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月霞的幸福南堡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05日10:05 中国青年杂志

  “首先找到石油的地方是在人们的脑海里”——石油勘探工作者找油必须先想到油,既要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更要具有乐观睿智的敬业精神。

  采 访/本刊记者 陈 敏

  图/董月霞 提供

  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公司总地质师、39岁的董月霞是第18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中唯一的女性。

  董月霞的声名鹊起,与渤海湾的冀东南堡大油田的发现密不可分。这个储量高达10.2亿吨、相当于大庆油田20年产量的油田,位于河北唐山市境内的曹妃甸港区,油层厚、品质好,是我国石油勘探30多年来一次性规模储量的最大发现。温家宝总理为此十分激动,亲自前往考察,表示祝贺。在能源需求日益紧张的今天,南堡大油田的发现,对于保障国家油气安全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

  从事冀东南堡油田勘探部署、井位论证、随钻分析、地质综合评价等关键问题研究工作的,正是董月霞。在一个有30年勘探历史,几乎断定无油的老探区,能勘探到如此大规模的油田,她是头等功臣。

  2007年年底,董月霞在北京参加“中国十大杰出青年”颁奖典礼,欢送晚宴结束时已是晚上10点半,董月霞对一直等候的记者说:“我们谈10分钟?出来一个星期了,好多工作压着,车就在楼下等着,我今晚要赶回唐山。”然后又笑着说:“真是对不起,让你等久了。”

  她说话温婉,笑不露齿,黑底白点的V领正装,搭配同样丝巾,透出知性气质的精致。她边麻利地收拾东西,边打电话和司机联系,又可见女地质师的干练。

  随后的两天虽是周末,但董月霞都在加班,采访只能断断续续进行。

  “我哪称得上杰出啊?在成千上万的石油勘探者中,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找油人,能赶上南堡大油田的发现,很幸运。我希望将来能为国家找到更多的石油!”

  找不到油,简直没脸见人

  1993年,董月霞从大庆石油学院勘探系硕士研究生毕业,来到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公司工作。

  “我在农村长大,从小就想当一名工程师。参加工作后,也很喜欢石油勘探的挑战性。尽管石油埋在地下几千米,我们却能用技术手段开采出来,多有意思啊。”

  当时的冀东油田小而暗淡,在渤海湾盆地的7个油田当中年产量最少,仅有40万吨。尤其她刚来的那两年,油田勘探举步维艰,打一口井不出油,再打一口,还不出油。几千万的打井钱白白埋在地下,谁不心疼?直到1995年底,冀东油田的探明储量仅为134万吨,如果再找不到新的油藏,几千名油田职工的生存堪忧。时任勘探开发研究院勘探室主任的董月霞非常焦虑。在冀东油田这个被长期看好的探区,为什么找了多年就是没有大发现?事实与预想一再相悖,油层究竟在哪里?

  1997年,经过两年的缜密论证,克服专家意见分歧的矛盾,冀东油田的决策层决定在老爷庙地区重作三维地震勘探,更新旧的地震资料。因为手上的资料数据陈旧,和实际钻探结果差距很大。

  这个决定风险很大:平均30万元/平方公里,需要上千万元的资金;即使重做,地震资料的品质也无法保证,更不一定能找到油……最终冀东油田公司总经理周海民拍板下令,做!油田立即与外公司合作,动用最先进的野外地震采集技术,深入探寻油田的脉搏。上万道的数据采集设备,铺成一张密集的大网,笼罩了一度被认为油藏最少的老爷庙地区。

  在采集数据的精度和分辨率大大提高的前提下,两个月后,董月霞拿到了一张重新绘制的精密三维地震图,上面描绘的地质状况,与他们的实际钻探情况完全吻合!这一全新完善的资料,成为冀东油田的第一张精确藏宝图。

  董月霞和同事立刻按照新的三维地震资料布置探井。被一种前所未有的激情带动着,她几乎每天都在办公室工作16小时,加班到凌晨两三点,饿了就吃两块饼干。她甚至把宿舍搬到办公室附近,但跟孩子见面的机会一周不过一两次。她常常到一线勘探,一去就是六七天,同事们说她“太拼命”,她笑笑说:“搞勘探的,就是要走遍千山万水,踏破千难万险,理清千头万绪,想出千方百计!”

  第17口井打下去,老爷庙地区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居然高达1360万吨。这让董月霞和同事们欣喜若狂。

  2004年5月,冀东油田又在滩海打下了第一口探井——老堡南1号井。当年9月29日,老堡南1号井出油,日产原油700立方米!紧接着的两口井试油均达到500多吨。此后,勘探工作加快步伐,惊喜不断。

  在最初“找不到油,简直没脸见人”的日子里,董月霞一直坚信南堡凹陷一定有油,甚至和别人打赌,年产量一定能上100万吨!

  她赌赢了,筹码是一个让世人震惊的10.2亿吨大油田。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