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深圳还未走出“被抛弃”的阴影,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新特区争夺战已经开始。对这些竭力想挤进前排,拿到新特区俱乐部会员证的地区来说,深圳有多么失落,他们就有多么踊跃。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人们对特区的理解与当初绝不相同。当改革已经成为主流话语,阴天遮雨、晴天防晒,先试先行固然要讲,但各项政策优惠与实惠无疑更吸引人,所以才出现各省的发展规划争相涌进发改委排队待批的现象。而不再批准新特区的话音还未散去,北部湾经济区作为最新一名选手已经增补入列。
在部门利益格局固化的情势下,人们甚至开始怀念体制精简之前的体改委,因为那至少是一个直属国务院、独立超脱于各部门之外的机构。北京有一个类似的部门存在,或许地方才敢突破垂直管理与条框分割,重新焕发当年的勇气与活力。
从另一方面看,按照理想化的设计与描述,在先易后难逻辑指导下的改革,时至今日,剩在碗底儿成块的都是一不小心就会咯到牙的硬骨头,成片的都是模糊一层的系统性工程,难度可想而知。让成渝探索缩小城乡差距,让武长探索GDP与环境两不误,让浦东政府转变职能、自我革命……光荣与梦想、现实与悖论就隐现其中。如果试验果有所得并产生示范效应,实在堪称国家之幸、民族之幸。
而这,也正是新特区时代值得期待之处。人们有理由相信,新特区的成绩将较为迅速地在经济层面上体现出来,而对于中国而言,发展为改革赢得了时间、积累了经验。一切问题,只有在发展中才有可能得到解决。
——刘 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