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涨价也是世界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5日10:46 环球网

  温桂芳分析,从2007年开始的第三次物价上涨与前两次明显不同。前两次物价上涨是在供小于求的情况下发生的,当时发生过不少抢购现象。这次是在供求大体平衡的情况下发生的,主要限于农产品,是结构性的,没有发生抢购。只要下一个生产周期上来了,物价上涨就会控制住。作为消费者,没有必要惊慌失措。“全球的能源与原材料都在上涨,产品成本都在增加,涨价是必然趋势。”温桂芳说,希望物价再回到以前的低水平状态,是根本不可能的。我们面对的将是物价不断上涨的经济环境。

  德国世界经济研究所专家本德哈格对记者说,物价上涨是新一轮的世界经济现象。2007年,墨西哥玉米饼的价格翻了一番,意大利人的面条价格扶摇直上,印度日用品价格平均涨幅为30%。英国《经济学家》去年年末题为“食品———不再廉价”的文章曾被多家媒体转载,文章称,“亚洲的收入上升和美国的乙醇补贴终结了漫长的低价食品时代”。1月9日,马来西亚《新海峡时报》的社论称,“7日棕榈油的价格冲到历史最高,8日玉米价格创下最近11年的纪录,明天或许就是大豆或小麦”。

  物价在任何国家都是一个极度敏感的字眼。面对物价狂飙不少政府都主动采取措施。布什曾在第一任期批准每人退税最高300美元,借以缓和2001年经济衰退的冲击。现在,为避免美国经济重新陷入衰退,布什政府又准备减税。《金融时报》称,3个月前俄罗斯已经实行食品价格管控,阿根廷也上调出口关税,以保障国内市场供应充足。去年,全球油价一路上扬,但印度涨幅并不大,印度能源部一位官员告诉记者,印度是全球油价最低的国家之一,印度政府通过控制油价来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在印度,涉及人口最多的洋葱被称为“政治食品”,前年,洋葱由于减产价格轻微上涨,很多人便走上街头。不得已,政府紧急进口洋葱化解“洋葱危机”。印度还通过在全国开设的数万家政府商店平抑物价,这些商店类似于中国过去的国营商店,商品由政府定价,差额由政府补贴,商品虽然品种不太齐全,质量也不算上乘,但基本日用品都有,且价格低廉。普通民众大都从这里购买米面油盐,普通市场的物价不会再随意提高,高得离谱了,顾客就去政府商店。

  中国涨价也是世界问题

  由于中国经济影响扩大,很多看起来是中国国内的举措已经具有了世界意义。总部在纽约的美国“世界政策研究所”前所长斯沃夫尼格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今天,美中关系具有了真正革命性的意义,历史上从未有过这样的情景:两个拥有完全不同经济哲学、经济制度、经济运行方式的国家,在实现经济上如此密集的交往,要实现如此深刻的经济融合,要史无前例地共同相互依赖,共同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强有力的动力”。

  世界各方早就在关心中国物价,仅去年下半年以来,美国《华尔街日报》上关于中国通货膨胀的文章就不下数十篇。美国智库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去年10月专门举办“一个时代的结束?通货膨胀重返中国”的研讨会。有与会学者认为中国政府如果不主动采取措施,通货膨胀可能引发严重的社会危机。在中国因为食品、玩具安全、美元资产等问题而遭受批评的情况下,又值美国政治人物在选举年磨尖反华利爪,通胀问题应对不当将危及中国的国际声誉。

  西方对中国物价心态复杂,一方面不满廉价产品的质量,逼人民币升值;同时又担心产品涨价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路透社8日题为“当心中国新的出口:通货膨胀”的文章就集中体现了这种矛盾心情。报道称,一直以来,美国的政客指责中国操纵汇率以确保出口产品价格低廉,从而获取不公平贸易,如今他们可能发现一种带来新麻烦的中国出口品:通货膨胀。报道称,不要忘了这是美国的选举年。总统竞选人十分清楚从中国进口产品的价格上涨将会惹恼美国消费者。如果美国议员和总统竞选人不久开始抨击中国输出通货膨胀威胁,那也是意料中的事。但与人民币不一样,通胀不是轻易能被政府(包括北京)驯服的东西。仅一天后,英国《泰晤士报》就推出题为“随着廉价中国商品潮枯竭,通货膨胀的威胁隐然迫近”的报道,报道称,分析人士担心,西方主要经济体借中国产品价格的稳步下降来抑制通货膨胀,可能将好景不再。▲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