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专家称新医改方案回归计划时代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31日09:16 青年周末
1月28日,协和医院儿科候诊室 文/本报记者 徐帆 ◎摄影/本报记者 吕家佐 “一个七拼八凑的捏合”,“新医改方案在走计划经济的回头路”…… 年关将至,举11家部委之力、由9家海内外机构献策的新医改方案不日将破茧而出。记者在采访中,多次听到采访对象们发出这样尖锐的批评。尽管医改专家及知情人士都刻意回避着草案背后的故事,但在他们声称“可以说”的医改利弊分析中,一部错综复杂的“医改演义”已足以成型。 此外,对于新医改能否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第七套医改方案主笔、北大教授顾昕作了解释。 多部委的博弈 这部“演义”的基本脉络是:2006年,4家核心国家部委各自起草了一套新医改方案,历经3个多月的讨论,这4套方案并没有协调出一个统一方案;2007年,国家委托6家海内外机构设计独立平行的医改方案,这6家机构陆续递增至9家。 目前,据知情人士透露,新医改总体方案的草案已经出炉,该草案以北大的“政府主导派”方案为主,但总体来说是“一个七拼八凑的捏合”。 -4家核心部委对医改意见不统一 1月17日召开的江苏省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透露:“医改的大体方案已经形成,估计今年3月份全国两会召开后会向社会公布,同时,有关政策、配套文件都在制订。” 陈竺部长所说的“医改大体方案”成型的背后,有着一部耗时颇久的“医改方案演义”。 三年前,也就是2005年的7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葛延风主持的研究报告中称:“我国医改基本不成功。”(2007年11月《财经》)这份报告一石激起千层浪,迅速引发了关于我国医改弊端的大讨论。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06年9月,由发改委、卫生部牵头、11家国家部委组成的多部委医疗体制改革协调小组(以下简称“医改协调小组”)成立,全面启动了新医改方案的拟订。(2006年9月《国际金融报》) 一位熟悉新医改背景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其实,这11家部委里,核心的就4家部委,分别是发改委、卫生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和财政部。每个部委都拿出了一套方案,医改协调小组也经常在一起开会,但他们拿出来的方案都不太理想。每个部门都不是从医改应该改好的学理角度出发,而是更多地站在自己的部门立场上去考虑。这四个部门在一起,就老拿不出一个统一的意见。” 当这样的多部委医改讨论进行了3个月后,新医改方案终于有了重大转折。 2006年12月4日的多部委医改协调小组例会上,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刘新明首次提出题为“两层构架、双重保障”的社区医院改革,由政府全额出资重构社区卫生体系。在这项方案中,政府将为城市社区卫生医疗服务埋单(几乎为100%)。城市居民凭居民身份证即可到社区医院享受几乎免费的医疗服务,政府的总投资估算为2690亿元人民币。(2006年12月《中国新闻周刊》) -医改意见之争:“补供”,还是“补需”? 据知情人士介绍:“这个(卫生部提出的)方案后来只是进行了试点,没有完全地铺开。很大的阻力在于其他几个核心部委都反对。因为4家核心部委的意见无法统一,医改小组就找了6家学术机构来接新医改方案的制订。 这位知情者解释说:“卫生部倾斜于‘补供方’(补医院),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倾斜于‘补需方’(补患者)。这就导致了核心部委之间的博弈。而在卫生部和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之间,财政部掺合了一点,发改委也掺和了一点。” 所谓“补供方”,就是加大政府对公立医疗机构的投入,让医疗服务工作者收入不菲,同时保持医疗机构平价运行。这也被称为“养供方”的思路。 所谓“补需方”,就是政府出钱,补贴民众参加公立医疗保险,从而推进全民医疗保险的实现。 现任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的顾昕在2007年5月时,还是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所的教授,他是北师大医改方案的主笔,同时被媒体称为“市场主导派”的代表人物。北京师范大学的方案主张政府在新增卫生财政预算投入时以“补需方”为主。顾昕解释说,全民医疗保险非常重要。 他的理由是:一来,有了全民医保,民众平时缴一些参保费,一年最多也就几百元,民众看病治病时只需支付医疗费用的小头,这样自然就感觉看病不贵了。也就是说,医疗费用的风险被大家分摊了,被有病的人和没有病的人分摊了。二来,有了全民医保,相当于有了团购,医保机构可以代表参保者的利益,同医疗机构进行谈判,对医疗服务进行团购。这样,医疗服务体系中的种种弊端起码有可能得到约束了。当然,是不是能真的得到很好约束,要看医保机构是不是能很好为参保者服务。 九套方案的“捏合” 当4个医改核心部委无法在医改方案取得统一意见时,一种新的解决办法产生了。 2007年春节前后,医改协调小组委托6家国内外机构进行新医改方案的设计。这六家机构分别是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卫生组织、麦肯锡和世界银行。 2007年的四五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又加入新医改方案的设计队伍中。2007年6月,清华大学成为“第九套方案”的递交者。 -8套方案“过堂”,各方激辩像“一锅粥” 目前,新医改的讨论据国内媒体报道,主要就分为两大派:一派是以北大教授李玲为代表的“政府主导派”,一派即为顾昕等人为代表的“市场主导派”。 当记者提出想了解新医改总体方案草案出台的背景故事时,顾昕刚从机场出来,正坐在出租车上的他在电话里大声地说:“我知道你们想听故事,想知道这9家机构都在折腾什么。可这个我可不能乱说。我们和有关部门签了合同,合同里有这么一条,说这是保密的。等我们的这个合同约定解除了,我才可以说。” 有些报刊曾经绘声绘色地援引顾昕的说辞,描绘去年5月底八套医改方案在钓鱼台国宾馆的秘密“过堂”,但是顾昕表示他从来没有接受什么媒体采访谈论这次过堂的情形,而且称“这些媒体的描绘相当肤浅”。但是,顾昕告诉本报,自那次过堂之后,各方的激辩并没有结束,简直就像“一锅粥”。 事实上,在这8套方案经历了“激烈过堂”后,2007年6月,清华大学联合哈佛大学起草了第9套医改方案。据知情人透露,清华的这套方案和第八套人大方案一样,都是自行研究提交的,而前七套方案是应国家医改协调小组的委托而进行拟定。据1月24日的《南方日报》报道,中科院正准备提交“第10套方案”,这也意味着,中科院有可能成为第10家参与医改方案的独立机构。 记者曾试图联系清华方案的主要参与者刘远立教授,在截稿前,刘远立的电话一直未能接通。 -北大两派观点交锋激烈 目前,有不少媒体报道,新医改总体方案草案的主要思路来源于北大和复旦。 顾昕听到这个说法时,首先表示,“尽管新医改方案的全文尚未公布,但种种迹象表明,似乎各种意见都有”。同时,他表示:“国家方案采纳了谁的意见,并不一定代表那个人的见解如何正确。我的意思是根本不应该炒作这样的事。谁说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说得对不对。” 随后,顾昕还是告诉记者,关于医疗服务体系改革的一个主流思路,应该归于“北大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他在电话那头说:“自从2005年开始医改大讨论以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提出,应该建立‘全民基本卫生保健制度’,或称‘国家基本卫生保健制度’。这个说法的主要意思是全民看小病大部分都免费,由国家来拨钱。说白了,就是小病公费医疗体制。北大的李玲也是支持这一思路。他们的主张似乎符合卫生行政部门的意见。” 据《南方日报》报道,即使在北大内部,也曾就医改方案意见的分歧形成“观点激烈交锋”的两派。2007年春节前,北京大学接到医改协调小组的邀请参与制定医改方案,当时医改方案的牵头人是北大副校长林建华。 林建华在接到邀请后,召集了北大十几位重点研究医疗卫生领域的教授、老师开会讨论,确定了几个关键主题。各专家根据自己以往的研究领域分到相关专题,每两三周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思路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和讨论。这个过程中观点交锋相当激烈,原本定于2007年4月12日提交的方案,延期了约20天才得以提交。延期的主要分歧在于,医疗服务应由市场主导还是政府主导。而这套最后提交的方案,基本保持了支持“政府主导”的、以北大教授李玲为代表的一派观点。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