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庆先:雪灾的偶发与必然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06日11:36 新民周刊

  撰稿/苏庆先(记者) 邵乐韵

  就在几十年难遇的冰雪天气横扫大半个中国时,大洋彼岸的美国也遭遇了暴风雪天气的冲击。一个在美国的朋友说,当地电视台索性把中国的雪灾插播进去,只见镜头里密密麻麻的人滞留在火车站,30秒一晃而过。

  对多数每年都要经历暴风雪的美国人来说,中国的雪灾或许算不了什么。但对几十年来都“春意盎然”的中国南方诸省来说,这次罕见特大雪灾却是始料未及的。

  1月中旬以来,湖南、湖北、贵州、广西、江西、安徽等6省(区)受灾最为严重,其中湖南、贵州等省部分地区雨雪、低温、冰冻天气持续达半个月以上,为近50年来最长;湖北雨雪冰冻天气是1954年以来最严重的。

  据新华社报道,灾难造成全国10万座房屋倒塌,160个城市、乡镇、区县的几千万人断电断水,其中拥有400万人口的湖南郴州连续断电断水一个多星期,湖南其他地区的输电网上结了6厘米厚的冰;贵州省的汽油和蜡烛价格飞涨,一度翻了4倍还多。广州火车站有50万返乡人群滞留,而京珠高速这一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也一度变成巨型“肠梗阻”。

  配送瓶颈和恶劣天气影响了蔬菜和肉类的运输,大城市的食品价格明显上涨,这些事实在提醒我们,中国巨大的、互有联系的经济和13亿人口很难承受商品和服务流的中断,哪怕是暂时的中断。

  灾难的偶发性

  应该说,这场天灾具有偶发性特征。

  从纯粹的气候学角度来看,气象灾害大都和大气环流异常有关。去年年初,美国遭遇的一场罕见暴风雪,就是由于大气环流异常所致。当时,北极强冷空气分为两股发展势力,其中一股冷空气南下经加拿大南部入侵美国,造成了北美洲中西部的暴风雪和严寒天气过程;另一股冷空气横跨大西洋东抵欧洲北部,与那里原来的暖空气相互作用形成了强风暴。

  大气环流异常的背后,有全球变暖的影子。气象学家告诉我们,全球变暖会导致多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强度与频率加剧的趋势。气候增暖会使气候系统中水循环过程加快,降水的变率增大,影响风暴强度和暴风雪强度。由于气候变暖,我们的地球像患了“疟疾”。

  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已经指出,近20天大气环流异常是造成这次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根本原因。而拉尼娜现象则对灾害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所谓“拉尼娜”,是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表现为东太平洋明显变冷,同时也伴随着全球性气候混乱。

  从中国特殊国情来看,这场冰冻雪灾发生时,正值一年一度世界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潮,1.8亿中国人外出度假或回乡过年,受灾人群因此扩大。其中,数百万打工人员受灾最重,他们被雪冻拦阻在机场、火车站和高速公路,进退两难,饥寒交迫。在连接安徽和浙江的高速公路上,一度有6000辆汽车和2万名乘客被困。

  党中央和国务院在第一时间部署了抗灾救灾行动,把救灾作为当前最紧要的任务。这是自1998年抗洪斗争之后的又一次全民大行动。很多人看到,温总理在第一时间赶到广州火车站,动情地安抚滞留旅客,又在44个小时内,两下湖南,直插灾区最前线。胡锦涛总书记也亲自下到山西某煤矿400米井下视察,并倾吐心声说自己已经“失眠”。发改委、商务部、铁道部、电监会和国家电网等中央部委都全力出动,展开一场对抗天气的全面应战。

  我们还看到,在持续近一个月的抗灾救灾中,涌现了众多感人瞬间和无名英雄;灾害面前,中国人民再次表现出了令人感佩的团结互助精神和坚强的民族凝聚力。

 [1] [2] [下一页]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