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回家的路是漫长等待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30日11:05 三联生活周刊
1月23日,回家的路 合肥市新亚长途汽车站,有很多发往省内各地的长途汽车,其他地方的车子都停在站台上招徕乘客,写着“岳西”字样的牌子下,聚集着几十个翘首期待的乘客,狭小的候车室里,同样挤满了准备去岳西的人。他们大多是在合肥打工或上学的,快过年了,大家都忙着回家,这场大雪却导致长途汽车停运了好多天。直到1月23日,开往岳西方向的车才恢复,但汽车仍到不了岳西,只在距岳西近20公里的水吼停车。归心似箭的人们只好先到水吼,“就是走也要走回去”。一名学生说。 记者在汽车站见到小王时,他正四处找人拼车回岳西,手里提着两大塑料袋年货,手上满是冻裂的口子。初中毕业后,小王就到合肥一个汽车修理铺打工,至今已经半年的时间,“前几天我就到车站来看过,一直没车。我就天天给家里打电话,看那边的交通怎么样,今天上午听说那边有车进去,我就赶紧来买票”。到售票窗口,只有到水吼的票,每张票上还标明了号码,按照号码顺序上车,犹豫了半天,小王还是买了一张,号码是“501”。 走到站台上,岳西的车刚好准备发车,售票员在扩音器里喊道,“340号到355号上车了!”“一辆车上15个人,等轮到我都明天了,我今天一定要回家。”小王心一横,就把票退了,打算找老乡一起包车,可是好容易凑齐人数,周围的小面包车一听要去岳西都摇头,“安徽最难走的山路就在岳西,这几天雪这么大谁敢去?”小王没办法,只好叫出租车,记者决定与他同行,谈了半天价格,才敲定为720元,4个人每人180元车费,是长途汽车票价的3倍。 到了高速公路入口,出租车司机又有点犹豫,思虑再三,在路口拦下一辆去安庆的小车,把车费分给他一部分,让他带我们一行人回岳西,这样才换上第二辆车。通过高速公路终于到了潜山,距岳西已经不足百公里了,可困难的山路才刚开始。 水吼之前的道路还算平稳,积雪基本上被清理掉了,可是随着进入大别山区,路上的雪已经被压得板结,有的微微融化后又结成冰,车轮在上边不时打滑,司机不敢大意,车沿着山路小心翼翼地前行,不时看到路边停靠的车辆,陷进路边的凹陷处,车轮飞转却无法前进一米。 离岳西县城只有十几公里时,大家刚刚放下心来,不料被堵在了半路,长长的车队在山路中蜿蜒,远近的山上都是白茫茫的雪凇。司机焦急地等了半小时,车队依然没有任何挪动迹象,眼看天色暗下来,他怕到时下不了山,又跑下去跟前边的车商量,我们又换到了第三辆车上。 换车后仍然是漫长的等待,周围出现了一些拖着行李箱、背着书包上山的人,他们从合肥乘长途车到水吼,之后就扛着行李结伴在山路上步行,于是出现了夜色中车灯照着一群登山者蹒跚前行的一幕。 3小时后,汽车才终于挪动了,可车在结冰的路面上不停打滑,4个人被赶下来推车,车子一开动,恰好是一段上坡,只要一停下又动弹不得,只好又向前开,4人跟在车后跑得气喘吁吁。等我们到达岳西县城,已经是20点,小王说,比以往的时间整整多了一倍。而岳西县内很多山里的乡镇,至今无法通车,在外上学和打工的人只能到县城之后,步行几十公里更艰难的山路,很多人滞留在山外回不了家。雪灾带来的交通问题,影响还不仅仅是这些。 艰难的抢修 宜华直流输电线路是三峡向东的主要输电线路之一,从湖北宜昌直到上海华新,途中经安徽省金寨县和霍山县交界的山中。1月17日一早,金寨县狮岩村的护线员汪启兵上山巡查,发现山上的线塔已经倒塌,他立刻向县电力局汇报,“导线落地,铁塔扭曲”。当天,县电力局的专业人员展开巡查,结果发现宜华线1146号至1253号耐张线段的8座线塔,已经有4座塔倒掉,拉力骤然增大,很有可能危及其他4座线塔的安全。 庆幸的是,由于处于长江枯水期,这条输电线路处于备用状态,一时不会影响三峡对华东地区的电力输送。但对于如此重要的输电线路,抢修刻不容缓。据安徽省送变电工程公司的叶义德副主任介绍,一级应急预案立即启动,1月18日,第一批施工队伍就赶到现场,紧急通知制造单位赶制塔材,运输到现场准备安装。从19日开始,塔材陆续运输到张冲乡,可大雪再次制造了极大的困难。 按照施工要求,施工队伍应该携带塔材到现场,从上到下把损坏的塔一节一节拆下来,再从下到上一节一节安装好,第二步才是安装导线。但他们面临的最大困难依然是交通。 根据道路情况,塔材的运输需要三个步骤:首先是大型运输车辆通过国道把器材、工具等运输到乡镇,然后用三轮车等小型运输车辆转运到山下,最终上山就需要靠人力来抬了。“大雪在山路上覆盖了半米,大量的器材甚至没法运到山下。”送变电工程公司调来两辆铲车,近500人的施工队伍,还发动当地的居民帮助清理积雪,总共动员了上千人参加清理道路。 “由于几座塔的位置比较分散,所以要清理多条乡村公路。”这项繁重的工程至今还没有全部结束,而且运到山下,又面临第二个问题,沉重的塔材,“最重的有500多斤”。1月20日,调集了20匹马作为畜力,但又缺乏经验丰富的马夫,大量的工人和村民还是用肩将塔材、工具扛上山。几段山路最长有8公里,最短的也有2公里,“一人一天最多来回两趟,一次扛四五十斤”。 李兴春带着30个人负责1152号塔的立塔,他们的主要任务包括将施工器材运送上山,拆除损坏的线塔,保留塔基可用的部分,“一座塔要拆上千个螺母”,然后还要将周围的积雪清理干净,为立塔提供足够空间。经过几天奋战,23日,终于把乡村公路的积雪完全清理干净,24日把部分工具运输到山上,从山下到施工现场,“即使没有负重也要走3个小时”。而李兴春和他的施工队就一直住在山上的村里,“由于交通问题,床板都运不上去,只能每人发两床被子和一些稻草,十几个人一间屋,挤在村民家里”。-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