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俞正声参加徐汇区代表团审议关注药品价格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5日03:58 东方早报
2004年12月15日,顾客在低价大药房购买药品。新华社徐澎资料 昨天上午,上海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徐汇区代表团审议韩正市长的《政府工作报告》的现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俞正声代表和其他代表都关注到市民的医疗看病情况,俞正声两次询问与市民息息相关的药品价格情况。 药价 中心城区将按进价销售 在徐汇区代表团审议过程中,市人大代表、徐汇区卫生局局长刘诗强首先就《政府工作报告》中关系市民看病问题的内容提出想法,马上引起在场代表的热烈讨论。讨论中,俞正声两次主动关切地询问:“医药分开,药品价格下来了吗?” 对于药价问题,刘诗强介绍说,医药分开后,特别是医院实现收支两条线后,药品价格有了较明显的下降,“比如2005年一种药品进价100元、卖价130元,到2007年,这种药品的进价仍为100元,卖价则降为115元。而今年起,在徐汇区这样的中心城区,将有望实现进价100元、卖价也是100元。” 看病 社区没有大医院一半贵 对于看病难的问题,刘诗强建议加大发挥社区医疗的作用,“上海的社区卫生改革已经初见成效,但‘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目标在市民中还远不够普及并深入人心,老百姓的观念需要转变。” 刘诗强表示,社区看病确实比三级医院便宜,据统计,按照2007年实际情况的平均水平,市民在徐汇区三级甲等医院看一次病需要265元,如果在二级医院看同样的病则需要172元,而如果在社区医疗卫生中心看同样的病只需要113元,“支出明显不一样,便宜一半还不止。” 建议 加强对社区医生培养 谈到市民对社区医疗接受程度不高的原因,刘诗强分析说,首先是市民对社区医疗中心全科医生的信心不够,“全科医生的数量不多,质量更有待提高”;其次是在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保不能直接刷卡结算,大部分市民去社区看一次病需要跑两次———上午看病,下午拿药。 对此,刘诗强建议扶持并加强对新的全科医生的培养,并对现有医生进行培训,同时希望二、三级医院的退休医生能够下社区帮忙,“有关部门在医保刷卡这样的细节上,也要给老百姓提供方便。” 解决看病难 韩正请仁济支持退休医生下社区 仁济医院副院长陈芳源表示一定给予支持 早报记者 陈辉楠 如何让社区医疗机构共享三级医院的医疗资源,是市人大代表、仁济医院副院长陈芳源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昨天下午,在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浦东代表团全团会议现场,陈芳源代表的发言,得到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代表的积极回应。 陈芳源在发言中表示,要吸引更多的市民到社区医疗机构看病,应该尽快提高社区医务人员的质量,“现在市民看病不难,关键是看专家难。” 陈芳源代表建议,政府部门是否可以出台一些支持政策,鼓励三级医院的专家、医生到社区为市民看病。 在认真听取陈芳源代表的发言后,韩正回应说,现在社区医院非常需要内科、儿科和中医方面的医生和专家,如何让社区医疗机构共享三级医院的医疗资源,是市政府一直非常关注的问题。 韩正还向陈芳源代表询问说,如果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聘请三级医院的退休医生下社区工作是否可行,“如果出台这样的政策,希望得到仁济医院的积极支持。”陈芳源代表听后连连点头,表示一定给予支持。 聚焦买药难 两委员递交提案寻求解决医保买药难 “医院没有医保药附近药房却在卖” 早报记者李祎 医疗问题仍然是政协委员们关注的热点。在本次政协会议上,两位委员不约而同地提交了内容极其相似的两份提案,均围绕着患者用医保买药难的问题。 医院里难买医保药 上海海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裁杨伟健在《关于解决住院病人医保用药问题的建议》的提案中提出,医生对住院病人开出的药方(属医保范围),特别是一些价格较高的药品,往往开始治疗时有药可供使用,一段时间后就被告知医院已无此药,从而影响病人的治疗。 “我的一名同事使用一个月的抗肿瘤药物后,突然被告知无药可用。”杨伟健举例说,当时,病人的社保账户已在那次住院时被冻结,因此无法持社保卡到其他医院购买,只能自费购买。 杨伟健还发现,不少医院(主要是三甲医院)邻近都开设“**医院药房”,有的药房的前门对着马路,后门直通医院,“经常是住院病人急需的医保药品在医院没有,在那里却有,但需病人由医生开具处方后自费购买。” 月初起早赶着买药 杨伟健表示,不少住院病人对上述现象意见很大,他们说把许多药品纳入医保范围,而部分病人却只能部分享受或不能享受到这种优惠。此外,政府经常公布一些药品降价,但因医院无药,病人根本享受不到药品降价的好处。 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秘书长王晓东在《关于确保某些抗肿瘤药物医保落实到位的建议》的提案中,提到部分患者常在月初赶早到医院配药,否则就不能配到医保范围内的药,有时甚至月初第一天的午后去医院,都已经配不到药,“其实不是药房没药,而是因为这个月医保药的指标,在一个上午就已经用完了。患者要么本月无药可吃,要么去自费配药,让患者在经济上和精神上都不堪承受。” 杨伟健表示,医保费用与医院支出间目前存在不少矛盾,医保局每年都会给各医院核定医保费用,但实际上许多医院的医保费用总量不够用,“因此,医生为病人看病时,就要计算着开处方,尽量将医保费控制在总量之内。” ◇委员建议 病人住院时医院应公示药品情况 政协委员们建议:为让患者切实享受到医保的优惠,必要时政府应予以财政补贴;医保监管部门查处医院违规使用医保资金时,应合理制定处罚标准,不能株连到病人的正常用药;对于住院病人社保账户被冻结、无法到其他医院购买急需药品,应制定办法解决。 杨伟健还建议借鉴“首问负责制”原则,即由病人入住的医院负责解决此类问题。病人在入住医院时,医院就应公示有关药品的情况,“什么药可进医保,什么药不进医保,要让病人明白。医院应当减少随意性,保证住院病人的用药。” 记者调查 开通预约看病服务医患都有点尴尬 早报记者李祎 统一标志的“便民服务中心”去年在全市71家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落户”后,为市民最关注的看病难问题亮出了几柄利剑,首先推行的是免费预约服务,让很多希望看专家门诊又不愿通宵排队的市民吃了定心丸。但早报记者日前调查发现,这项预约服务在方便病人看病的同时,给医院和市民双双带来一些尴尬。 排到队已过去一个月 经常前往瑞金医院就诊的肝硬化患者吴老先生表示,有了免费预约挂号服务,挂不到专家号的情况少了。糖尿病患者汪先生则说,免费预约还替患者节约了开支。 然而,早报记者在医院的随机采访中,却听到了市民的抱怨和担忧:开通免费预约服务之后,往往轮到自己时,已经一两个月过去了,“看病难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很多年轻患者表示,应当允许部分有消费能力的患者,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获得优质高效的就医服务。 爽约者越来越多 而医生也有着不同的烦恼。预约看病服务推行以来,医生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爽约者”,据统计约有一成预约患者缺乏信用,致使医生空等。因此,在实行一段时间之后,已经有医院取消了免费预约的形式。 本市一些医院提出,希望通过建立爽约患者黑名单的模式,提高就诊效率,例如对三次爽约者,医院将不接受其预约;对第一次爽约的患者,医务人员会予以口头警告。 也有不少医院采取过号不候的方法,患者得到教训后一般不敢再爽约。 早报记者获悉,目前已确定建立完善的免费预约系统的医院并不多,更多医院由于种种原因还在观望中。(早报记者 俞立严)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