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酣读百日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6日14:30 青年参考
文郑也夫(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椎间盘的病史32年了,时好时坏。我几乎在期待着手术。接住院通知后的主要盘算是为伤筋动骨一百天准备消遣物 。家兄和我一样嗜书,遂成首席供应者。学生们要一同看我。我说,分开来,来时每人照我的书单带四五本书。于是开始了卧 榻上昏天黑地的阅读,以往惜未一睹的好书都搭上便车。如此酣读了八十多天,过手七八十本,通读四五十本,终于眼睛撑不 住了,方才收敛一些。记录其中印象,权作囚禁百日之纪念。 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中,对三个情节印象最深。初任副官的安德烈看到身经百战的巴格拉季翁将军在大 战中的指挥目瞪口呆。将军对回报的前线指挥官或称赞,或鼓励,实际上没下任何命令,极力装出发生的一切都在他意料中。 这颠覆了众生对战神的迷信,其实打起来后已经没什么好指挥的了,只剩下鼓舞士气。库图佐夫真正与拿破仑交战只一两次, 可称不分胜负。他迟钝、冷静、不冲动,他尽最大可能抵制沙皇的干预和同僚的躁动。他依赖天时、地利和不犯错误。他最体 恤士兵。沙皇让他追击穷寇时他说:让我用一个俄国士兵换三个法国士兵的性命,我不干。托翁告诉我们,莫斯科大火不是战 略家的设计。北方城市的茅草、柴火,极端易燃,是生息在此的居民抑制着日常的火灾,当战火、抢劫、逃亡、空巢频仍时, 火灾是一定的。此说合情入理。主动烧毁这座城市大概是故事,是为着拔高某些东西而编造。这种拔高和编造太多了,乃至我 们几乎生活在历史的迷雾中。 读《卡拉马佐夫兄弟》令人觉得陀思妥耶夫斯基对深层人格的开掘,比托尔斯泰都要略胜一筹。父子五人迥异的性格 ,一个个自己都无从预判的行动轨迹,错综交织的冲突,借主人公谈出的一番番哲理,构成极大的阅读享受。我最受震动的是 那个主线之外的孩子伊留莎。他贫病孱弱,却高傲坚毅,父亲对强人的一丝媚态,都令他痛苦万分,他敢一个人对垒一群大孩 子,他卑微的父亲也明白这孩子的高贵品格。这本书以伊留莎的葬礼结尾,大约可以说明我是陀翁的知音。这段子还令我想起 20世纪80年代的俄国影片《丑八怪》(又名《稻草人》)。俄国的艺术家最善于表现孩子间惊心动魄的冲突。 周扬对同仁说过:我们在文学的判断力上都赶不上胡风。而胡风一再盛赞:早慧的路翎。终于读到尘封60年的路翎 的《财主底儿女们》。胡风写于20世纪40年代的序言对该书评价甚高。但我觉得其论据不得要领。这可以谅解,因为这部 书超越时代,注定了后代人的评价才更到位。中国小说史中它是大大的异数,它努力展示的是人的复杂性,遭逢乱世时的复杂 性,自己都说不清自己的复杂性。他并没有贬低虚荣心,却将之描写为其主人公,那个年轻人无往不在的行为动因。下卷开始 时,描写南京败落后中国士兵进入村庄后的奸淫抢掠和相互残杀,令人触目惊心。我以为悲剧的路翎是中国作家中最神似托尔 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 这期间读到的《齐如山传》中也有对历史细节的出人意表的描述。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期间,所有的商号、店铺统统被 抢劫一空,而抢劫者多数是中国人。齐如山会外语,有外国朋友,那时成天在街面上走动,这是他目睹的。从道理上、逻辑上 都可以说这是八国联军导致的。不彻底摧毁秩序,怎么可能盗贼蜂起?但毕竟是主干和枝叶共同组成了历史。政治正确剪刀下 光秃秃的主干,不仅不是全部历史,而且会干扰我们理解历史,助长一种偏狭的历史观。齐如山是同文馆的第一代学生,书中 对此做了翔实的描述。齐认为自己要比梅兰芳更懂京剧,我觉得有其道理。 史景迁夫妇来北京时,薛涌曾介绍他们和我见面。我当时不知深浅,侃侃而谈。后才知这是耶鲁大学的大牌教授、第 一名嘴。病前看过《皇帝与秀才》。病中读了《康熙皇帝与曹寅》、《王氏之死》、《天安门——知识分子与中国革命》。《 皇帝与秀才》和《康熙皇帝与曹寅》最好,特别是后者饶有趣味,且给了我们很多历史知识。国内好像还没有这样的写法,将 历史研究与故事笔法融于一体。《天安门——知识分子与中国革命》里的知识分子我都知道,但他捡出来的徐志摩的诗、老舍 的文字,我竟然没见过,说明他的审美和选材非常独特。 我从读《工作的终结》后开始重视里夫金。病中读了他的《欧洲梦》,是一部大作了。他是扬欧抑美的,虽然他是美 国人。他关于欧美的很多对比,富于启发。对欧共体建立的历程有翔实的讲述。这确实是欧洲政治家、思想家反省两次大战后 ,殚精竭虑、历时几十年、精诚合作的产物,是人类制度文明的一座里程碑。 我教授城市社会学,当然知道曼纽尔?卡斯特,但没读过他的《TheUrbanQuestion》(《城市问题 》)。后读他的《网络社会的崛起》中译本,大失所望。病中读了他的《千年终结》,感觉很好,全球视野。对东亚四小龙崛 起的描述和分析内容翔实,有理有据。对南美毒枭与其社会水乳交融的状况作了生动的评述,兼有趣味和深度。 做知青时,到处找书读。鲁迅的书不犯禁,好找些。我差不多稀里糊涂地通读了《鲁迅全集》。但其《中国小说史略 》漏掉了。病中一了夙愿。鲁迅文字之好不必说了,而这是鲁迅少见的文言作品。这位白话文旗手为什么要写文言文?他自白 :“又虑钞者之劳也,乃复缩为文言。”恐不足信。窃以为,是他技痒。这倒可以让我们全面地品味鲁迅的文字。这部史略从 汉代六朝说到清末,他所看重的作品多摘录片断,摘录的文字好极了。这毫无疑问是他多年积累,临时抱佛脚断乎不成。由其 摘录我们可以明白,鲁迅何以成为白话文运动的第一刀笔。他自少年时代起遍读古书中偏近白话的美文。天分已经过人,后天 的营养又为他人所不及。该书二十二编着重评价了《聊斋志异》和《阅微草堂笔记》。二书心仪已久,《阅微》无缘,《聊斋 》只翻看过,终于因病如愿。比较二书,讲阅人阅世,析人情事理,纪昀言人未言,入木三分,毕竟阅历搁着呢。讲文笔,任 凭纪昀(纪晓岚)如何自负,蒲翁(蒲松龄)走笔行云流水,潇洒风尘之外。 《弱者的武器》是一本优秀的社会学著作。书很出色,而最成功的是它的标题,画龙点睛。作者詹姆斯?斯葛特告诉 我们,日常发生的弱者的反抗,绝不是革命、暴动,而是消极怠工,惜乎其为研究者忽视。厌倦“文革”作了知青后,我再没 有积极过。我尽可能偷懒,尽管很难,偷不成太多的懒。但我毕竟没有助长“抓革命促生产”的氛围,而是增添了小环境中消 极的气氛。微观地看,这是一己行为。但宏观地看,此一族类越来越大,他们在用脚投票。如果任凭政策如何糟糕,大家都逆 来顺受,拼命劳作,这政策还需要变革吗?所以说,是那个时代亿万弱者的不合作导致的低效率,最终使悖逆人心的政策濒临 死亡。这本书与我共鸣,为我青春时代的行为平反正身。 (::本文有删节——编者注)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