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30年巨变:中国第一个汽车合资企业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4日09:26 《小康》杂志

  30年前,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帷幕。

  30年后,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令世界刮目。

  伴随期间的是无数的第一次与第一个,第一次合资,第一次征婚,第一个亿万富翁,第一个美容美发学校……

  本刊编辑部拟以系列报道,与读者一起见证中国30年的巨变。

  欢迎大家为我们提供生动案例。

  电子信箱:lim06610@sina.com

  中国50年的汽车工业史,零起点是长春“一汽”的奠基,而中国汽车工业的改革开放,则以“北京吉普”的签约合作为标志。

  ★采写/《小康》记者 李漠

  序幕:井冈山牌轿车

  1953年,长春“一汽”破土而起。次年,在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地区,一个新工厂也开始建设,这就是给“一汽”生产配套产品的北京汽车附件厂。

  在“大跃进”初期的1958年,北京第一汽车附件厂决定试制小轿车。

  “当时并不具备生产小轿车的实力,但时值‘大跃进’,全厂干部和职工凭着火热的革命激情,说干就干了起来,”在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汽控股公司”)的办公楼前,一位退休的干部告诉记者:“清华大学的宋景瀛教授和100多名毕业生参加了设计和制图,全国9个城市的30多个工厂提供了材料和协作件,发动机、变速器、前后桥等关键总成很快被制造出来。”

  1958年6月20日,在人们的欢呼声中,第一辆井冈山牌小轿车下线了。“那时激动的心情是现在的人所无法理解的,大家驾驶着小轿车兴冲冲向当时的北京市委书记彭真报喜,又到中南海向党中央报喜,毛主席、刘少奇、朱德、邓小平、李富春等中央领导高兴地乘坐了小轿车。毛主席在接见厂长李锐等工厂代表时说,附件厂能够制造小汽车,很好,谢谢你们。朱德更是高兴,还挥毫给轿车题写了井冈山的名字,并题写了厂名。”

  在后来召开的全厂职工庆祝会上,第一机械工业部汽车工业管理局局长张逢时代表汽车工业管理局宣布:第一汽车附件厂改名北京汽车制造厂(以下简称: “北汽”)。

  “为迎接国庆,工厂掀起了生产百辆井冈山牌小轿车向国庆献礼的热潮,但尽管车间的灯火昼夜通明职工昼夜奋战,国庆时也只生产了30几辆,”“北汽”退休的王老师傅感慨道:“毕竟当时的生产条件太差了,而且,井冈山牌小轿车的技术也不过关,因此很快就停产了。”

  “尽管井冈山牌小轿车受到了许多非议,但它毕竟是北京汽车制造业的蹒跚学步,是值得载入中国汽车工业史的,”一位“北汽”的退休干部说:“在1959和1960年前后,我们厂又开始了开发、生产北京牌以及东方红牌轿车的努力。”

  对于那个时期的汽车,曾任北京汽车附件厂筹备组负责人的中国汽车总公司原副总经理冯克这样评价:无论北京牌,还是东方红牌汽车,跟日本车相比都不差。

  汽车专家陈光祖认为,那个年代的中国汽车是在前苏联帮助下建设的,应该说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汽车产业布局,这奠定了中国汽车工业的主要基础,而战后日本汽车工业都被战争打垮了,并不怎么样。

  为什么后来日本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强国呢?

  陈光祖介绍说,1946年丰田汽车的创始人丰田喜一郎到美国去考察,看过福特之后得出结论认为,日本不能走美国的道路,日本应该走自己的从小到大的道路,也就是丰田之路,所以日本发展起来了。

  整车合资,第一个吃螃蟹

  1984年1月15日,“北京吉普公司”开业,这是开中国汽车业合资先河的大事。

  “北汽控股公司”副总经理童志远回忆说,早在1979年2月2日,第一机械工业部和北京市政府联合提出了“关于北京汽车制造厂和美国汽车公司合资经营吉普车公司”的报告,合资经营总合同的签字,于1983年5月5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关于合资的背景,一位资深的业内人士说,当时的合同是双方共同开发军用212吉普车。后来有一位领导到美国参观后决定引进切诺基,一些人觉得直接把美国的图纸和技术全拿过来可更快见效,就上了切诺基项目,后来把212吉普生产也拿到了合资厂。

  冯克说,合资之初,精兵强将好产品都进入了合资厂,差的设备和缺少技术的工人都留给了母厂,这给老“北汽”留下个大包袱,影响了以后的发展。合资10年的时候,合资企业的利润组成,老产品北京212占了一半以上,切诺基只占40%多,结果让切诺基赚了212的钱。

  童志远坦言,作为开拓者,“北汽”在计划经济的前提下,开始了寻找合作伙伴,引进资金,技术及管理等诸多方面的探索,虽然在过去的20年里付出了昂贵的学费,但通过与国际合作,为中国的汽车工业请来了老师,这对中国汽车工业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北气控股公司”的一位干部告诉记者,1985年9月26日,第一辆命名为“北京——JEEP”切诺基牌汽车的下线,标志北京吉普公司在引进技术、提高企业制造技术水平上迈上了一个台阶,2002年6月6日,中国政府正式批准了“北京吉普公司”延长30年合资经营的新合同。“北汽控股公司”与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将向合资企业新增投资2.18亿美元;北京市还把北京吉普新产品的开发列入“十五”发展规划的十大工程之一和北京汽车发展的三大“板块”,发展汽车产业成为了北京发展现代制造业的龙头,这为北京吉普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新的转机。

  他还说:“到2003年3月,终于实现扭亏,结束了从1998年开始连续60个月的亏损;到了2004年,北京吉普就向社会生产提供了70万辆汽车产品,创造工业总产值达到450亿元,向国家缴纳税费近70亿元。”

  “2002年至今,对于我们公司而言,是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时期,我们搞了现代和奔驰两个大项目,”“北气控股公司”的一位技术人员告诉记者:“2002年10月18日,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开业,这是中国加入WTO后汽车工业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两个月后,第一辆北京现代索纳塔轿车下线;3年后,北京现代公司产销量已突破80万辆。”

  据了解,截至2007年10月12日,“北汽控股公司”累计产销汽车500万辆,预计到2010年,北京汽车将实现汽车产能150万辆,产销130万辆,自主品牌产销量不低于60%,成为首都经济高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的重要支柱产业。

 [1] [2] [下一页]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