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方案制定不久便风行全国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3日04:51 中国青年报
汉语拼音方案制定不久便风行全国
2007年5月2日,浙江丽水,昏黄的灯光下,一个女孩在辅导女童学习拼音。刘国兴摄

  一次方向重立

  冯志伟记得,现行汉语拼音方案制定不久,便风行全国,他自己也很快舍弃了用注音字母拼写的习惯。

  不过,与周围其他人相比,冯志伟并不是最狂热的一个。他有许多同学,当时便开始用拼音记日记。不过他没有这么做,他担心这种不区分同音词的日记“以后自己看不懂”。

  尽管1958年周恩来在宣布《汉语拼音方案》时,曾经表示,汉字是否会被字母代替“这个问题我们现在还不忙作出结论”,新中国成立初开始的汉字拼音化倾向,仍然是一种潮流。在许多人心中,汉语拼音最终的发展方向,将是字母文字。

  由于汉语拼音方案还不具备作为文字的资格,当时,相关部门曾组织专家继续研究。据回忆,这个研究的最终结果,是编制了一套只在内部发行过的《定型化汉语拼音词典》,通过复杂的方式,使拼音具备了文字的基本形态。

  不过,这套汉字方案并未公布。由于1977年“第二批简化字”的公布,文字改革委员会一时“声名狼藉”,处于瘫痪状态。“文革”结束后,这一状况亟须改变。

  陈章太又一次出现在语言文字改革的热闹里。不过这一次,他不再是旁观者,而是推动者。

  1983年,时任中央书记处书记的胡乔木与吕叔湘商量,点名将陈章太从社科院调进文字改革委员会,让他将这个几乎处于瘫痪的机构重新运转起来。

  摆在陈章太面前的事情,就是如何对待汉语字母化的历史思潮。当时,毛泽东“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的言论,仍有许多人信奉和坚持。而经过“文革”后的反思,曾经激进地主张汉语拼音化的胡乔木,态度发生了变化。陈章太记得他曾与自己谈话,指出汉语拼音化是“长期而复杂的问题”,不可急于求成。陈章太曾在胡的讲话稿中添入“循序渐进”的词句,胡在旁边批注:“很好。”

  在这种背景下,1986年召开的“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大会”,成为重新确立文字改革方向的重要会议。

  这时候,“文字改革委员会”已更名为“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改革”的色彩已经淡化。陈章太回忆,这次会议之前,关于拼音方案如何对待,主要有两种针锋相对的意见。一种是重新确立毛泽东时代“汉语拼音化”道路,另一种则认为,拼音已经没有太大用处,不需要多提。

  两种意见都没有被采纳。最终,这次会议没有提“汉语拼音化”的问题,只是对拼音方案作了“继续推行”、“扩大应用范围”、“研究解决应用中的实际问题”等决定。

  “这实际上是不再提汉语拼音化了,将拼音方案作为文字辅助工具确立下来。”陈章太说。

  如今已年过七十的陈章太,至今仍十分怀念当时工作中求实、民主、融洽的氛围。当时,他这个中年“布衣”,与胡乔木讨论文字改革方案,时有争论,胡总是平等相待。

  据他回忆,“文革”中,胡乔木偷偷对第一批简化字方案进行研究和反思。他希望在重新颁布简化字总表时,将100多个简化字改回繁体字。陈章太则以“汉字字形应保持相对稳定”为理由,没有接受。

  当时,胡乔木发着高烧,两人的辩论从北京一直进行到北戴河。胡的要求从100多字改为20多字,仍然没有说服陈章太。一次,胡乔木躺在床上,一边输液,一边与陈争论。说到最后,胡乔木“动了感情”,陈章太却依旧坚持己见。这时,胡乔木说:既然我说服不了你们,你们也说服不了我,那么我们分别向中央书记处申诉。

  “这就是民主的作风。”回忆至此,陈章太感叹说。

  这次会议上,有几名老一辈“文改”同志,坚持要重提毛泽东的言论。有些工作人员曾经建议“批他们”,但多数人认为,这只是表达不同观点,应该被允许。

  最终颁布的简化汉字表,部分尊重胡乔木的意见,改动了7个汉字。

  历史尘埃落定否?

  陈章太关于汉语拼音命运的最近一次记忆,发生在上世纪末。当时,他参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制定工作。关于拼音方案“要不要提”,成为争论的一个话题。

  最后,汉语拼音还是在这部国家法律里“挤”到一席之地。但“这种争论本身,就说明拼音的地位已经大大被削弱”。陈章太记得,当时在对全国统编教材进行修改,一个很强势的观点是,将汉语拼音教学从小学教材中削弱甚至移除。

  他分析,那个时候,拼音在电脑、手机等输入领域,作用尚不明显,而“汉字将成为世界强势”一类论调高涨,这成为拼音被人轻视的理由。

  在冯志伟看来,这种轻视如今已经消失。商品包装上印上了汉语拼音,中药和西药上也标着拼音。就连外国人学汉语,也多半借助于拼音。许多人尽管已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但是并不会写汉字,只能依靠拼音。

  汉语拼音占据了绝大多数领域,从国际标准中的中国专用名词,到大多数人的手机和电脑输入法。曾经有一项统计显示,“鲁迅”这个名字,在全世界不同语言里共有12种拼法,现在则只有一种拼写被认为是标准的了。

  如今,“注音字母”被作为历史名词,放进语言学课堂,以及字典里不起眼的一页。而曾经被作为国际惯例应用的“威妥玛”式拼音,也逐渐失去了市场——为保持品牌效应,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校名,仍然沿用威式拼音的拼写。不过,许多学生已经不知道这个拼写方法的来源。他们觉得,把“清”拼成“tsing”,说起话来会咬舌头。

  有人甚至担心,汉语拼音的应用是不是有点过头了。冯志伟就发现,很多人因为长期单纯依靠拼音在电脑上输入,逐渐丧失了写字的能力。“提笔忘字”,正在成为惯见的新病症。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