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抵制再融资现象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7日16:15 新民周刊

  上市公司在启动增发程序前一般都会事先与监管部门沟通。但平安在没有明确投资方向的情况下巨额增发违反了《证券法》,管理层却迟迟未有明确说法,这更加剧了投资者的担忧。资深财经评论员叶檀据此认为再融资有可能是长期的发展战略。

  根据国资委规划,到2010年通过整合重组中央企业将从150家减少到80家至100家。而整合并购的资金大部分将来自于资本市场。

  2006年5月发布的《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已经降低了再融资门槛。增发除了三年连续盈利条件外,净资产收益率从三年平均不低于10%下降到6%;赋予发行人更多的自主权,发行人获得发行核准后,可在六个月内自行选择发行时机;对原有两次融资的时间间隔也不再限制,交由股东大会决定等。

  而中国证监会日前在北京举行了新一届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成立大会,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也表示将加大支持上市公司参与行业整合、进行产业升级的力度。

  夺路而逃

  3月5日,股东大会将审议中国平安的再融资方案。为了解公众和投资者的态度,人民网针对中国平安的巨额再融资计划进行了网上调查,不到一天时间有近20万人投票,超过97%的参与者反对通过平安融资计划。

  近日已经有网民发起股民总动员,联手签名抵制“流氓式再融资”,呼吁投资者在平安股东大会上投反对票。也有投资者向记者表示,如果基金公司投票支持这一圈钱计划,他将毫不犹豫赎回该基金。”2003年,招商银行的再融资就曾遭到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流通股东阻击。

  近日,包括马明哲在内的中国平安高层团队开始频频拜访北京、上海各大基金公司经理,希望得到支持。沟通中透露,平安再融资所筹资金的一个重要用途是收购境内外优良资产,但未透露具体目标。

  桂浩明认为:“国际化收购可以通过自筹资金解决,为什么一定让股东掏钱?至少从流通股东来看,他们非常不满,否则平安的股价也不会从140元跌到70多元。一家公司再融资的胃口这么大,很可能在一段时间中,大家都会对它非常谨慎。”

  据说基金经理听到再融资传闻,不管是真是假,第一个反应就是逃跑。

  根据上交所公开交易信息,2月20日卖出浦发银行前五位的均为以基金为主的机构席位,共有49笔千万大单狂砸浦发银行,5家机构抛售金额总计近9亿元。这些基金基本上是在去年8月以后才大举建仓浦发,这意味着他们是在基本没有盈利,或者已经出现较大浮亏的情况下仓皇出逃。

  面对再融资计划重挫市场信心以及各方抨击声浪高涨,2月25日收市后,证监会在其网站上发布消息,对当下热点问题逐一表态,除表示证监会在正式受理融资申请后会进行严格审核,更强调了再融资的主动权在上市公司以及投资者手中。发言人称“上市公司再融资是资本市场的重要功能,是市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方式”,也是“上市公司的自主行为”。但“上市公司应根据市场情况和自身实际需求,慎重考虑筹资规模和筹资时机以及投资者的承受能力”。而“投资者可以充分发挥市场约束作用,对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行为做出取舍”。管理层此番声明非常中性,对股市的实质性影响还有待观察。但信心已“风雨飘摇”的市场仍然将其解读为救市利好,周二大盘跳空高开于4302点,迎来了一个超跌反弹,但随后逐波回落。

  政策错配?

  银行、地产板块股暴跌的深层次原因,还有对未来货币政策的担忧。

  从紧货币政策对金融、地产板块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已经不言而喻。由此对上市公司业绩究竟会形成多大的冲击,目前市场还难以准确预计,这无疑成为市场的重大不确定因素。

  “每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都是政策对于银行利润的侵蚀。因为存到央行才1.9%的收益,而贷出去就是3%以上的差价。有分析认为存款准备金率最高可以调到18%。但是越往上走压力越大。目前的15%对中小银行来说已经产生流动性管理上的问题。”桂浩明表示。

  此前市场曾猜测管理层考虑到影响国内经济运行的暂时性因素,可能会适当放松此前确定的“从紧”的货币政策,但随着相关数据的陆续发布,现在这种预期开始动摇。

  今年1月,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激增了8036亿元,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7.1%,创1997年以来的新高。而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数据同比上涨6.1%,创下3年来的新高。

  市场对再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预期变得越来越强烈。而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易宪容认为:“信贷增长的速度过快,去年第四季度以来的从紧货币政策并没有确实地实施。今年必须切实地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一季度加息的可能性将非常大。”

  但桂浩明认为:“1月份本来就是放贷高峰。另外在窗口指导下去年整个11月、12月放贷都迅速减少,在1月份进行了集中释放。实际上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了16.74%,并没有超出预期。按照我们计算,国民经济如果要获得10%的增长,银行贷款需要有16%的增长。去年的货币政策应该说够紧了,几乎每个月都在调高存款准备金率。金融政策有延迟效应,所以周小川会讲要提防‘超调’。”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腾泰则告诉记者“加息这些内部紧缩的政策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原因在于外部市场才是国内通胀和资产泡沫的主要根源。人民币汇率低估造成过多的外资流入,造成央行外汇储备增加速度过快,造成国内货币投放量过多,其结果就是资产价格上涨和通货膨胀。前两年人民币升值力度不够,采取的措施全部是内部紧缩,加息以后,贷款的需求总量和实际的信贷总额没有下降,但企业的微观资金成本大幅提高。融资成本最后还是反映到产品的价格上,反而推动了物价上涨,促进了通货膨胀。形成恶性循环。”

  随着美联储不断减息和我国央行不断加息,目前中美利率已经“倒挂”。腾泰表示:“央行每一次加息,或者美元调低一点点利息,都会有几百亿的美元流入中国套利。最终会导致国内货币投放量的进一步增加。所以人民币加息不是抑制通胀的措施,而成为推动通胀的错误方法。”

  2月24日,央行副行长易纲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一个研讨会上明确指出:“今年上半年国内通胀压力依旧较大,央行将落实从紧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央行主要将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与窗口指导具体体现从紧政策。”值得注意的是他并未提及加息。

  而上周五央行公布的《2007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将会根据国内外金融形势的变化,适时适度对货币政策进行微调。

[上一页] [1] [2]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