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国代表团在联合国阐述航天事业发展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4日08:23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2月14日电 中国驻维也纳联合国代表团网站消息,中国代表团团长张伟当地时间12日在联合国外空委科技小组委员会第45届会议上发言,全面介绍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情况。 他说,中国航天事业自1956年创建以来,走过了52年的光辉历程,对增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所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航天事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具备了五大能力:一是进入空间的能力。共研制了12种不同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进行了100余次发射,拥有高中低多种轨道的发射能力;二是卫星研制与应用能力。自行研制和发射了80多颗人造地球卫星,目前在轨运行的有遥感、通信、导航定位、科学实验等几大卫星系列,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三是航天基础与保障能力。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运载火箭与航天器的设计、制造、试验和测试能力,建设了酒泉、西昌、太原三个航天发射场和覆盖范围广泛的航天测控网,建成了气象、海洋、资源、通信广播卫星等多个卫星地面系统和应用体系;四是载人航天能力。神舟五号、六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五是空间探索能力。月球探测一期工程取得重要进展。 他说,嫦娥一号卫星于2007年10月24日成功发射,11月7日进入环月工作轨道,这是继我国1970年发射人造地球卫星、2003年实现载人航天之后,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里程碑。在此,我代表中国国家航天局对在中国绕月探测工程中给与帮助的欧空局等国家和机构表示感谢。 他指出,中国的应用卫星有了日新月异的发展,装载高分辨率载荷的资源一号02B卫星于今年9月19日成功发射,资源一号03/04卫星的研制工作进展顺利;2006年12月发射的风云二号D卫星,与风云二号C卫星实现了在轨备份和双星对气象的同步观测;海洋一号B卫星于今年4月11日成功发射,该卫星在A星基础上,进行了技术改进,目前已交付使用;2006年9月发射了返回式“航天育种卫星”,共搭载了236公斤农作物种子;东方红四号卫星公用平台研制获得成功,其具有输出功率大、承载能力强、服务寿命长的特点。去年5月14日,由中方研制、基于该平台的尼日利亚通信卫星成功发射,并完成在轨交付,去年6月1日成功发射了鑫诺三号通信卫星;北斗二号导航卫星系统试验卫星于今年4月14日成功发射,为我国新一代卫星导航系统的建立打下了良好基础。 张伟还同时透露,去年10月发射的鑫诺二号直播卫星,由于技术上的原因导致卫星天线、太阳能帆板无法打开,至今不能工作。后续直播卫星将按计划继续发展。 他还说,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卫星应用,在遥感应用方面,中巴资源卫星数据对国内的公益部门、科研部门实行了免费政策,极大地扩展了应用范围,目前已分发1500多个用户部门22万多景数据,产生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相信资源一号02B卫星的发射成功,会进一步拓展应用,满足需求。风云二号D卫星与风云二号C卫星在轨互为备份,保证在高需求时段每天可获得96幅云图,不仅拓展了观测范围,而且提高了观测频次,极大地提高了卫星气象观测业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通信应用方面,研制并发射了鑫诺三号卫星和中星六号B卫星;在导航应用方面,国家航天局启动了“北斗系统民用市场开发与产业化”专项,共投资4亿多元,安排了16个技术攻关与应用示范项目。此外,中国国家航天局积极推进环境减灾小卫星、资源一号02B卫星等陆地观测卫星地面系统的统筹建设,并大力推进风云三号地面应用系统的一期工程建设,总投资18亿多元。 在国际太空合作方面,他说,在中国政府资助下,中国国家航天局和亚太多边合作秘书处于2006年7月至2007年4月在北京共同举办了历时9个月的亚太空间技术应用硕士培训班。培训班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具体承办,来自亚太地区8个国家的18名学生参加了培训。培训班以遥感技术及其应用为重点,按照联合国外空司教育培训课程的要求,共设置了22门必修和选修课,5门实践课和15场专题讲座,为增强亚太国际空间能力,促进空间技术在亚太地区的应用发挥了积极作用。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