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部门体制改革纪实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1日04:55 人民网-人民日报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精简和规范各类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减少行政层次,降低行政成本,着力解决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政出多门问题。”

  作为新一轮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词”,“大部门体制”引人关注:是单纯组织机构的“减”,还是政府职能的“转”?充分“授权”与严格“问责”之间,怎样有机统一?作为一项具体的机制创新,又该如何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布局中协调推进?

  本报今起推出系列调查,透过地方的新鲜实践,感受部门体制改革的“优”与“忧”。

  一条河,五家管,公交开不过一站路

  部门体制期待破局

  流进成都后,府南河就分属几家管理:水利局管农村段,市容环卫局管河流下水道,市政公用局管河道,府南河管理办公室管府南河综合治理,国土局管地下水。

  这样的体制,让成都本已十分棘手的水环境问题雪上加霜。一次,成都突降暴雨,刚投入使用半年的东城根街下穿隧道被淹,堵得一塌糊涂。隧道临近府南河,水却几天没抽出去。老百姓意见很大,甚至质疑是否隧道设计有误,该不该修建隧道。原因其实很简单,五家单位管水,平时相安无事,一场暴雨下来却没有一家出面牵头协调,人员、设备、资金无法落实,耽误了抽水。

  类似的尴尬,林业局和园林局也常遇到。按归口,大熊猫保护属于林业局,前几年,一到冬天,成都周边山区经常发现病饿大熊猫,虽然成都市动物园和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近在咫尺,且设施先进,技术一流,但由于属于园林局,归建设口,结果,只能舍近求远,将大熊猫送往较远的卧龙自然保护区。

  成都大学在成都近郊的石陵镇,市区到石陵的公交车终点站距学校还有一站多路,很不方便。就为了将这一站的公交车延长到校门口,学校老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跑了一年多都没有结果。因为,按当时的分工,城内的交通是市政公用局承担,城外的交通归市交通局管,城里的公交车不能出城,郊区的车也不能到城里揽客。没有协调机制,这一站路怎么也开不过去。

  农委会、水务局、交通委员会等相继挂牌

  整合职能提高效率

  “行政管理体制僵化,分工过细、职能交叉,对接不清、空间模糊,有利就干、无利就躲。本来应是‘九龙治水’,结果却是龙多不治水,行政管理体制非改不可了。”成都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副主任李声宙说。

  成都市委、市政府开始了大刀阔斧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索从“大部门体制”开始:2005年2月6日,撤消农牧局,设置农业委员会;2005年11月10日,撤消水利局,组建水务局;2006年1月20日,撤消交通局,组建交通委员会;2006年10月18日,撤消林业局和园林局,组建林业和园林局。

  新组建的部门不仅仅是名称的改变,也不是回到从前计划经济时代的大揽大统,权力集中,而是根据法律、法规确定职能的原则,一件事情尽量由一个部门办理,将部门职能重新进行了梳理和调整,把职能和管辖范围相近、业务性质雷同的部门,整合组建一个更大部门的管理体制,其管辖范围更宽,以达到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的目的。

  体制顺了,水知道往哪儿流了,熊猫也吃上了好竹子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