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颁发幸福勋章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05日10:05 中国青年杂志

  找油的哲学

  董月霞是随着冀东油田公司一起成长的——30岁,被破格晋职为高级工程师;33岁,担任公司的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37岁,被破格晋职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公司副总地质师;2007年11月,为公司总地质师。

  从一名小职员走到身居高位的今天,在董月霞的叙述中风轻云淡,她将此归结于两个转折点。

  第一个转折点,是她职业生涯的首次升迁。那是1995年的6月,她刚参加工作两年,当时油田勘探处于低谷,勘探室主任和副主任的岗位需要人手。有人支持董月霞,认为她学历高,专业知识过硬,是找油的“复合型人才”,而且年富力强;也有人觉得她欠缺工作经验和管理经验,而且是女同志作勘探不太适合……最终,董月霞被任命为勘探室副主任。

  “这是我业务工作的一个起点,非常关键。我很感谢当时的主管领导,给了我这个机会。”

  第二个转折点,是董月霞决定到大学进一步深造,并于1999年考取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院岩石学、矿物学、矿床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那时恰逢公司发展的敏感期:油田小,人员少,国际油价低迷,整个石油行业都面临巨大压力,冀东油田也无先例送员工去读博士,但是最终领导突破常规,本着培养高端人才的目的,同意了董月霞的申请。作为冀东油田第一个出去攻读博士学位的人,董月霞不免让同事误解:她是不是打算远走高飞?董月霞当即与公司签订了合约,“我出去学习的目的就是学以致用!我是憋着一口气去读的博士,我一定会回来,一定回来找油!”

  抓住机遇,努力学习,并以感恩的心和高度责任感投入工作,这让董月霞在公司给予的两次机会中崭露头角,人生转折得自然流畅,通透明亮。

  从一位埋头做事的科研人员,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领导,董月霞觉得两者并不矛盾。她仍然喜欢“埋头苦干,身体力行”,赶赴一线与各专业的同事协同作战,解决具体的业务问题。“要成就大事,必须要从小事做起,不要奢望一蹴而就。勘探行业就是集团军作战,最需要密切配合,而非指手画脚的空口指挥。”

  在领导艺术方面,总经理周海民是董月霞的良师挚友。

  周海民曾经把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华莱士·E·普拉特的书《找油的哲学》,分发给公司里的勘探开发人员,强调“首先找到石油的地方是在人们的脑海里”——石油勘探工作者找油必须先想到油,既要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更要具有乐观睿智的敬业精神。

  在周海民那里,仿佛没有难题,董月霞觉得无法解决的问题,周海民总是大手一挥,说:“这个好办!”在大将气魄的另一面,周海民也务实细致,遇到事情,常常深夜12点召集大家开会,决不肯拖延1分钟。

  从陆地转战渤海湾滩海,同样是一场恶战,没有开拓创新的精神,难有成效。当时冀东油田与两家国际著名石油公司合作勘探六年,共打了三口探井,一无所获。董月霞作为技术服务方,曾经建议勘探油田深层,同时兼顾中浅层,但对方不予采纳。2002年,周海民果断收回南堡滩海探矿权后,明确“中浅层”是油田海上勘探的主要目标,并采取了当时国内最大的处理项目:南堡凹陷三维连片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

  面临着资金、技术等诸多问题,周海民带领大家齐心协力,迎难而上。 2004年,一份覆盖1000多平方公里的高品质地质资料完成,董月霞和同事“按图索骥”,在此基础上研究新的井位,这才有了南堡大油田的奇迹诞生。

  熟悉董月霞的人,或许能从她身上看到周海民的影子:勤奋敬业,办事果敢,雷厉风行。参加工作14年来,她只剪过两三次发,因为“时间宝贵”。

  “我们整个团队都非常敬业。南堡预探的王成明总工程师曾经24小时驻守在钻探现场,试油主管王爱利曾经在海上平台连续住了40多天,打破常人28天的极限……现场钻机一天不停,我们就一天不能休息。甚至钻机停了,我们还要继续勘探研究。行李箱就放在办公室,随时准备出差。手机24小时开机,随时听命。”

  这种敬业精神来自哪里?董月霞笑着说:“幸福感。最美好的欢笑天天都有,当我们又打了一口油井,又有新井出油了……”

  儿子颁发的幸福勋章

  董月霞向来乐观。刚去冀东油田的时候,找油很艰难,她笑说自己别无所长,只会这个,就一定要端正“态度”,挺过难关。她的办公桌玻璃板下,压着这样的座右铭:“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不畏艰险沿着崎岖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2007年12月2日,“新闻联播”播出一则新闻:董月霞等十人荣获“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那天她回家很晚,儿子还亮着灯等她。见了妈妈,儿子拿出作业本,让妈妈辅导做功课。董月霞一点拨,儿子刷刷地解答完毕,然后抬起头,看着妈妈笑了:“您看您儿子这么聪明,干脆多花点时间,培养他当一名中国杰出青年,哪能光顾自己?”

  董月霞被儿子的小伎俩逗乐了。她在家时间很少,儿子千方百计地想和妈妈多黏几分钟。这个别致的“祝贺”,或许还藏着一点小埋怨?

  1995年,董月霞刚刚生下儿子三个月,就把孩子托付给公婆,组织参与老爷庙地区二次三维地震的井位部署研究工作。不久,这位年轻母亲就遭遇锥心之痛:

  “儿子出生九个月后,不慎感染了腹泻。我工作忙,爱人也不在家,没能及时就医,在家里吃了将近一周的药,后来半夜发高烧,住进医院。在医院孩子出现了一次输液反应,高烧40℃,幸亏抢救及时,当儿子的烧退下来的时候,我很后怕……我一直比较乐观,尽管是女性也很少流泪,那次我哭了……”

  儿子八九岁时,有一次考试考得不好,董月霞批评他。儿子红着眼睛反问,“您光说我成绩不好,您又为我补习过一次功课吗?”这句话让她愣住了。

  董月霞说自己正在积极努力地做一位贤妻良母,尽管做得不够好,但是家人都给予理解支持,让她很感激。周末有空,她会带儿子去逛书店,下厨房炖个骨头汤,炒个小菜,让两个男人尝尝她的手艺。晚上不看电视,和先生坐在沙发上,聊聊两人在大学时代的往事,觉得很舒服。

  “有人说我是工作狂、女强人。他们只是看到表象,看到我办公室的灯光亮到很晚,很少有节假日,看到我根本不逛街不作什么护理,成天埋在资料里。其实,我也拥有一个很美好的家庭,也很珍惜和家人相处的时光。”

  谈到自己收到的最难忘的一件礼物,董月霞笑意盎然。

  那是去年暑假,儿子去北京参加某外语培训,因为走得匆忙,董月霞又忙,居然忘了给他零用钱。到了北京,同学给了他10元钱买冰激凌,他揣在兜里舍不得花。路过天桥时,两边都是做小买卖的,他看到一块红地毯上摆着一排排的小玉坠,润润地散发光芒,觉得真美。儿子蹲下来,精挑细选了一个带回唐山,送给了妈妈。

  这个小玉坠,董月霞至今珍藏着,那是儿子颁发给她的最高荣誉,是一枚幸福勋章。

  “今年春节,我要回农村老家,亲自张罗一桌好吃的。老人、弟弟妹妹、爱人儿子都坐在身旁,一大家子聚在一起,想想就快乐。我是一个幸福的人。”

  她挑起弯弯的唇,抿嘴笑了。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