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再融资已成股市毒药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7日16:15 新民周刊

  蓝筹股大规模再融资已然成为“股市毒药”,每每在大盘稍微聚积起一点人气来准备反弹的当口,像一记闷棍将本已脆弱的市场再度打趴下。

  撰稿·张 静(记者)

  2月22日,管理层再批两只股票型基金发行。这是证监会连续三周于每周五新批两只股票型基金,政策救市意图十分明显,孰料并未迎来预料中的“红色星期一”。

  2月25日,中国联通再融资600亿元传闻袭来。该股被钉牢在跌停板,大盘蓝筹“人人自危”。上证综指继22日后再度跌破年线,暴跌177.75点以4192.53点收盘,并创出本轮调整以来的新低4182.77点。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1月21日,A股市场略微企稳,突然传出中国平安1600亿元史无前例的庞大融资计划,一下子炸飞了多头的底气。

  2月18日,在新基金获准发行、9家基金专户理财资格获批、券商大型集合理财重新开闸等利多消息的刺激下,股指再度上扬。正当投资者重新憧憬后市,连媒体都开始欢呼“利空出尽”时,2月20日风云突变。市场传闻浦发银行近期将增发10亿股,圈钱400亿元,成为第二个中国平安。同时,招商地产公布年报,表示准备公开增发募集资金80亿元。浦发银行开盘即从50.50元一路下滑,放量跌停。招商地产则大跌逾6%,银行、房地产板块遭受重挫,上证综指一路下滑,将反弹成果耗损殆尽。

  “屋漏偏逢连雨天”。蓝筹股大规模再融资已然成为“股市毒药”,每每在大盘稍微聚积起一点人气来准备反弹的当口,像一记闷棍将本已脆弱的市场再度打趴下。

  盈利,还是圈钱

  记者曾就平安增发采访财经人士水皮,他说:“关键的不是平安融资多少,而是大家担心这样一个个别公司的行为,会演化成大多数蓝筹共同的集体选择。”

  继传出中国平安再融资后,短短一个月内已有23家上市公司密集出台再融资方案,涉及资金2043亿元。另有统计显示,截至2月20日,今年以来已有44家公司提出再融资预案,融资额达到2599.28亿元。而反观2007年全年,190家上市公司实施再融资,总额才为3940亿元。A股再融资出现“重型化”倾向。

  “天量”再融资是“牛市”的正常现象。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市场研究总监桂浩明认为:“熊市大规模再融资,投资者不认可,承销商无力包销,证监会也不一定会批准。但2007年行情比较好,上市公司再融资预案也纷纷密集出台。等融资方案、承销商等都落实至少需要半年时间,就拖到了这个时间点。”

  上市公司在一个多月内如此频繁地发布再融资预案,无论对市场的资金面还是心理面都是考验。

  一位投资者抱怨说:“市场好像患上了‘增发恐惧症’,一个谣言都能让个股跌停。从2月20日以来,大盘已经暴跌了近500点。不说中国平安、浦发银行和中石化,即使我买的江西铜业这样的小盘绩优股,再融资有实实在在的去处,也是复牌后急速下挫,以跌停报收。股价从67元急泻到最低42元,缩水34%!”

  桂浩明认为:“在熊市中,再融资是最为市场所反感的公司行为之一。2006年以后的一段时间中,市场上曾经发生过这样的状况:凡是有上市公司要进行增发等再融资,股价无一不上涨的。并且是增发价越高,越受市场欢迎,涨幅也越大。表明此刻的投资者对于后市是乐观的,并且认为通过再融资,企业会得到更大发展,有利于股价的进一步上涨。而从去年下半年起,这种逢再融资股价即涨的局面少了,到现在则出现了“一融即跌”的现象。这实际上是投资者不看好后市的表现。”

  他认为这深刻地反映了市场环境恶化、运行格局趋弱、资金供应紧张以及人们对后市不乐观等种种深层次问题。“市场相对较弱的格局,并没有因为发行几只新基金而得到根本改变。这种象征性手段要改变市场格局恐怕是‘杯水车薪’。正因为是弱市,投资者对于供求关系特别敏感。过大的股票供应很明显会改变人们对于后市的预期。”

  到目前为止,证监会暗示人们至少将有500亿元的新鲜血液注入股市。但根据中金公司最近的统计,2008年全年各种限售股份所需资金总量可能高达3.3万亿元,超过了当前流通股市值的三分之一。而2月份正是限售股解禁的高峰期。市场本身就如履薄冰,上市公司再融资无疑雪上加霜。

  日前,浦发银行一名高管表示,浦发银行融资的主要目的仅仅是提高资本充足率,因为该银行的贷款业务增长速度非常快,资本充足率的快速下降逼近了8%的生死线,限制了浦发信贷业务的进一步扩张。

  从表面上看,浦发通过融资成本最低的增发来提高资本充足率合情合理,但桂浩明却认为,问题也就在这里。

  中国平安在A股市场上IPO不到1年,就提出要再融资。浦发最近一次融资距今也才一年多时间。2006年11月16日,浦发银行以13.64元/股的价格公开增发4.4亿股,募集资金60亿元,资本充足率由8.01%提升至9.2%。但是根据浦发银行2007年三季度财报,其资本充足率又降为8.24%。

  “如果企业资本金一两年就用完了,需要股东不断掏钱投入,那么这个公司就不具备为股东创造利润的能力,它就是圈钱工具而不是盈利工具。无论平安还是浦发,它们业绩的快速提升,都是建立在不断输血的条件之下,需要靠外围股东不断地掏钱才支撑了利润的高增长。这表明我们上市公司的造血能力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强,这种发展模式不具备可持续性。在熊市或者弱市中,当大家不愿意掏钱,或者掏不出钱了,企业的高增长就受到质疑。这恐怕也是导致人们抛售银行股的重要原因。”

  市场资深人士皮海洲则认为:“上市公司的圈钱行为一直都是中国股市的恶习,股市成了上市公司的提款机。对此投资者无不闻风丧胆。是股改给了投资者一颗定心丸。在股改之初,市场上有一种观点认为,股改让公众投资者的利益与大股东的利益及上市公司的利益保持一致,因此上市公司将不再圈钱。但中国平安推出的圈钱计划无情地粉碎了这种说法,如今浦发银行的再融资又进一步证明了圈钱仍是股市顽症,并没有因为股改而发生改变。”

 [1] [2] [下一页]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