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张克荣:追踪华裔风云人物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2日14:54 南方人物周刊
张克荣 一个20岁的小女孩,被20万人联名反对,这是不可想象的压力。我想知道她是怎么度过那段日子的 本刊记者 彭苏 发自北京 北京SOHU现代城30层,“华人纵横天下”工作室。 张克荣身着他长年不变的黑衣,沉静地坐在那儿,淡淡地吞云吐雾,淡淡地笑。 腕上的佛珠,圆溜溜,琥珀色,一颗、两颗、三颗……反正,不是108颗。 “108”——是他制作纪录片《华人纵横天下》时所确定的采访人数。“起初打算拍100个。朋友说太满了,我也不喜欢,就定下了这个目标。” 他的声音轻细,说到末尾,居然嚅嚅的,有些腼腆,不由得让人想起美国著名记者迈克·华莱士对他以及《华人纵横天下》的评价: 当我了解这个庞大的项目只是由一个人来完成的时候,这完全超乎了我理性知觉的空间。诚如作者所表露的,生命在他是一场真实与幻想、浮面与内里潜藏的神秘不断交织的过程。这也使得他的作品产生了独特惊人的心灵撞击效果,他清楚地呈出了我们这个时代最具才华、最具挑战性的人物的所言所思,他们的表象与真实。 “又拍了几个人,凌晨刚从美国飞回。现在,我一共拍了90多人了。”他还没从长途跋涉中恢复过来,眼睑低垂,神思恍惚。 说起节目在海内外电视台播出的状况,他立刻清醒了。“第一辑在120个台播放,第二辑在60个台播放,在台湾光播放权就卖了100多万……咳,总算是把前几年的借债还清了,剩下的利润又要投入到接下来的拍片与后期制作中。”有人建议他突破“108”,接着拍下去,他摇摇头,“不拍了,这样没完没了的。我要去拍点别的东西。” 信佛后,张克荣对好多事都看淡了,“天下本无事,不要没事找事。” 可是,这7年拍片历程中的梦想与挣扎,又何尝不是自己找事? 他怔忡片刻,“这就是人啊。不这样做,你怎么证实自己活着?就像我一朋友说的,谈恋爱就是犯贱,既然要犯,就要好好地犯。” 说完,笑了。 跟踪纽约警察局前副局长莫虎 2000年,张克荣辞别新闻评论部《东方时空》编导之职,离开中央电视台。当时他刚刚参加完名为《记忆》的大型人物纪录片的制作。那条早已熟谙的轨迹,那片“看到顶的天花板”,让他觉得,“我的年龄还没有让我到了可以不求变化、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的程度。” 他无法忍受事业失去挑战性。 拍《记忆》期间,张克荣就在酝酿着要拍一部反映华人在国外的片子。中国和南非建交时,他曾去非洲拍片,在当地发现了很多有意思的华人。后来去哈佛大学拍一个系列片,其中一位华人教授过去是赤脚医生,现在却登上了哈佛的讲堂。拍片过程中,张克荣发现很多海外华人的故事很精彩,都没有人报道过。他收集了大量资料,拟出一份长长的采访名单。领导不同意,同事说不可能,理由很简单:找人难,找人投资更难,收回投资难上加难。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