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新闻联播》30年发展史(组图)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8日10:47 南都周刊
上图主持人照片由左至右分别为:李娟、赵忠祥、薛飞、杜宪、杨柳、贺红梅、罗京、李瑞英、邢质斌、张宏民、李修平、王宁、海霞、李梓萌、康辉、郭志坚 在央视台史陈列室里,被传媒学者展江称为“标准的党的新闻工作者”的《新闻联播》现任主持人邢质斌和罗京的照片,和另外两位19年前离开《新闻联播》的主持人薛飞、杜宪的照片,并列在一排。 尹克路 摄 从1978年1月1日开始,CCTV新闻联播开播,迄今整三十年。三十年来,这是中国大陆知名度最广、全世界观众数量最多的电视栏目。尽管面临越来越多的质疑和压力,三十年收视历史所形成的巨大惯性,依然推动着数以千万计的观众在每天晚上7点打开电视机,收看《新闻联播》。它是这个国家机器里宣讲系统中最具象征意味的意识形态符号。它的永远不苟言笑的播音员,被称为国脸;时政新闻里不同级别领导人的出镜时间,被精确到秒;主持人服饰的颜色冷暖,意味着国家大事当天可能呈现的基调;节目形态和播音员人选的些许变动,就意味着政治格局的调整征兆;而“今天的新闻联播大约需要59分钟”,往往意味着有重大事件发生。它也是这个国家公共话题的放大器,在朝野分际间承载着既严肃又可笑的重重揣度和质疑。无论是畏惧它,习惯它,麻木它,嘲笑它,受众最后总是会不由自主地去关心它,议论它。大到当晚播发的一篇次日见报的《人民日报》社论,小到主持人的发型和服饰的些微变化,它总是被频繁地解读、演绎甚至攻击。三十年间,它甚至被涂上了某种轻喜剧和泛娱乐色彩。新闻联播的意识形态符号色彩,如何练成?它交织着政治权威、垄断商业利益乃至轻度娱乐色彩的传播手段,又将走向何方? 编辑 陈宇 记者 尹克路 报道 最早的主播:李娟、赵忠祥 李娟:北京广播学院第一批播音专业学员,1973年被选调入央视,1980年成为《新闻联播》的第一代主播。 赵忠祥:《新闻联播》第一代主播,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进入白宫采访美国总统的记者。 中途离开的主播:薛飞、杜宪、杨柳、贺红梅 薛飞:上世纪80年代任《新闻联播》主播,1992年赴匈牙利。 杜宪:上世纪80年代任《新闻联播》主播,2000年受聘凤凰卫视。 杨柳:1989年7月进入央视,现为《子午书简》、《电视诗歌散文》主持人。 贺红梅:曾是《新闻联播》的“小字辈”。1994年4月1日,央视新闻节目大改版,确定由她和康辉共同主持《世界报道》。 现任主播:罗京、李瑞英、邢质斌、张宏民、李修平、王宁 罗京:对全国观众来说,他就是《新闻联播》最熟悉的面孔。 李瑞英:1986年至今一直在央视新闻中心工作,现任播音组组长。 邢质斌:进入央视主播新闻20多年,是《新闻联播》节目组资历最老的主播。 张宏民:1982年毕业后进入央视工作。 李修平:1989年由甘肃电视台上调央视,主持《新闻联播》及各档新闻节目。 王宁:1989年被选入央视任新闻播音员。 新晋主播:海霞、李梓萌、康辉、郭志坚 海霞:2007年12月6日晚首次亮相《新闻联播》,被网友誉为“新晋主播中最端庄的女主播”。 李梓萌:2006年6月5日晚首次亮相《新闻联播》,被网友誉为“新晋主播中最漂亮的女主播”。 康辉:2006年6月5日晚首次亮相《新闻联播》,被网友誉为“新晋主播中最稳重的男主播”。 郭志坚:2007年12月9日晚首次亮相《新闻联播》,被网友誉为“新晋主播中最帅气的男主播”。 《新闻联播》发展史 1976年7月1日,北京电视台第一次试播《全国电视新闻联播》,播出时间10~15分钟,只有外景片,没有播音间的口播,是为《新闻联播》的前身。 1978年1月1日,央视《新闻联播》正式开播。 1979年9月1日,央视创办新栏目《国际新闻》;1980年,《国际新闻》并入《新闻联播》。与此同时,《新闻联播》的播出时间增至30分钟。 1981年春天举行的青岛会议作出两项重大决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视台都是央视的集体记者,有责任有义务向央视供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视台必须转播《新闻联播》。《新闻联播》由此构建了世界观众群体最大的新闻传播网。 1981年10月1日,央视开始在《新闻联播》之后播送天气预报。 1982年9月1日开始,重大新闻的发布时间提前到19时的《新闻联播》发布,从而确立了这一栏目独立新闻发布机构的权威地位。 1983年10月18日,《新闻联播》第一个驻外记者站香港记者站建立。 1984~1987年,《新闻联播》开始派遣驻外记者,加强了国际新闻的报道。 1987年7月1日,《新闻联播》播音员由一人主持改为两人主持,节目结束时,打出编播制作人员名单。 1988年12月1日,中央台新闻中心正式成立,确定了采、编、播“一条龙”的管理体制,通过体制创新来推动《新闻联播》的发展。 1991年9月1日,《新闻联播》通过国际卫星频道走向世界,覆盖全球。目前,《新闻联播》在全世界1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18个记者站(点),并与CNN等全球知名的电视机构建立了新闻节目交换合作关系。 1991年12月19日,《新闻联播》主持人开始使用新闻提读器,增强了主持人和观众的交流感。 1992年12月19日,央视在美国建立记者站。 1994年7月21日,《新闻联播》直播了亚太一号卫星发射的情况,首次实现同步编排播出。 1996年1月1日起,《新闻联播》由录播改为直播。 2008年1月24日上午11点,北京复兴路11号,央视方楼14层会议室,北京奥运会前央视内部规模最大的一次机构改革和调整正在这里宣布。室内温暖如春,但在座的从部门主任、制片人到普通编导,除了既得利益者,大部分人心中感到了一丝寒意。消息已在央视内部传开:所有的调整春节以前必须到位。他们的职位和利益,将因这个会议而改变。 机构改革和调整的内容,大多数人之前已经陆续得知。作为改革的重头戏,央视将以《新闻联播》为主体,成立一个联播编辑部,与此同时,央视在外享有盛名和最具专业水准的团队——新闻评论部,将被分拆。 有人揣度,《新闻联播》开播三十周年之际的这场改革,目的在于重振《新闻联播》,然而,他们依旧茫然,央视与生俱来的顽疾——这个交织着政治权威、垄断商业利益乃至披上轻度娱乐色彩的中国意识形态的宣讲符号,能真正奔向新闻的大道吗? 1980年11月开始,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审判林彪、江青两个反党集团的报道在《新闻联播》陆续播出,尽管当时电视机还属于普通家庭很难拥有的奢侈品,这仍然是目前有据可查的新闻联播初期发展史上首轮收视高峰,其时其景,唯有“万人空巷”四字可以形容。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