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可平眼中的南方报业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0日03:51 南方日报

  记者:这个名誉博士学位,您觉得是因为您的学术研究呢,还是因为您这个人物在当今中国政界的影响力?

  俞可平:当然不是什么影响力,更谈不上我在政界的什么影响力。纯粹是因为学术研究。如果因为在政界的影响力,他们就会授给政治领导人。他们授予这个名誉博士学位,表示他们对我的学术研究成果给予积极的肯定。

  记者:其实这些年来您的研究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例如“人权”、“公民社会”等概念的提出,就有人批评你“自由化”,还受到过有关单位的调查。

  俞可平:我内心一直很平静,因为我坚持认为,这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中国应该接受这种普世价值。我不仅这样想,也一直努力倡导一些新理论。慢慢地,“人权”、“公民社会”等新观念就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现在已成为社会共同的声音。

  记者:听说您平时吃素,这是个人生活习惯还是来自某种信仰?

  俞可平:纯粹是个人生活习惯,从小饮食就很清淡。

  记者:现在还保持晨读的习惯吗?

  俞可平:是啊,我觉得早上读书很好,有些事情坚持下来,定下规矩,强迫性就变成一种乐趣了。我每天睡五六个小时,晚上一点钟睡觉,早上六点起床,天天如此。

  记者:您的晚上都是用来做学问吗?

  俞可平:我晚上基本上不应酬,主要是做学问。但也会看电视,那些电视剧我也会看,哪个流行看哪个,《闯关东》,《士兵突击》,我都看过。但是我跟你们不一样,我一般没时间看完。美国的一些大片我也会看,通过它们了解社会,了解民情。我每次坐飞机前还很喜欢买流行小说看。

  记者:经常上网吗?会去论坛灌水吗?

  俞可平:我上网可能比你们还多,但我不会去论坛灌水,我会关注网上的观点。

  记者:您给人感觉特别开朗、阳光。

  俞可平: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有人觉得我是不是不太了解民声疾苦才这么乐观。其实,我来自农村,我父母亲和兄弟姐妹都还在农村,我当然知道中国的国情。而且在我这样的位置上,每天也都能读到很多负面的信息。但我总认为,中国走过这么多年,经济社会发展的进步实在太大了。我很高兴,这个国家天天都在进步。

  俞可平眼中的南方报业

  “你们是负责任的媒体!”

  昨天下午,趁着到广州参加广东青年论坛的机会,俞可平来到一直关注他的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管委会主任、社长杨兴锋,集团总编辑王春芙等“零距离”接触。

  虽然旗下报刊数次与其联系,希望采访,都被他一一婉拒,但在俞可平眼中,南方报业与包括他在内的广大学者一样,有着同样的价值取向和追求,既贬恶又扬善。所以,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是来南方“还债”了。

  “媒体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我每天都读很多报刊,但你们集团很多报纸很多报道我都是慢慢地看,认真地读,因为你们的报道不但有深度,有预见性,而且很多文章是以记者的角度,对社会正在发生的事情、对社会的发展有所担当,是负责任的媒体。”一坐下来,俞可平就毫不保留地表达了自己对南方报业的印象。

  “南方报业文化的精髓之一就是‘担当’,为这个社会,为中国的未来担当。集团旗下好几份报纸提出的办报口号都有‘勇于担当’的理念,做有深度、高品质的报道。”杨兴锋介绍说,南方报业的报纸之所以能叫得响,主要就是因为有这样的精神支撑。

  对此,俞可平十分赞同。他说,媒体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既要贬恶,也要扬善。在这一点上,南方报业和他们做学者的一样,是有着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追求。

  “即使现在有多大的困难我们都还是乐观的”

  今年元旦,南方日报02版刊发的《2007最具有影响力的几篇文章》给远在北京的俞可平留下深刻印象,不仅是因为当中提到其文章《民主是个好东西》,还因为南方日报把这篇文章与温家宝总理发表的《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和我国对外政策的几个问题》“相提并论”。

  “没有受到批评吧?”俞可平笑着说,“看,过去是登不了这样的文章吧,但现在就登在了党报上,这也看得出我们国家的进步。”

  他还举例,过去像“人权”、“以人为本”,甚至“全球化”的字眼都见不了报,但随着国家越来越开放,越来越进步,这些观念都被大家都接受,“所以虽然我们改革开放碰到很多问题,有些问题还比较严重,但我是很乐观的。”俞可平说,“媒体是见证者,对此的感受可能更深。”

  “南方报业要是办英文报纸,我愿可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听说南方报业有除了有11份报纸、6份杂志外,还有3个网站让身在国外的华人也可上网了解家乡事后,俞可平认为南方报业还可以办一份英文报刊,发挥主流媒体的优势,让世界更多、更客观地了解中国,增强中国文化的软实力。

  “像你们集团的报纸、文章的影响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广东、中国,还是世界范围内的。很多研究中国、研究对华问题的外国专家都看你们的文章,所以我们愿意与你们合作。”俞可平说,“如果你们要办英文报纸,我愿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比如一些专业名词的正确翻译等,我们中央编译局的资深翻译专家就可以帮忙。”

  此外,俞可平还建议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建“思想库”,既对报业集团发展做战略研究,也通过收集“思想库”里各种专家的观点,使报纸更有影响力。

  本报记者 梅志清 谢苗枫 通讯员 饶玲

  实习生林微微对本版报道亦有贡献

[上一页] [1] [2] [3]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