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媒体竞相报道两会可形成意见自由市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2日10:34 新浪嘉宾访谈

  主持人尹俊:你也说过,我们对两会的关注不能只是十几天的事情,而应该是一个长期的事情。

  柴静:对,所以去年我写了一篇博客,说我有一个感觉,好像一到两会开始,各大网站都飘红,所有媒体都在做两会观察,而且话筒都包着红色的布,很喜气,很好;但是十几天一过,就像水龙头一样,马上就拧住了,而且滴水不漏。后来我朋友说,你应该去看看美国电视台的报道。它是一个有线卫星的公共事务网,创办人以前在白宫做政府官员,后来不干了,之后他说要办一个世界上最简单的电视台,就是全程直播参众两院每年会议,和其他决策机关相关的重大会议。他很好玩,他的记者和编辑只能拍摄,不能剪辑,也不能发表评论,因为他认为事实跟意见应该截然分开。最重要的是他的理念,他说我们有责任向这个国家的人民提供一种重大决策公开的过程。他让民众参与到公共政治生活中来。我觉得CCTV也越来越意识到这样的责任。关于个税的听证会,我们用了八个小时时间,轮流在整点播出。手机资费调整听证会,我们也在不断地播出。就是因为我们要让大家了解,你有权力知道,你的命运是如何被决定的,而且你有权力参与到你命运的决定当中去。

  公众监督是约束明星委员最好的方法

  主持人尹俊:你怎么看两会中明星委员、明星代表占用了名额却可能不出席会议的情况?

  柴静:我第一年做两会报道的时候大家就问过这个问题,我也在想,是谁选他们上来的,他们被选上来的时候是否被告知自己应有的义务。如果这样的情况存在,为什么不尊重他们的义务和权利。后来我想,制度设计是为什么,是为了防止人性中脆弱可恶的一面出现。每个人都很脆弱,不可能完全靠道德约束,关键是制度设计。打个简单的比方,以前委员提案大家都能知道大概内容,今年政协有了新做法,就是把提案全文登出,比如说提了公安部,公安部回复了什么也会全文刊登。

  我作为一个普通人,点击网站就能看到他们在做什么,让他们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就是约束这些人最好的方法。如果我所有的监督对你起不到作用,那么代表机制也不可能有作用。所以把他们置于公众的眼光之下是最好的方法。

  主持人尹俊:所以节目会去关注他们吗?

  柴静:我的节目当然会去关注他们,今年我也会去访问他们,这种公开透明的方法是否会给明星或代表委员带来压力,对他们有没有作用,我想听听看。

  主持人尹俊:有媒体之前报道,有些委员很忙,所以到了两会期间可能会把网民的意见作为自己的意见,直接作为提案或者议案提交。这种现象据你了解存在吗?如果有的话,你怎么看待呢?

  柴静:如果这样的消息属实,我的第一反应,这事没什么不好。第一,政协委员起码上网了,第二,可能这个网友的提案确实有价值,确实是他日常思考中的死角,他没想到但是触动他了。但是你说是不是临时起意,为了应付工作这么做,政协委员重视民意毕竟还是好事情。所以汪洋书记说你们可以尽情灌水,也可以拍砖,你所有的建议可能都会成为我们将来决策的一部分。我觉得这没有什么不好。

  主持人尹俊:我们看到今年委员和代表的结构有所变化,特别是人大方面,农民工的数量有所上升,官员代表的数量有所减少,这种比例的变化你如何解读?

  柴静:当然这是一个会被推崇的做法。昨天人大新闻局长跟我们聊天,说别人会不会觉得我们作秀呢?但我认为这代表了人大的价值观和趋势,就是以往在政府机构任职的代表相对居多,就无法代表社会中更多利益诉求人的声音。现在有意识,有目的地把更多阶层的声音反映和折射出来当然是非常好的趋势,民主本来就来自于此。

  主持人尹俊:和新闻工作者做沟通很困难吗?还是个人的原因?

  柴静:我们属于不打不成交,因为每年我们都会给他们带来点“麻烦”。记者要是去追问,现场秩序当然会有点乱;有些部长事先也不知道我们会问什么。大家会想,这个姑娘哪儿来的(笑)或者干吗的,可能会有一些印象。慢慢就熟起来了,就会想你今年还要折腾什么。我觉得这种交流非常重要。比如我们去年做一期节目叫“两会人大告别‘无可奉告’”,其实我们是在当时人大所有资料的夹缝里面发现了这句话,说人大不希望以后任何一级新闻官员,用“无可奉告”这四个字回答媒体。我们当时就把这四个字做成一期十分钟的节目,直到前几天人大新闻局局长给我发短信,说他认为那是最好的一期,向我们表示感谢。所以我认为赢得对方的尊重,不是靠你是某一个媒体的记者,或者说你跟他的人情往来,而是要靠你做出来的节目。

  主持人尹俊:你有一期节目叫《追踪98.94%》,这个数字是政协提案的办复率。

  柴静:对,是跟踪一个提案的来龙去脉。今年我们想要的不仅于此,我们还想知道,所有办复的提案中哪些是真正对社会生活产生影响的,哪些东西是非常有价值的。所以我觉得政协今年把提案公开的方法是很有效的。老百姓可以看到提案的质量,看到政协委员怎么研究这个事,历历在目。起码可以看到提案长什么样,不再神秘化。这样大家就知道,那就代表我的声音,我可以提出疑问了。

  主持人尹俊:按你的了解,这个落实的情况怎么样?

  柴静:我觉得落实是不会有问题的,从政府机关的办事结构来讲,他们必须要对这些问题做回复,所以回复率没有问题,关键是这些回复中哪些是成功的。比如你的提案我收到了,我们如何看待这个问题;还有哪些提案是没有质量的提案,既没有具体的针对性问题,也没有实际的举措和建议。所以最关键的不是这个数字,而是这个数字当中包含的实质有用的信息有多少。

  面对未知是节目最大的特点

  主持人尹俊:两会期间电视媒体的竞争非常激烈,可以说包括一个台内部都有很多竞争的节目,在这样一个激烈的竞争中怎么样保证自己的节目,能够与众不同,或者能够被观众所认同,所接受?

  柴静:我希望大家每个节目都看,因为两会实际上更像一个意见的竞争市场,各种各样汇总的意见放在不同的节目当中。每个节目都会有自己的倾向和价值观,只有把不同的节目汇总在一起,之间有充分的比较,观众才能选择一个平衡的意见。我经常看其他同行的节目,从中学习。我觉得我们节目的特点是,基本上放弃了所有的事先设计。节目做包装也好,做规划也好,或者邀请名人或高官来访谈,这些都可以提前做。但我就会问我自己,为什么要在两会期间做这个节目?如果在两会期间做,我就一定要从会场中发现新闻,一定要是当下的新闻。我要做一个调查记者,才能符合记者这样一个品牌的特性。所以我基本上是带着未知去会场,真真正正地坐在新闻发布会上听每一句话,从中判断哪个是我今天所要关注的东西。然后我去追问,然后我再评论。所以我觉得,面对未知,是我们节目的一个特点。

  主持人尹俊:那你看过《小丫跑两会》吗?你觉得它会给你一些压力吗?

  柴静:对于小丫的节目,我不仅看当年的,之前几年的我也会拿来看。当中有一些节目做得很漂亮,尤其是2005年那个阶段的设计,明显能看出他们花了很长时间做事先的准备。比如把一个相关的孩子跟省委书记的对话放到同一个空间里,又加了很多故事,非常花心思。作为同行我也很喜欢她的节目,只不过对我来说我是一个新闻记者,而不是演播室谈话主持人,所以第一,我一定是在现场;第二,我一定是带有未知的问题去追问;第三,我有一个自己的评论,我的评论意见代表了整个栏目的价值观。所以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节目。

  主持人尹俊:从这个角度来解读的话,可能也不会有那么大的压力,或者竞争的感觉了。

  柴静:对,我是希望能够有同行做更好更优秀的节目,这样你才会感到两会是对新闻媒体的一次检验。在这个会场上跟同行擦肩而过微笑的时候,会想着今天我们要拿出非常漂亮的节目来。

  主持人尹俊:很多人说起柴静,印象就是你反应很敏捷、问话会一针见血,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处理?

  柴静:节目刚开始的时候会有这种情况。当记者一般会有一个误区,就是觉得,如果提问犀利,被采访者就会把我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只想着我要提出一个精彩的问题,把对方难倒,那么就出问题了。会有那个阶段,觉得这个问题对方很难堪,我要把他的表情记录下来。但后来我发现这不是采访目的。

  主持人尹俊:那目的是什么?

  柴静:采访首先要忘我,就是不要想着自己的发型表情和提问速度,要关心对方在想什么。第二,你的采访不是要刻意让某人难堪为难,你要让对方自由地表达,即使对方是一个被指正者。第三,我现在的提问有一个想法,当面对一个被众人指正的人,我会想可不可以通过采访来跟他沟通,向他良性地传达更好的价值。比如我采访林业局局长,他的确不知道认定华南虎存在的的五大条件,他只觉得有脚印就行了。如果是以前,我可能就会直接问,你是林业局局长你还不知道吗?这是一个会让对方难堪的问题。但现在我会想,他是从当地党校刚刚调任林业局局长的,那个镇坪是陕西一个只有五万人的县城,要求他以很高的科学素养面对这个问题,这本身可能是苛刻了。我的目的是,如果我告诉你这个信息,你会改变对这个事物的看法吗?所以我当时提问说,国际上有这么几个条件,您现在知道了,您怎么理解?我看到他有一点犹豫,经过调整以后,他说那可能我们也需要更严谨一点吧。所以说采访不是为了拉出来一个反面角色,而是能够建设性地推动事情的发展,要引导心态的变化。

  主持人尹俊:所以你在采访前会对被采访者做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柴静:每个人背后都有一个坐标系,你在哪儿出生,在哪儿上学,经历过什么工作,有没有过创伤,很丰富的坐标。如果离开这个坐标系孤立地理解一个人,你可能会做出很片面的判断。但是有了这个坐标,你会明白他是从这儿来的,是往那个方向走的。你就不会简单地去苛责,或用道德标准要求对方,而是能够不赞美也不惋惜地去认识和评判一个人。

  我现在对自己都有这个要求,这跟年龄也有一定关系。当我在接受对方评判的时候,我也不希望是被孤立评判的。假设今天你做一个直播节目,出了事故,大家就这个事故对你有很多苛责,你可能会难受,但是如果把这个背景梳理开来,看到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你会觉得更舒服。我后来看大公报有个主编说过一句话,中国的记者在这样的大时代里面,下笔的时候一定要有诚意,出自公心,切忌嘻笑怒骂,为了表达自己而去表达。这句话给我印象很深。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