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世博会中国馆总设计师何镜堂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2日11:24 外滩画报
专访世博会中国馆总设计师何镜堂
世博会中国馆

专访世博会中国馆总设计师何镜堂
世博会中国馆

专访世博会中国馆总设计师何镜堂
世博会中国馆

专访世博会中国馆总设计师何镜堂
世博会中国馆总设计师何镜堂

  中国馆的中国味

  这个方案的成功并不代表它是最好的,但它是最切题的;他们选对了出发点:建筑要表达中国文化,包含中国元素,但要“用不具象的形式诠释中国建筑与文化的联系”,何镜堂的合作伙伴倪阳这样分析。何镜堂认为,过去的世博会中国馆基本都是“复古”,缺乏时代精神,而现在的方案体现了“中国文化注重内涵,强调天人合一的和谐”。

  文/ 李琴

  一个巨大的红色斗拱!

  自2007 年4月正式征集方案以来,一个注定会被记忆和争议的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方案,直至破土动工当日,才终于亮相人前。

  12 月18 日,在上海浦东世博会规划核心区,这个预算造价15 亿元、面积7 万多平方米的世博会永久性建筑正式进入施工阶段。

  为什么是它?领衔设计者、70 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何镜堂在接受《外滩画报》采访时这样回答:中国馆主要回答两个问题:一,中国特色;二,时代精神。

  从开工当日公布的效果图来看,取名“东方之冠”的中国馆虽然全部由巨型钢构架构成,但斗拱形顶部连同4 根混凝土柱子,又酷似一只巨大的四脚鼎,大面积的红更凸显了中国特色。

  何镜堂把中国馆的寓意归结为八个字:“天下粮仓,富庶百姓”。

  历届世博会大多都留下了令人难忘的建筑,例如1889 年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和1958年布鲁塞尔的原子球。“东方之冠”是否能成为下一个经典还是一个谜,但作为东道主的主展馆,它注定要成为两年后的上海世博会最受瞩目的建筑。

  中选方案:前两名的糅合

  2007 年4 月25 日,上海世博会组委会开始向全球华人公开征集中国馆设计方案。

  招标当日,来了100 多个建筑师,何镜堂便是其中之一。截至6 月,世博局共收到344 份设计方案。除了国内老牌设计院之外,马清运、许李严等新锐建筑师也参与了进来。

  评选异常激烈。“首先是344 个方案选出8 个入围方案,再从中挑出3 个推荐方案。”何镜堂说。最后胜出的是何镜堂的“中国器”(即现在的“东方之冠”)、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简盟工作室和上海建筑设计院的“叠篆”(外观镌刻着古代叠篆文字),和北京市建筑设计院的“龙”方案。

  投票结果显示,“中国器”和“叠篆”都得了10 票。而“龙”方案因为外观呈龙形,太过具象,后来被放弃了。评委对两个方案难以取舍,便决定将两者合并。8 月,清华的吴良镛教授打电话给何镜堂,希望两家合作,由他来带队,何镜堂一口应允。于是相关设计人员齐聚上海,进行最后的修改,“东方之冠”最终成型。

 [1] [2] [3] [4] [下一页]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