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媒体关注中国禁止涨价消息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5日10:46 环球网

  环球网环球时报讯 中国物价的敏感区早就跨越了边界。中国政府9日宣布油、气、电等近期均不得涨价,世界似乎都跟着松了一口气,北京当天作出修改《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的决定,被西方主流媒体放在了与以往批评中国人权时同样突出的位置。“中国输出通货膨胀”的说法也应声降温。过去一年,世界充满了物价上涨的坏消息。从墨西哥玉米饼到意大利面条突然间都变得更贵了,连产油国俄罗斯的加油站也不断更换价签。世界的价格大堤会不会崩溃,中国的表现至关重要。“中国有可能是廉价商品时代的最后一个守望者,但那个时代或许真的正在结束。”一位专家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他说,“中国政府对老百姓消费能力负责任的态度,间接使在中国产品消费链上的全球百姓都跟着在2008年受益。”

  世界媒体异常关注

  10日,英国广播公司(BBC)将“中国要求油、气、电等近期不得涨价”的新闻放在网站最显眼位置。报道称,中国去年通货膨胀增长迅速,下半年更连月创下10年最高纪录,11月的通胀率达到6.9%,为11年来最高。BBC网站上刊登了一张中国武警列队大步前进走过一所加油站的照片,图片说明却是“中国要求严格控制物价上涨”,西方人看中国的角度真是很有意思。美国《波士顿环球报》援引一名经济学家的话说,9日的宣布表明中国国务院对公众看待通货膨胀的态度是何等重视。美联社联系到中国即将迎来的春节,称中国将在汽油、食品供应上扩充价格冻结,作为在春节之前打击恶性通货膨胀的新的努力。“春节前食品涨价将受到严厉打击,春节在中国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人们会买食品准备筵席接待客人”。报道还说,中国迄今一直保持油价处于较低水平以保护穷人,这增加了石油公司的抱怨。路透社称,过去几个月北京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与物价上涨作斗争,包括提高利率、给农民发补贴,允许人民币更快升值。

  美国亚洲协会亚洲社会事务部主任苏迪玛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此次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临时价格管制和干预,显示出中国政府对当前及未来一定时期通货膨胀形势的担忧。“中国政府此举对维护社会秩序尤其是奥运之年的社会稳定意义重大”。英国《金融时报》称,中国越来越担心涨价对贫困居民的影响,以及它可能蔓延到经济其他领域的威胁。在中国,通货膨胀历来与社会动荡相联。

  德国《图片报》认为,物价不涨是“鼠年厚礼”,中国老百姓可以在五彩缤纷的烟花爆竹中迎来新的一年。《南德意志报》称,这是中国在奥运会前展现稳定发展卓有成就的重大举措。《世界报》说,中国不怕美国的贸易封锁或欧洲消费者的抵制,但物价上涨却是共产党的最大敌人。对待敌人,中国当然重拳出击。这是西方做不到的。

  《印度快报》称,一般来说,对市场行为进行行政干预是不好的,会扰乱市场秩序,妨碍经济发展,但中国政府此次对一些关乎人民切身利益的商品价格进行调控,使其稳定在可承受范围,这样的干预是必要的,特别是在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这样的举措是必需的。

  西方也有其他看法,“美国之音”采访的美国企业研究所中国经济专家巴菲尔德称:“在短期内价格干预措施可能会起到控制物价的作用,不过从长远来看,会导致重大经济问题,到时候可能会超出政府的控制能力。”巴菲尔德还说,可能导致经济畸形,比如出现黑市、非法交易、某些消费品短缺和经济脱节等问题。

  改革以来的第三次物价上涨

  “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物价上涨。”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物价研究室温桂芳研究员10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第一次是上世纪80年代,第二次是1994-1995年。

  很多中国人对当时的情景还记忆犹新。1988年7月,中国统计局公布的物价上涨幅度为19.3%,创下改革开放以来的最高纪录,一场席卷全国的抢购风潮在中国发生。当时,钢材、水泥、彩电、冰箱都曾成为商人囤积的流行物品。富裕的消费者忙着走后门买家电给子女囤积起来准备以后结婚用,没钱的消费者则瞄准柴米油盐,许多商店在一天之内被买空。几年后出现的第二次抢购风潮中,许多城里人选择抢购耐用品和奢侈品保值,一些农民因为钱不多,则大量收集暖水瓶、金属制品等“耐用”日常用品。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