什么要这样做?对方回答,“你不要问我,你问领导。” 业务员马上找到上海脐血库的实际经营者——上海市干细胞技术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兼总经理章毅,询问检测不合格为何入库?但章毅对此置之不理,这让业务员非常吃惊。 这名业务员复述了她当时和章毅的对话。 业务员问,凭我的工作经验,我到你这里工作半年,你没有阳性是不正常的。但是我现在知道,实验室出了阳性报告,他们还继续敲上正常的出去,这你知道吧? 章毅回答,知道。 业务员说,这样要闯祸的。替家长想,要是万一以后谁用到,结果我们的血污染了,给他是不能用的,你想想人家什么感受? 章毅说,我可以告诉你,我到网上查过的,全世界没有一例是自体存的用于自己的。 业务员问,那你就是赌一下了? 章毅回答,对,我就赌一下。 这种态度,让业务员非常害怕脐血在临床移植时出问题而承担责任。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一些家长曾来到上海脐血库,找到经营者章毅,询问脐血检测结果的事情。章毅告诉家长说,有细菌污染的血也能移植。这次谈话被 家长们录了下来。 章毅说,“我们现在有十一、二名客户,盖了不合格的章,但是坚决不允许作废弃掉。原因很简单,他认为我现在好不容易存了点东西,虽然有一点致病菌,但是这些人往往有一些亲戚朋友是学医的,他就认为,这并不意味着这袋血就完全报废,因为现在国内外有大量文献,说在临床用的时候,细菌是可以控制、可以处理的,而且放在零下200度当中,细菌绝大部分会死掉,也有一部分菌种不会生长。” 在上海调查采访的过程中,记者多次找到脐血库的经营者章毅,但他拒绝当面回答任何有关脐血库经营的问题。后来据记者了解,这位经营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的老板没有任何医学背景。 针对上海脐血库的经营者章毅所说的“有菌的血也能移植”的观点,以及上海脐血库在操作中采取的细菌检测“二次排查”方法,记者询问了中国最权威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专家和临床移植医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血液病重点学科首席专家、卫生部脐带血库专家委员会主任陆道培教授说,血液微生物检测一旦出现一次阳性,就很难推翻这个结果,哪怕10次检测、只有1次是阳性也不能用。陆道培十分肯定,“只要细菌检测发现了一次阳性,就要认定这份血不合格,不能入库。” 卫生部脐带血库专家委员会委员、军事医学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唐佩弦教授说,“带菌的血也能移植”,这样的说法违背了基本医学常识。他说,这把几十年的医学都推翻了,“这不是胡讲吗!” 他介绍说,白血病病人移植之前,都住在绝对无菌的房子里,因为他的抵抗力太差,有一点细菌进去,马上就在里头繁殖,一晚上就可能要死人,“有一点点污染就不能用,有一点污染的怀疑都不行。” 他告诉记者,这是最简单的医学常识,并不是很高深的学术讨论问题。 记者采访的脐血库方面的专家也都表示,从技术手段上讲,细菌检测二次排查的方法不可能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广州市脐血库主任、广州妇婴医院副院长廖灿介绍,按照操作规范,脐血采集后必须24小时内冷冻保存,冷冻前血袋即将封口时微生物培养检测的样本才能抽取,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减少细菌污染的机会。一般细菌检测需要7到14天,也就是说,当结果出来时,这份脐血已经低温冷冻了数天时间。这时要做第二次检测,就必须把已冷冻的血样从超低温的环境中取出,这样势必会破坏脐血,“这份血就没有用了”。 记者在采访有关医学专家时还了解到,脐带血在临床应用植入人体之前,不可能再做细菌检测,也就是说,临床应用时只能依据脐血库提供的细菌检测报告。因此,一旦脐血库的检测出了问题,其结果将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 直到今天,上海脐血库200多份可能被污染的脐血仍然被当作合格品保存在血库里,而且随时都存在被患者使用的可能。 无论是上海脐血库的网站、宣传材料还是和客户签订的协议书,都在最显眼的位置对脐血库的实际经营者——上海市干细胞技术有限公司进行了这样的介绍:“该库由上海市干细胞技术有限公司负责建设”,而这个干细胞公司是“由上海市红十字会、上海市血液中心等机构经过上海市国资委、上海市科委、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工商局等委办批准共同出资组建成立的高科技、慈善性质的公益性公司”。 记者在工商局查到的登记资料显示,上海市干细胞技术有限公司是家自然人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最大股东、占70%股份的是私营企业——上海聚康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但是,这家公司的名称及私营性质,从没有在脐血库和干细胞技术有限公司的宣传材料中出现过。而这些宣传材料突出宣传的上海市血液中心只占10%的股份,上海市红十字会占20%股份。 这种带有明显误导的虚假宣传,让上海干细胞技术有限公司自己给自己披上了慈善、公益的外衣。记者了解到,很多在上海脐血库储存脐血的母亲,当初都是冲着血液中心、红十字会这些政府机构、慈善团体,和公益、慈善的字眼,才相信上海市脐血库的。 一位家长告诉记者,在决定是否要保存之前,曾打过脐血库的热线电话,结果对方十分肯定地告诉她,这是一个慈善机构。这位家长含着泪说,“是对慈善两个字我才动心的!” 许多家长都觉得,就是脐血库自称的所谓“公益性、慈善性”骗人,他们很多人都没想到居然是一个私人资本在里头! 据调查,经营上海市脐血库的干细胞技术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兼总经理章毅就是出资方聚康公司的老板。 记者几次拨通上海脐血库的咨询电话,听到的仍然是这样的宣传。 咨询员董某告诉记者,脐血库位于上海虹桥路1191号,在上海市血液中心9楼,“我们是血液中心、红十字会一起组建的。” 咨询员周某也介绍说,“我们是红十字会跟血液中心共同出资办的,上海唯一一家合法的脐血库。” 曾在上海脐血库工作过的业务员告诉记者,所有进公司的人都会被交待,尽量以脐带血库的名义,别提“公司”两个字,要让别人以为这就是国家的一个库,“因为一提到公司就会想到经营,想到营利,想到赚钱”。 记者注意到,在上海脐血库与家长签订的协议里,乙方、也就是为家长储存脐血的一方,签字盖章的是两个主体:上海市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和上海市干细胞技术有限公司。但是,在脐血库给家长开的发票上,却只有干细胞技术有限公司的公章。这说明,上海市脐血库现在真正对外经营的、包括收钱的,就是这个上海干细胞技术有限公司。 记者查阅了有关上海脐血库的几份重要文件。其中,《卫生部关于同意设置上海市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的批复》里明确提到:“同意上海市红十字会、上海市血液中心设置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而在上海脐血库的《血站执业许可证》上,获得执业许可的机构只是“上海市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根本没有提到“上海市干细胞技术有限公司”。 上海国浩律师集团事务所资深律师斯伟江说,我国2006年3月1号开始执行的《血站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未取得《血站执业许可证》的,不得开展采供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等业务”。所以,上海市干细胞技术有限公司根本就不具备开展采供脐带血造血干细胞业务的合法资质。 我国1999年开始实施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管理办法》和2006年开始执行的《血站管理办法》都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进行脐带血采供活动”;“国家不批准设置以营利为目的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等特殊血站”。那么上海脐血库在经营中是如何突破这一政策限制的呢? 据记者调查,上海脐血库采取的方法是分库经营。建立一个以接受捐赠为主的非营利的公共库,再建立一个收费自存的自体库。以公共库获得国家有关政策的许可,以自体库获取商业利益。 卫生部规定,靠捐赠维持的公共库储存到1000份才能申请设置脐带血库。据了解,为了达到这个标准,2005年6月到8月,上海脐血库大量接受捐赠。血库内部的一份会议记录显示,2005年8月底,就顺利实现了公共库1000份的底线目标。但是,直到2007年4月,上海脐血库公共库的存量只达到1921份。这意味着,在公共库数量达到申办标准后的一年零八个月里,上海脐血库公共库的采集量不到1000份,还不如申办前三个月的采集量。而与此相对应的是,可以获取商业利益的自体库却在这段时间里迅速达到3163份。按照每份20年至少收取保存费1万6千元计算,收入超过5000万元。 曾在脐血库工作过的业务员告诉记者,当公共库达到1000份的底线标准以后,公司就通知他们,限制公共库的发展规模,方法是提高捐赠的标准。 业务员回忆,当时硬性规定一个月公库采集不能超过5个,在很多医院,公库采集完全停掉。 在内部人士提供的上海市脐血库2005年8月19号的会议记录中,这样写道:即日起,公库的采集量要168克——这比以往增加了30克。根据脐血库自己网站上的资料,一般产妇脐血量只有50到120毫升。以此推算,将有相当大比例的捐赠脐血不能满足条件。 但此时,自体库的采集标准不仅没有提高,反而降到让业务员都吃惊的地步。“自体库再少的血,也要让我们拿回来,很少很少,最低的十几克都有,甚至细胞数提取起来一点几的也有”,业务员说。 一位在上海脐血库工作过的业务员透露,当时很多捐赠给公共库的脐血不经处理就直接废弃,然后,发一个废弃通知给捐赠者。由于填写废弃通知的时间依据的是预产期,而分娩有可能推迟,所以就出现了废弃通知发出时孩子还没生出来的笑话。 据一位叫沈娟的捐赠者讲:她的预产期是2005年12月24号,结果推迟到12月30号做的剖腹产,孩子出生时,医院采集了脐带血。后来脐血库给她寄来一封信,称“您捐的脐血由于血量过少,不符合保存条件,我们已作了废弃处理。”落款日期仍然是她以前的预产期——2005年12月24号,“这个时候我还没生呢!”这位妈妈在网上这样告诉网友。 对于可以获取商业利益的自体库,其入库标准宽松得让一些存脐血的家长都感到吃惊。 一位妈妈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医院咨询时,亲眼看到脐血库拒绝一位和她同样情况的捐赠者。 这位妈妈说,“当时我很吃惊,因为我也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我想自存,我就问销售员,是不是真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就不能存?他告诉我,自存啊,那就两样的了!” 这位妈妈向记者提供了她的检测报告,上面显示:脐血本身带有乙肝病毒,根本不合格。但是这位妈妈却告诉记者,上海脐血库按常规收钱之后又加收1000元特别保管费,就让这份脐血入库了。 在脐血的保存中,还有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脐血中有核细胞数量要达到2乘以10的7次方才能用于1公斤体重的人。那么上海脐血库收费自存的指标又是多少呢?脐血库的咨询员这样告诉记者,“有核细胞数量要达到2乘以10的8次方。” 记者问,“可以存多少年呢?” 咨询员回答,“我们第一份协议签20年,20年以后,如果您想续签协议的话,可以由小孩本人来续签。这个东西理论上可以存100多年!” 这位咨询员提到的数字背后,隐藏着一个惊人的事实:有核细胞数量如此少的脐血,只够用在体重10公斤、大约1岁以下的孩子身上。但是,保存合同却一签就是20年,所有人都至少按照20年收取高额费用。卫生部脐带血库专家委员会委员唐佩弦教授说,这样的做法是一种欺骗。 唐佩弦教授说,“就10公斤?这孩子从来不长的,就10公斤?”他说,这样的合同带有欺骗性质,“这样不负责任,你凭什么说可以用20年?” 广州市脐血库主任廖灿也提醒记者说,如果孩子在1岁左右就发现白血病,那么很可能脐血里就带有白血病的基因,所以,有核细胞数量如此少的自存脐血在临床上没有任何价值。 在上海市脐血库和客户签订的自体储存协议书里,记者还注意到这样一个条款:如因脐血库一方过失造成脐带血灭失或毁损,脐血库将从其公共库中无偿提供一份符合临床移植要求的可替代脐血干细胞;如没有可替代脐带血干细胞,脐血库则按照客户所交全部费用的1.2倍一次性赔付,同时协议终止。 对这一条款,上海国浩律师集团事务所斯伟江律师指出,用公共库资源补偿自体库损失,是对社会公共资源的随意支配和任意占有,它不仅和脐血库一直突出宣称的公益、慈善背道而驰,还暴露了一家商业公司对利益的追逐。 斯伟江律师分析说,自存的那份被干细胞公司搞坏了,它就从公共库当中挪一份——公共库捐赠的那些人,根本不知道,“你以为你捐给公共了,但实际是给一家弥补了一家私营企业自己的经济损失”,“这种条款实际上违反社会公共利益”。 对这个条款继续分析会发现,白血病的发病率为十万分之三、四,按照这个比例来推算,收费保存的自体库即便储存了10万份脐血,将来可能派上用场的也只有三到四份。即使这三到四份,脐血库也可以灭失或毁损为理由进行最低赔偿。一道简单的算术题出现了,10万份脐血将带来16个亿的巨额收入,但他的赔偿只有不到10万元。由此可以看出,上海脐血库收费保存脐血,是披着公益、慈善的外衣,使用欺骗手段做着稳赚不赔的暴利生意。 正常的、合法的商业牟利本无可厚非,但是,上海脐血库在干细胞技术公司的操纵经营中至今还在做着明显的欺骗和违规行为。那么,有关监管部门是否全面了解上海脐血库经营中的严重问题?是否采取了具体、有效的措施进行监管?1月10日早7点、晚7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纵横》将继续报道《揭开上海脐血库经营内幕》。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