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伟杰:只要无害于人民,就是“为人民服务”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4日14:43 中国青年杂志

  只要无害于人民,就是“为人民服务”

  ——访心理学家曲伟杰

  文/宗 君

  记者:我们的读者木易先生来信说他体会不到“为人民服务”的快乐,这是为什么呢?

  曲伟杰:原因之一,他苛求那种快乐的感觉。而这恰恰违背了感觉的发生定律。感觉这东西,往往是越排斥越产生(比如恐惧感、恐高啊、恐考啊等等),越强求越没有。

  原因之二,他苛求与别人相同的感觉,那就更麻烦了。做同一件事在不同人那里感觉是不同的。

  记者:问题出在他个人身上吗?

  曲伟杰:问题也不全在他身上。解放后至文革十年,全国上下都以“为人民服务”为荣,从总理到百姓都认为自己在为人民服务。这种全民一致的价值观会使个体在“服务”中很自然地产生快乐感。

  改革开放至今,为人民服务的统一价值观逐渐被金钱的概念、竞争的概念、自我的概念和其他无数多元化的概念所解构,那种在“为人民服务”旗帜下生成的统一快乐感也逐渐被无数种个体化、团队化的多样快乐感所冲刷,甚至“为人民服务”这个口号也显得不够时尚和先进。

  记者:那是说因为环境的改变,人们很难找到“为人民服务”的意义了吗?

  曲伟杰:问题就出在这个“找”字上。劳模大姐之所以能讲得动情,周围人之所以听得流泪,是因为他们已经把意义放在“为人民服务”的活动中,是意义的共鸣产生了真情的感动。木易先生情未动泪不流,不是因为无情无泪,是因为他的情和泪没和“为人民服务”这一意义挂上勾。他需要刻意去找什么意义,是因为心中不存在这个意义。如果木易先生弄准了他由衷认为做什么事才是有意义,当他为那件事奋斗时,就会像劳模大姐那样因为触到了意义而心生快乐。

  记者:那您觉得和木易先生一样备受困扰的公务员们,如何在工作中体会快乐呢?

  曲伟杰:首先,公务员是个吃苦的差事,要是不喜欢就得换个活儿。如果非得体验点快乐不可,那我只好勉为其难地建议木易先生完成一个转变,从儿童公务员变为成人公务员。儿童做事遵循快乐原则,不快乐就不愿做就不好好做或者累死累活痛苦地做。成人做事遵循目的原则,不求做事本身的快乐,只求事情的结局符合角色的目的。如果目的是生存,拿薪水时就快乐,这叫苦尽钱来。如果目的是升官,每次提升都快乐,这叫苦尽爵来。如果目的是承认,得到表扬就快乐,这叫苦尽誉来。如果目的是沟通,相互支持就快乐,这叫苦尽哥们儿来。如果目的是成长,得到进步就快乐,这叫苦尽生活来。如果目的是为人民服务,别人受益就快乐,这叫苦尽幸福来。

  毕竟咱们算是普通人,想把这些意义和快乐一网打尽就太夸张了。无论是公务员还是私务员还是其他什么员,从这些目的里认领一个执著地干,都会偶有苦尽快乐来。当然总有快乐也不可能,那就快进疯人院了!

  记者:那我们该怎么认领一个合适的目标呢?

  曲伟杰:第一,有可能的话调整一个喜欢又胜任的岗位。从木易的来信看,机械性强的工作不符合他的天性。反过来看,可创意的、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工作他干起来会乐此不疲。

  第二,“乐”一下业余。普天下拿薪水的工作纯快乐的很罕见。木易既然工作苦了8小时,下班找点趣事做可就太明智啦。如果工作是苦熬,工作完了再反复用脑子研磨工作的苦,那可真是苦海无边了呀。

  第三,定个指标。没奔头的工作最没意思。如果不换岗位,完全可以定一个本岗位的发展规划。通过短中长期目标的步步逼近,动力感成就感会内在形成,那时就乐在苦中了。

  第四,圈定一个意义。你弄准自己到底想干什么又能干什么,再给这件事加上一个你由衷确认的意义,然后不遗余力去争取去成就。在这个自我实现的过程中苦照样还是苦,但那是类似儿童游戏的那种苦、类似母亲育儿的那种苦、类似刘翔飞跑和马拉松跋涉的那种苦、类似南极考察和嫦娥奔月那种苦,那种苦本身也被认可它的人注解为幸福。

  与木易等共勉:

  没有哪件事自身就把意义向你喷射,意义是你加给行为和那件事情的。

  也许你不标榜为人民服务,但只要你做的事情是无害的,只要你做的事情是人民受益的,你就是在为人民服务。

  快乐和幸福生于心甘情愿,这样的事情要你用心灵去寻找。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