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小鱼:何不让简体繁体汉字共存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7日10:58 新民周刊

  算不出的“变体成本”

  撰稿·江小鱼

  回顾汉字的发展历史,正式场合有稳定的正体字标准,而非正式场合可以较为随意地书写,汉字的象形特点,可以让书写者写字如作画,可以注入情感,这也是汉字书法成为一门艺术的重要原因。

  随着经济发展和改革的深入,中国在世界上影响力愈加广泛了,中国的语言和文字也慢慢被越来越多人所关注。而有关中国汉字的简繁体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息过。有些人认为中国汉字简化是非常必要的符合形势的改革,因为简体字容易辨认和书写,便于推广普及,节省了人们大量的时间。甚至有人从环保角度,认为节省纸张和墨水,有利环境保护。另一些人则认为,汉字的简化是文化的倒退,非但削弱了美感,并且容易引起混淆。目前两套文字体系并存,大陆简体,香港、台湾等地区还是繁体传统,这样不方便交流。他们认为恢复繁体字的法定地位刻不容缓。

  双方各执一词,观点正确性却未必经得起推敲。譬如很多人认为简体字由于笔画少,相对容易记忆,更容易为初学者掌握,有利于对外推广。然而,由于汉字独特的象形结构,繁体字的数量比简体要多,两个完全不同意思而对应同一个字的情况会减少很多,如“肮脏”和“肝脏”、“太后”和“以后”、“头发”和“发展”里头的几个字,繁体字是各自不同的,也更为符合汉字独特的象形特点。初学者掌握了基本的结构和字根之后,对繁体字的学习和辨认是更为容易一些。简体字虽然笔画减少了,但是由于一字更加多义,对于原本为英语语系的人来说,恐怕是更加混乱。特别考虑到如今是信息化时代,繁体字虽然在书写上相对耗时,但经常拿笔写字的情况已经很少见,外国人恐怕就更少了。最常使用的是在阅读上,过了开头的识字一关,对于外国人来说,显然,阅读繁体字会比简体字速度要快,因为减少了辨认关联词的时间。而在电脑输入速度上,两者是基本没有区别的。

  那种认为汉字是国粹、是民族的象征,因此一点也不能改变的观点也是过于轻率的。事实上,历史上官方采用的汉字标准并非一成不变,从小篆到隶书,直到楷书,因为很好地保存了古文字的形、音、义特点,才延续一千七百多年没有多少变动。目前我们使用的大量简化字,很多都是收集民间广泛存在的手写格式而成的,而这些格式其实很早之前已经出现,但一直是用于书法和快速手写记录上。也正是因为正规字体已臻成熟之境,人们私底下书法和记录的手写体,经历一千多年,也没有改变正体字的构造和形状,无论官方还是民间的出版物还都是使用正规格式。这实际上是节省成本的市场自发选择:以法定的楷书为正体,容易学习、辨认,而在实际使用的时候,发展起来便于快速书写的各种书法格式,如行书、草书等等。它们并行存在于历史长河之中,构成了多姿多彩的汉文字文化。

  反思历史,上世纪初许多人认为汉字是落后的象形文字,而拼音文字才是科学和先进的,受此影响,当时中国的汉字简化运动,其最终目标是拼音化。如今我们不难看出这些观点的荒谬性,然而,由于简化字已经是既成的事实,之前数十年改革过程的投资,包括对大量人员的培训,包括几十年来的印刷资料,大到图书馆藏、国家档案资料,小到每一个人都要使用的人民币和身份证,都印有汉字。一个城市,由于公共汽车线路变化而更换相关标志的费用就已经高得惊人,如果通过国家法令,骤然取消简体字,回复繁体字的官方地位,其成本无疑会是天文数字。

  因此,华语社会不妨抱以宽容之心,让目前的简体繁体两套汉字模式并存,就如同现在可以并存横竖两种排版形式一样。带有英文和阿拉伯数字的文字,竖排是不科学的,而一些古典文化的书籍,笔者就基本上非竖排繁体不买了。重要的是要允许出版商自由选择排版模式和简繁体字形,相信借助市场之力,更多的学界精英会总结经验,提出更为合理的改良方案,出现第三个方案亦未可知之。-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