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上海脐血库经营内幕调查:存进被污染的血液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9日17:07 中国广播网
这就是协议书的第7页《脐带血样本检测报告》。同样在“无菌试验”一栏,既有盖“合格”章的,也有盖“无菌生长”章的。请注意,协议书的每一页都像这页一样盖有红十字标志。 【背景提示】 脐带血又称脐血,是新生婴儿脐带结扎以后存留在脐带和胎盘中的血液。脐带血中含有丰富的造血干细胞,它可以像骨髓造血干细胞一样用于移植,治疗白血病等多种血液系统疾病和免疫系统疾病。和骨髓相比,脐带血配型要求相对较低,更容易找到合适的供体,所以近些年,世界上掀起脐带血保存的热潮。 目前我国共有十家脐带血库,在北京、上海、天津等许多大城市,越来越多的准爸爸、准妈妈会接触到有关“脐带血”的宣传,即将迎来小宝宝的家庭可能都正面临着一个选择:孩子出生时,要不要给他留一份脐血? 【提要】 一个匿名短信,揭示脐血库存进被污染的血液;一百多位年轻的父母,在愤怒中寻求真相;是医学的争论?还是有意的欺骗?是对生命的漠视?还是良知在利益面前低头? 错综复杂的真相背后究竟谁在驱动?《新闻纵横》、《南方周末》记者历时一年调查,揭开上海脐血库经营内幕。 【中央台《新闻纵横》记者郭静 张军 《南方周末》记者朱红军】位于上海血液中心9楼的上海脐带血库,墙上陈列着诸多来自各主管部门颁发的认证证书,比如高新企业、红十字会团体会员等,单看这些,俨然合规合范。但综观上海妈妈们指证的该血库种种管理漏洞、弄虚作假的情形,又足以令人惊心。如此强烈的反差,究竟症结何在? 中国脐带血库的成长史,迄今也才十年有余,这一年轻的朝阳领域,自诞生之初,就争议纷然,院士炮轰、专家质疑,新闻不断,甚至有专家指斥目前的国内脐带血自存业务就是一世纪骗局。这背后不仅是简单的监管问题,更指向中国整个脐带血存储行业内在的体制矛盾。 神秘的检测报告 陆怡是上海一家外资企业的高管,同时也是一个两岁小女孩的母亲。和所有初为父母的人一样,紧张的工作之余,陆怡恨不能把自己全部的时间都用来陪伴孩子。 在周围人眼里,这是个幸福的三口之家――年轻的父母收入稳定,孩子健康可爱――很少有人知道,在无数个夜深人静的夜晚,好不容易哄孩子睡着以后,陆怡还要打起精神,四处查阅从未涉猎过的医学资料、法律文件,和100多位年轻的父母一一联系,准备一场他们所有人从未预料过、但今天却越来越坚定要打下去的艰难的集体诉讼。 陆怡说:“每当我觉得自己特别累、觉得自己简直要崩溃的时候,只要看到孩子的笑脸,我就觉得我要为了孩子追查这件事情,要给孩子一个说法。要用到干细胞移植的都是孩子,都是和我宝宝一样的孩子,为了这些孩子,我们要把事实追查清楚,我们所有父母都是出于这样一种动力,聚集在一起的……” 事实上,在女儿8个月大的时候,陆怡就被卷入一起标的额达百万元的名誉侵权案件中,状告她的,和她现在要告的,都是上海市干细胞技术有限公司。 事情还要从两年前孩子出生时陆怡的一个决定说起。 2005年12月,当即将分娩的陆怡在医院看到上海市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的宣传资料时,一下子就被打动了,因为家里曾有亲人患白血病去世,她毫不犹豫地决定,为孩子保留脐带血。 陆怡回忆说:“我当时觉得这挺好的,就像买一份保险一样。我当然不希望我的子女或者我的家庭里面还有这样的事情出现,我愿意出这份钱把它保留下来。” 一次性交纳了16060元,陆怡和上海市脐血库签订了20年的储存协议。不过对陆怡来说,脐血能不能成功保存,还取决于一个条件:脐带血采集以后要经过多项检测,符合标准才能放入零下196度的液氮罐内保存。按照协议,如果采集后检测不合格,双方的协议自动终止,储户只需付1500元的采集、检测费。 孩子满月不久,陆怡收到了脐血库寄来的检测报告,所有项目全都合格,陆怡一颗心安定下来。在她看来,钱多钱少还在其次,关键是让孩子多了一份生命的保障。她唯一的希望就是宝宝最好永远不要用到这份脐血,她以为自己也许再也不会和脐血库有什么瓜葛。 几个月后,事情一夜间发生了变化。 陆怡告诉记者,2006年9月5号这天夜里,她的手机突然收到一条匿名短信。 陆怡的手机里至今还保留这条短信:“你宝宝的脐血检测结果是厌氧菌阳性,保存是毫无价值的,你被欺骗了,协议第七页检测结果第一栏盖合格,就是有菌,正常应该是盖无菌生长。” 这到底是有人恶作剧,还是确有其事?凭着仅有的一点医学常识,陆怡意识到,如果脐血里真有细菌,这血肯定就没用了。她赶快找出脐血库寄来的协议书,翻到检测报告那一页。 陆怡回忆:“我当时就马上去把我的协议书翻出来看,哎呀,我那上面确实是盖的合格章!我当时觉得简直是莫名其妙,怎么会有这种事情?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就要去问他。” 短信的最后,还告诉陆怡一个博客地址,陆怡马上登录博客,看到了更加让她吃惊的内容。 博客上说,“如果你这个试验盖合格章,可以明确地告诉你,这份脐血是被细菌感染了,保存下来是没有意义的,将来是不能够用于临床移植的”;“如果你想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可以去脐血库核查你的原始检验报告。” 陆怡发现,此时已有一些妈妈开始跟帖,核对了大家的报告后妈妈们证实,在6月份前,上海脐血库无菌试验报告的确有两个版本,有人盖“合格”章,有人盖“无菌生长”章,而6月份以后则几乎所有人都盖的是“阴性”章。 越来越多的妈妈说,我也保存脐血了,我盖的也是合格章,我们能不能联合起来一起查明真相? 陆怡开始打电话给发短信的人,但是对方不接电话。她只能发短信给他,短信过去对方倒是回答。陆怡问,“像我这样情况的妈妈们多吗?”对方说,“大概有200多个。” 事实上,2006年9月5号前后,在上海市脐血库保存过脐血的许多家长都像陆怡一样收到匿名短信,短信的内容基本一致,但是发短信的手机号码并不相同,提供的网页地址也不一样。 不久,这些网页都被删除。 记者在上海采访到的三十多位母亲向记者讲述了他们共同的调查经历。 一开始,他们给脐血库打电话,得到的回答是这是有人在造谣;有家长提出要看六院的原始检验报告,得到的答复是:这是内部资料,不能提供。 脐血库为什么会有两种文本格式的无菌试验报告?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收到短信后第8天,陆怡来到上海市脐血库当面询问。 脐血库的一位负责人解释说:“无菌检测假阳性程度比较高。假阳性就是本来是没有菌,但可能检测测出来有菌。无菌试验第一次测出来如果是阳性就直接废弃掉,我们觉得对储户也不是很负责任,毕竟脐血每个人只有这一次,为慎重起见,我们就把它送去复检,复检如果是阴性的话,我们就认为合格。但是为了跟第一次检测出来就是阴性的相区别,我们就给它写‘合格’。‘无菌生长’的是合格,‘合格’的也是合格。” 在上海市脐血库书面接受《新闻纵横》采访的回复函里,记者也看到了类似的说法。脐血库说,对自体保存的脐带血,他们采取的是“二次排查”的方式,也就是说,对于细菌检测呈阳性即不合格的脐带血,会再进行复检,以复检结果为最终入库标准,合格保存,不合格废弃。 上海市卫生局证实,上海脐血库200多份自存脐血就是在这种初检阳性、复检阴性的情况下入库的。 对这样的解释,家长们更加疑惑。 据记者调查,细菌检测初检都是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做的。据一份内部调查报告证实,截止到2006年8月15号,上海脐血库自体保存数量2052份,其中200多份细菌检测不合格,可后来,这些不合格样本又都进行了第二次检测,全部作为合格样本入库保存。这样就有一个逻辑上的悖论:如果上海市六院检测的误差率这么高,那么它如何保证初检“合格”的血液没有问题? 脐血库透露,复检有时在六院做、有时在血液中心做。家长们有疑问,第二次检测在检测手段和标准上与第一次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第二次就比第一次更可信?种种疑问,让他们迫切希望看到出自六院的原始检验报告。 但是,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却在这时出奇地保持沉默,公开渠道从来没有人接待过家长。 这时有家长通过私人关系悄悄查到了自己在上海市六院的原始检测报告,结果发现,报告上的结论的确和脐血库提供的不一样:上面显示,厌氧菌阳性,不合格。 拿着这份报告,家长找到了脐血库。 起初,脐血库并不出示它那里的原始检验报告,家长说,“我已拿到六院的检验报告了,假如你否认我这份,那你把你那份拿出来给我看。”在这种情况下,对方拿出来了,一份是阳性,一份是阴性。 这两份报告都是六院开的,但家长发现,第一份是电脑打印,而第二份是手写。对于为何是手写,脐血库解释说,“因为第一次做出来是阳性,所以复检,复检出阴性以后,就由当时的检验师直接签掉了,写上了结果。” 同样是六院出具的报告,为何第二次检测不用电脑打印却用手写?这符不符合规范的操作程序?家长们至今不得而知。 据家长们讲,他们越来越明显地感到他们最关心的那个证据——原始的细菌检测报告被一股强大的力量空前严格的保护起来。即便是这位有幸在脐血库看到原始检验报告的家长也被告知,不得拍照、不得复印。 几个月以后,他得到通知:到脐血库退款。 此后即便是通过私下途径,做检测的上海市六院也没人再敢让这些家长接近这些报告,而脐血库更是明确表示:他们不提供这些原始检测报告。 就在家长们一筹莫展之际,突然一天,一位家长收到了一封匿名信,里面是一张上海市六院的原始检验单!核对样本标号和姓名,家长发现,上面的姓名、编号和他在脐血库登记的完全一致,他认定,这很可能就是他那份脐带血的原始检验报告! 这份报告显示:“厌氧菌生长,革兰阳性杆菌生长”,换句话说,检测结果不合格。但是家长手中脐血库寄来的协议书上,无菌试验一栏却赫然盖着“合格”章! 仔细比对两份报告的日期,这位家长更是发现了让人不可思议的地方: 从脐血库寄来的合格报告显示,技术主管为合格章签字的时间是2006年5月10日,但这份上海市六院的原始检验报告,出报告时间是2006年5月20日。也就是说,在脐血库盖合格章10天以后,六院的检测结果才出来,而且是不合格。家长说,“你给我盖的这个‘合格’章是根据什么盖的?我觉得他们应该给我一个合理的说法!” 寻找知情人 拿着这份署名六院的检验单,记者找到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核实。但令人奇怪的是,上海市六院方面始终拒绝采访,相关负责人避而不见。记者最终在医院办公室里找到了上海六院分管宣传的副书记艾开兴。尽管记者一再说明,此事重大,关系200多个孩子的利益,关系六院的声誉,但他还是一言不发,立即离开办公室,开车扬长而去。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越来越多的证据都指向着一个结论:上海市脐血库存在某种问题,但是他们对家长的态度却越来越强硬。 因为在网上发帖批评脐血库、招来465个跟帖讨论,2006年11月陆怡被脐血库的经营单位——上海市干细胞技术有限公司告上法庭,对方起诉她侵犯名誉权,要求赔偿经济损失1元、名誉损失100万元。而一些曾转帖过匿名博客文章的家长也接到脐血库法律顾问的电话,要求他们撤掉这些文章。 记者在调查中拿到了显示为上海市脐血库的内部资料。上面详细列明了脐血库已储存的200多份脐血初检、复检的详细检测结果。材料上显示出的内容触目惊心。 资料显示,在200多份样本中,有22份样本在两次检测都呈阳性的情况下进行了第三次检测;有77份样本,在初检三个月后才得到阴性的即复检合格的结论;有8份样本,复检时间和初检时间甚至相隔一年以上。 在调查中,家长们告诉记者,他们最迟在采血两个月后、基本在一个月左右就已经收到脐血库寄来的检测合格的入库通知,脐血库从这时起就已经开始收钱,“这时候你那么重要的一个依据——阴性报告都还没出来,你凭什么给我盖这个合格章?”陆怡气愤地说。 针对这份涉及到200多个孩子的资料,记者按照上面的联系电话逐一核实。当天,记者就和47位家长取得联系,结果发现,资料上显示的采血样本编号、家长姓名、联系方式,包括孩子出生的时间,完全吻合。其中两位曾看过原始脐血检验报告的家长证实,他们看过的原始检验单,送检时间、报告时间和材料上也全都一致。 通过这份涉及上海脐血库的内部资料,记者还发现样本送检时间的差异。这200多份脐血样本最早进行初检的时间是2005年7月,但大规模复检是在相隔8个月后,从2006年3月9号才开始;其中 189份样本,复检都是在2006年8、9、10三个月完成。而这一时间,正是有人告知家长,他们保存的脐血被污染的时间。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