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政协委员建议严查导师强占学生学术成果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7日01:52 信息时报

  □本版撰文 时报记者 薛冰 梁健敏 夏令 朱小勇

  近日,中山大学“艾云灿”事件所引发的高校学生与导师关系紧张问题在社会上产生极大反响,也引发了人们对高校学术问题的关注。如何调整紧张的师生关系,如何缓和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对立倾向,已经成为大学校园中一个沉重而又不可回避的话题。对此,广东省政协委员林伟健在今年的两会上提出建议:高校导师必须善待学生,对于导师强占学生学术成果的应予严查。

  解析

  师生关系不和谐 更多从导师身上找原因

  广东省政协委员,华南师范大学宣传统战部部长、教授林伟健表示,导师与研究生关系非正常化,问题症结何在?有人认为是学生素质低,心中没有老师,对导师不够尊重,将学校的规章制度视为一纸空文,求学、治学风气浮躁等等,所以导师对学生严加要求无可厚非,只是学生不理解、不习惯、不服气而已。本人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导师,应更多地从导师方面找原因,导师本人的举止行为如不妥,对学生的伤害更大。

  有教师动辄挥舞拳头

  林伟健称,目前有几种情形很值得注意。现在很多研究生,从家门到校门,在象牙塔中苦读十几年,未谙世事,生活能力、处事能力并不高,导师应在这方面作教导、引导。但很多导师只教学生专业知识,不关心学生的思想、心理状况,更没教育学生如何为人处事。

  再有就是学生出现问题时,导师只是用简单、粗暴的态度方法对待他们。学生毕竟是学生,在一些事情上处理欠妥,不足为奇。学生有了过错,作为老师就有责任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而不能怒目相视、怒言相争,更不能挥舞拳头。但教师以学生不懂事、不懂理为由,训斥、辱骂研究生的事时有发生,对研究生采取粗暴的态度进而演化为肢体冲突的行为也很常见。

  师生间也有“劳资矛盾”

  将研究生视为廉价劳动力,导师成了学生的“老板”也是一个普遍现象。当今,研究生将导师视为“老板”,似乎是一个时髦的称呼。导师手头上有课题、有项目,让研究生为其搞项目研究、课题开发,这对研究生是学习提高的机会。但有些导师只是让研究生为其打“下手”,这就产生了“劳资矛盾”,学生对老师积怨已久而导致师生关系恶化的情形就自然产生。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导师在学生的学术成果上强行署名,侵占学生的研究成果。有些导师认为研究生是他带的,其研究成果是他指导的,所以只要研究生一出论文,就强行要求联合署名,甚至还非要作为第一作者不可,这种行为常常使学生敢怒不敢言。更有甚者,有些导师,只因学生未经其同意就独自发表论文而大动肝火,对自己的学生大发雷霆。这样的导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肯定打了很大折扣,这样的师生关系也难以和谐。

  从以上情形可见,导师与研究生关系不和谐的主要原因,更多的要从导师身上找,导师必须善待自己的学生。希望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目前出现的导师与研究生关系不和谐的现象,希望高校应着力解决已出现的相关问题。

  林伟健谈师生矛盾四大成因

  ●导师教授学生专业知识,却不教导如何为人处事。

  ●粗暴对待犯错学生,有导师动辄斥责甚至挥舞拳头。

  ●视研究生为廉价劳动力,师生间产生“劳资矛盾”。

  ●导师强行署名,侵占学生的学术成果、研究成果。

  建议 五大招解决 师生矛盾困境

  为此,政协委员林伟健建议:一是高校要加强师德建设,开展师德教育。导师既要为学生“授业”,更要为学生“传道”“解惑”,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责任感。学校应制定对师德师风进行考核、监督的可行性方法和相关的考评指标体系。

  导师研究生双向选择

  二是应建立导师与研究生双向选择机制。目前,不管是硕士生还是博士生,入学后一旦定下导师,就成为固定关系。学生在校期间,除非是导师自身的原因,否则是不能调换的,更不能由学生另行选择。学生没有这方面的选择空间,没有这方面的话语权,即使对导师不满,也只能默默忍受,委曲求全,以保毕业,拿到学位。学校方面应该允许学生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如对导师不满意,经过一定途径反映、申诉并经一定手续后可予调换导师。

  三是对于严重有悖教师道德者,应及时调整职位,甚至撤销其导师资格,以免误人子弟。少数教师缺乏自身修养,形象欠佳,职业责任感不强,作风浮躁,性格暴躁,难以在教学岗位上与学生相处,这就必须调整职位。有的人无心向学,热衷于兼职授课,对自己的本职工作置之不理,这种情况更要注意并应采取相应措施。

  设立研究生维权机构

  四是必须严格查处、杜绝侵占学生学术成果的现象。导师对自己的学生,在学术上有所扶持、指点,这是其分内工作,不能因此就将学生的成果占为己有。凡是导师与研究生联名发表的成果,导师必须确实付出相应的劳动,否则便视为侵占学生学术成果。对于侵占学生学术成果、强要署名的行为一定要严格查处,学校要有明确的规定进行处分。研究生如果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导师必须重视、承认其研究成果,并在经费许可的前提下,给予相应的、合理的报酬。

  五是要设立研究生维权和申诉处理机构。这个机构不应是学生自发建立的群众性社团机构,而要由学校的研究生院(或研究生处)建立、得到校方认可的正式机构,并要有研究生代表参与其中的工作。当研究生与导师之间出现关系不和谐时,此机构可协助调解;当研究生权益受侵犯时,此机构应参与调查并维护学生合理的权益;当研究生有合理要求和建议时,此机构可代为转达有关部门或人士。

  探讨 研究生 科研导师和教学导师能否分开?

  “现在高校导师的负担太重了,一方面要做好学问,出科研成果;另一方面又要给一线学生上课,教学要受学生欢迎。种种压力致使老师根本无法专门带学生。自中大艾教授事件后,高校的研究生们对于师生关系问题在网上热议不断。反思师生关系成为研究生们普遍关注的话题。广州大学研究生会主席马电表示:“高校应该人尽其才,把科研和教学的导师分开。”

  学术高不一定会带学生

  “有一些老师在学术上有很高造诣,但是没有师德,为什么要让他一直带研究生呢?”他说。如果对于学术水平特别高的导师,只让他做学术研究而无需带研究生,可能就不会出现这样的状况。马电认为,对于研究能力很强但是不善于处理师生关系的老师,学校应该适当地把科研和教学分开。

  石牌某高校的研究生张勇就有切身体会:“一位专业学位课的老师研究能力很强,是学校的大“老板”之一,学术成果一大堆,当初满心欢喜地选修了他的课。可万万没有想到,他讲课异常沉闷,跟我们交流也少。我听着听着就蒙了,90多人的教室有近30人睡着。”

  他认为:老师应该“因才使用”,学校在安排工作时,应该倾向老师所擅长的科目,不要误人子弟。

  诱惑多老师忙着去炒更

  与此同时,各种各样的诱惑也导致老师们无法潜心做学问”。广州一高校的党委副书记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经典案例:“若干年前,有高校计划从西北城市一高校引进一名优秀教师到南方高校,当时这位导师说,如果给我3000元的薪资,我过去后会专心致志做学问,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出科研成果。但事实呢?这位老师来到南方的高校后,看到这么多人有车有房,看到别人收入那么高,再加上外界因素的诱惑,这位无比优秀的老师也整日忙于出去炒更了,教学鲜于问津,学术就更不用提了。”

  导师 反对导师利用学生 提升自身价值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柳絮老师认为,现今师生关系的一个重要矛盾就是导师平时不看学生的论文,出著作时却拿来用。

  现在常有学生抱怨老师不指导论文而影响师生关系。其实对导师而言,读硕士和博士论文自己也有收获,包括开题方向、资料整合、研究思路、文献综述等等。况且,指导论文是老师的义务。也有一些老师在拿到项目后会给学生相应的报酬,但具体分配并无标准可言,因此要不就是建立相应的报酬制度,不然只能靠老师自身来善待研究生。

  学者 新型师生关系立于 法律基础上

  有学者表示,我们应该尽快从以人情关系为基础的师道尊严中走出来,新的师生关系应该建立在法律基础上、平等尊重。把对学生“管教”的观念改为“管理”。

  在中国高校上课的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那就是手机声此起彼伏,经常有老师上课接电话,但是学生打电话却严令禁止,师生之间明显不平等。某些高校一方面被“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核心观念所束缚;另一方面针对研究生制定的措施没有落实,导致师生关系产生冲突时一直没有正确看待。因此建议新型师生关系应建立在法律基础上,有相关条例和规定进行协调统一。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