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桥”的价值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7日10:56 三联生活周刊

  S形造型也是同样的原理。建高速公路有科学的要求,直段不能太长,否则也易产生视觉疲劳;另外,桥梁各段的桥轴线应尽量与涨潮和落潮的主流垂直,以减少建桥对水流的影响,杭州湾的不均匀流向形成曲线桥身。考虑到通航需要,在南北航道的通航孔桥处各呈一拱形,北航道可通过3.5万吨级海轮,南航道可通过3000吨级海轮,大桥同时具有了起伏跌宕的立面形状。王仁贵说,设计师们在设计中借鉴了“长龙卧波”的意象,同时吸取苏堤的元素符号,将苏堤纵向的曲线美在平、纵线型上放大了。

  桥的中央是高耸入云的A字形桥塔。带记者参观的中交公路规划院的刘涛说,这其实是一个钢缆支撑系统,南航道桥由一座202米高的A字型桥塔支撑,北航道桥由两座187米高的钻石形桥塔支撑。钢缆可以支撑巨大的跨距,而三角形构造,则增加了桥梁在狂风中的稳定性。杭州湾上的小气候多变。比如雾,设计人员专门在桥的每处路灯下安装了雾灯。而更令人担心的是台风,2005年的台风“卡努”从这里登陆后,70米箱梁预制厂的房屋都被卷走。刘涛指给记者看护栏上的多层风障,还有钢缆上的麻点和螺旋线,这些细节都是为了增大对风的阻力。

  2003年大桥在筹划10年之后终于开工,但一开始就遇到一个桥梁工程师未曾遭遇过的难题:在离南岸约9公里的地方,海底40到60米深处有不规则分布的沼气,初勘时曾从海底冲出海面二三十米,并发生燃烧场景。如果这时贸然打下钢管桩,无法控制的天然气井喷会损坏桥梁的基础,并引发灾难性的爆炸。工程师们专程到美国找专家咨询。方明山说,对方说可以帮忙,但提出一个无法接受的条件,要把工程承包权拿下来。他们又找到国内的石油专家,专家们提出“有控制地放气法”:选择天然气的几个积聚点钻孔,把天然气释放出来。另外是增加泥浆的比重,这样在灌桩时可以平衡气压。

  让世界最长的大桥跨越海峡,要打下5747根钢管桩做根基。“插在茫茫大海里,就像细小的筷子”,方明山形容,但这些“筷子”其实是每根直径1.5米、长约90米、重70吨的巨大钢管。杭州湾风大雾大,也使得大桥的施工颇具难度,据估计,一年有效施工时间只有120~150天,最多不超过180天。为缩短海上作业时间,他们专门在镇海建立了工厂,就地制造钢桩。每根钢桩必须被打进海床以下80米的深处,除了承受重量以外,还要能够抵御长年累月的海水侵蚀。方明山说,他们采用GPS全球定位系统供打桩的驳船参照,海湾两岸的全球定位基站与轨道卫星进行联系,确立一个三角坐标系,误差在几厘米之内。活塞以每平方米250吨的冲击力打桩,把一根90米高的巨型桥桩打下海床要两个多小时,每艘船每天可以打入七八根。

  每9到12根桩上架设一个承台,它是现浇的,为在钢管桩和桥墩之间承上启下。为抵抗海洋环境的侵蚀,王仁贵说,他们在混凝土桥墩中加入了粉煤灰和磨细矿渣,主要性能是填补粗骨料的间隙,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防腐蚀能力。仍然延续了“大型化、预制化、标准化”的思路,重达300吨到440吨的桥墩在工厂预制完成,再用大型浮吊安装到位。相比这些基础,桥梁必须要承载更多,确保像桌面一样支撑每天几万辆车驶过。在北岸的海盐县边上建立了70米箱梁预制厂,每根箱梁长70米,宽15.8米,重达2200吨,要花费150名工人整整一天才能浇注一片梁。这些箱梁虽然重,但对 "天一号"来说并非难事。“天一”不愧为“天下第一”的名字,它长93米,排水量1.1万吨,负载能力可以达到3000吨,起重高度为53米。

  但在杭州湾的另一侧是一片潮水形成的滩涂,在海岸上绵延70公里,并延伸到海中10公里,大型施工器械无法涉足。怎样才能把跨度50米、单片重达1430吨的大型箱梁架起来?总工程师吕忠达操刀攻关:把箱梁从陆上预制场运到提梁站是一道难关,把它提上桥面又是一道难关,最后从桥面一端运到架设点更是一道难关。国际上已有的可借鉴方法是“梁上运梁”,但最重纪录是900吨,吕忠达想,900吨只用2片梁,如果增加到4片梁,不就可以运送1430吨了吗?负责施工的中铁二局专门研制了TE1600运梁机,有76米长,并配置了多达640个车轮,像一只巨大的千足虫,王仁贵说,这么多车轮可以保证4片箱梁运输载荷的受力均衡,经测算每平方厘米受力仅10公斤。电脑利用这种信息,调整每组160个轮子的速度和角度,确保4辆车行动一致。TE1600在满负荷时的最高时速为4公里,每天可以安装两三根箱梁,像蚂蚁搬家一样在巨大的泥滩上建起这座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第一桥”的价值

  尽管还未正式通车,桥南端已经悄然开进了旅游车,大桥正迅速成为杭州湾令人兴奋的新景观。桥的景观价值最集中体现在中央的海中平台上——车辆行至途中,出现了一条弧线分叉,这条路下去就是海中平台,形似一个浮游岛。

  最早这里只是一个施工平台。王仁贵说,大桥绵延36公里,附近没有岛屿,这也意味着施工工人一早出去,一天都要浪费在途中,而且海中也缺乏堆放建材和信息服务、交通救援的地方。后来他们想到把施工平台、救援平台延展到观景平台,为跨海大桥增加一个新视点,从这里可以一览大桥绵延的优美线形。在这片椭圆形平台上,未来将会出现一个7层楼高的五星级酒店,还有一个145米高的观光塔。在设计师的设想中,这一海中平台应该是主题性的,比如海洋文化、服装展示等,否则等到附近第二、第三座跨海大桥建起,它标志性景观的吸引力就会降低。

  杭州湾跨海大桥更大的收益在于过路费。跨海大桥暂定的收费标准为每辆车80元。王仁贵说,如果比较桥两点间不同路线,走桥和绕行高速路收费一样,但大桥将距离缩短了120公里,省油省时间。这一标准原定为55元,收费提升的背景是总投资从118亿元增加到140亿元。

  根据2002年大桥工程指挥部提供的交通流量调查预测,大桥建成第一年,每日通过标准车量约为4.5万辆,2015年增至8万辆,到2027年将增加到9.6万辆。按照当初每辆车收费55元的标准计算,投资回报期为14.2年。

  方明山说,大桥筹建时,国家投资向中西部倾斜,宁波提出自己融资,采用BOT模式,吸纳民营资本进入,这为杭州湾跨海大桥又增加了一圈光环。在杭州湾大桥工程正式立项后,出现了“民资争着参股、银行抢着贷款”的热闹景象,到2001年7月成立杭州湾大桥发展有限公司之初,总投资118亿元的杭州湾大桥,项目资本金占35%,银行贷款占65%,其中企业投资的35%中,民间资本就占了50.26%。宋城集团董事长黄巧灵认为当初的投资心态有些“躁动”,“有了海中平台与世界第一跨海大桥两大亮点,就有了投资的冲动”。

  但现实中的收益并非简单的线性模型,最大的影响因素发生在杭州湾第二、第三座跨海大桥的筹建——绍兴通道和萧山通道。民营资本一度掀起撤资风波,他们认为,这两张接连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会对“第一桥”构成分流威胁。-

  (实习记者蒲实对本文亦有贡献)

[上一页] [1] [2]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