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悦阳:贺岁话剧流行前后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7日14:38 新民周刊

  成也贺岁 败也贺岁

  从国家级剧院到民营剧团,贺岁话剧仿佛艺术市场的一块“肥肉”,引得人人都想来“分一杯羹”,话剧创作几乎进入了个体户的时代,很多人完全被市场左右,只知一味地迎合。

  撰稿·王悦阳(记者)

  岁末年初,上海的话剧市场实在太火了!和往年一两个贺岁话剧“打擂台”的局面相比,今年的贺岁话剧突然像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仅在今年1-2月间,大大小小的贺岁演出就有近10台。而且这些大小演出,几乎无一不卖座,都能靠票房赚个盆满钵满。

  有人说得好,上海的白领都有对自己身份的想象,而把看话剧作为娱乐“功课”就是一种他们对小资这个身份的想象。

  市场探索

  面对贺岁话剧出奇的热闹,当年的“领头羊”,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导演杨昕巍却并没有太多喜悦。今年是杨昕巍创作贺岁话剧的第五个年头,话剧《和谁去过情人节》再次把视角聚焦在白领的情感问题上。剧中男主角是一位典型的成功人士,但在情人节却遭遇了难题:大他十岁的前妻、小他十岁的现妻、崇拜她的刻板的女助理、同性恋的追求者、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同时要求和他过情人节,令他招架不住,应对不暇。该剧集中了各种喜剧元素,包括主人公懦弱的性格喜剧,成功与谎言交织的逻辑幽默以及“一人五伴”的荒诞剧情,属于典型的“王朔热批加星爷冷讽”的俏皮风格。

  回想5年前的岁末年初,当杨昕巍推出自己的作品——《今夜请将我遗忘》时,“贺岁话剧”仅仅是一个尝试性的新名词。当时,冯小刚贺岁电影的空前火爆给了票房冷淡的话剧市场一丝希望,制作人兼导演的杨昕巍尝试能借“贺岁”的名义,带动话剧市场“火一把”。果然,他成功了,改编自慕容雪村同名网络小说的话剧借着网上原有的热度,伴着“贺岁”档期的优势,一下子连演了32场。于是,在毫无赞助的情况下,80元一张的戏票让杨昕巍赚到了第一桶金。

  原本在元旦根本不可能安排演出的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开始了全新的市场探索,贺岁话剧的局面被渐渐打开了。“说实话,当初我也根本不知道观众想看什么,纯粹按照自己的风格来做。对观众而言,其实他们也并不知道自己究竟想看怎样的话剧。剧院、观众,两边都很迷茫。唯一的办法,就是用内心和作品来与观众对话。”杨昕巍是个乐观开朗的人,天生喜爱喜剧的他把轻喜剧作为自己的“贺岁剧”的基调,同时,又以探索当代都市年轻人心理状态为特点,保持着“真诚不虚假,复杂不单一,深刻不浅薄,幽默不胡扯”的“黑色幽默”风格,“杨氏贺岁话剧”建立了自己的品牌。

 [1] [2] [下一页]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