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聊天视频 | |
叶青称应加大对贫困地区财政支持 | 蔡继明称财政应向民生方面倾斜 | 财经专家贾康解读预算法修订 |
中国年度政治大事——全国两会于2008年3月3日拉开序幕。在十多天的会期中,代表委员将对国家大政方针、民生等热点问题提出议案提案。为了让公众更好地了解全国两会,新浪网特别推出“2008全国两会系列访谈”,邀请热点代表委员以及高端官员做客演播室,与网友进行互动。
核心提示:经济发展的快慢,决定了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发展的程度。财政超收4000亿,怎样让百姓沐浴公共财政阳光?带着这个问题,2008年3月9日17时,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新浪网邀请到3位嘉宾做客新浪,就网友关心的话题进行在线交流。以下为访谈实录。
精彩语录:
叶青:中部应该尽快的实现全覆盖,这个政策是迟早的问题。
蔡继明:没有考虑到就增加了税种,而且没有经过人大讨论,增加的合法性是值得探讨的。
贾康:增值税转型最好一步推到全国。
叶青:财政超收是财政管理水平提高的必然趋势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做客的嘉宾有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叶青。
叶青:大家下午好。
主持人: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贾康,贾老师。
贾康:大家好!
主持人: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常委,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蔡继明先生。
蔡继明:下午好。
主持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去年全国财政比年度预算超收了7239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超收了4168亿元,这几年,财政年年超收,幅度越来越大,你们怎么看这种现象,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叶青:超收7千多亿,中央财政超收4千多亿,这不能绝对说是好事还是坏事,是经济发展、财政管理水平提高的一个必然的趋势,07年中国的经济增长,数据都是较好的,从全国GDP的10%点多,各省都是在两位数以上,这种增长与07年经济的平稳发展和各种措施得到贯彻落实是有密切关系的。
但问题也出现了。据我了解,有一些企业的税收负担增加了,特别是中西部企业需要更多资金,税收负担重了,完成任务就困难,目前的研究就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怎么让纳税人有更多的税后资金用于创新和开拓海外市场。
蔡继明:好的方面是政府手里面钱多了,可以集中财力办大事,特别是关系国计民生、共同长远利益的。但纳税人的负担就会加重,财政收入的增加是否应该和国民经济、GDP增长的速度保持合理比例,显然,这些年财政收入增加的速度超过了GDP增长的速度。
第二,财政收入占GDP的总量偏高,这个比重在国际也会有一般的规律,我们国家占的比重偏高了。年收入超过12万纳税登记的政策,不太有利于培育中等收入阶层,12万收入阶层基本上是知识分子、科技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甚至一些公务员,12万好像很高,但这些人工作负担很重,承担的家庭负担重,把税收负担重压在这部分人身上,不太有利于培育扩大中产阶级,中等阶层的收入的目标。
主持人:贾康老师,你的看法是什么,财政政策又是如何出台的?
贾康:我国年度财政预算收入计划依据的是经济测算,经济测算的龙头指标是当年国民经济计划规定的,07年的指标是8%,财政收入计划在预算内体现的要匹配,结果财政收入增长14%多一点,实际结果增长32%点几,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较多,一次性特殊因素,去年增收的1.2万亿超出预算增长,这里有大概1/3属于一次性的特殊因素和政策性因素,例如5月30号证券交易印花税从千分之一提到千分之三,这使一年财政收入多收了1800多亿元。这体现为税收负担,影响了一批股民。比如在账务处理上,铁路系统国有资产收益并不是全在2007年一年发生,但在2007年被体现出来。
除此之外,还有技术性因素,07年物价上涨较高,财政收入就限价,物价越高,财政收入越高,GDP是不变价的,如果把这两个口径统一起来做对比,最好的办法是把GDP也还原成限价,要加上约5%左右的物价上涨,CPI是4.8%,其他综合的可能在5%左右,这样两者的差距要缩小。
另外,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单看二、三产业的增长率,比GDP高一些,第一产业发展幅度达不到GDP11.4的水平,三个产业加在一起,二、三产业要高一些。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二、三产业,做对应性的比较落差又缩小了一块。
再有进出口,这几年进出口增长率在20%多,特别是进口会带来非常可观的税收收入,进口跟财政收入间的差距就更小了。
再有,这一年的经济效益,不少税收,从企业所得税来看,07年的增长幅度是40%几,比整个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还更高一些,这是总体效益水平的反映。
还有,每年都说税收征管在加强。综合起来,征税的因素不是主要的,大家感觉到税负重,企业这方面呼声高,这和税外的很多东西有关,税外的负担更多而乱,还有不少减税措施。综合看,这几年财政收入的大幅增长,是前些年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略低状态以后恢复性的增长。总体上,还是该肯定的。另外,税制还有改进余地,个人所得税是较粗的处理办法,但限于种种条件,还没做出系统可以改进的条件,还要探讨怎么改。很多税制都是有欠缺的。要调节收入差距,除了改革个人所得税,还要考虑应有财产税,比如遗产税,不动产税,现在都在探讨状态,还没有任何实际的制度安排。
贾康表示希望全国推广增值税转型
主持人:一些说法是,征收这么多税,与经济增长GDP指标在编制预算方面是挂钩的,有很大关系,但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上是否有问题?
贾康:科学性上,确实是今后在政府财政管理和相关的宏观管理方面的努力方向。因为财政的预算安排它必须依据GDP增长率的龙头指标,比如08年再次规定GDP的增长速度是8%,但上一年我们已在11.4%的高度上,今年8%的目标它代表一种导向,结果很可能比它高,不要太看重增长速度高这个特制,更多注意怎样提高增长质量,一是跟它的呼应性,再是它的导向是要贯彻谨慎原则,如果出现收入增长比较高的情况,相对而言比较好处理。
年度计划和实际执行结果相互吻合,达到这个目标是有距离的。要在综合改进过程中缩小落差。
蔡继明:即使不考虑到这些因素,偶然因素,也是值得探讨的,GDP我们原来预期是,07年初是8%,但GDP增长11.4%,增加了3.4个百分点,财政收入翻一番,有很多不可预期的东西,在年初时没有考虑到,比如增加几个税种,不应该在年初时没考虑到。
贾康:至少证券交易印花税年初时是没考虑到的。
蔡继明:没有考虑到就增加了税种,而且没有经过人大讨论,增加的合法性是值得探讨的,年初财政预算是由人大讨论通过的,突然增加了这么大的比重,事后再让我们认可,如果考虑到这个因素,为什么不适当的也考虑减税因素,比如调节所得税的起征点,调的幅度不够大。比如要求取消利息税,但还是没有取消。
叶青:从上到下,财政有这个特点,凡是收入减少方面考虑的谨慎,能增加支出的,尽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这几年的超收确实较高,有时,财政还是要强调一种平衡,在收入增加的同时,要把大家呼吁减负的措施相应跟上。
我这次来带来了一个建议,作为中部的代表,我感受中部的26个老工业试点城市,从7月1号开始就是增值税转型的问题,是很好的事情,但现在有没有想到试点城市之外的工业企业在盼望什么,我个人的建议就是中部崛起的政策能不能全覆盖,不仅仅是26个,其实也需要像东北振兴一样,给每个工业企业增值税转型,例如我省四个城市,黄石、武汉、襄樊、十堰也能享受老工业基地,也有10多个亿,整个东北是54个亿!增值税转型减少的收入,我省就10个亿,了不起再加20个亿,30个亿,增值税一覆盖下去,对于整个中部作为现代资源的基地是很大的推动,因为我们已经亲眼看到,东北老工业基地五年时间,现代装备制造业的振兴幅度是惊人的,连三峡工程大规模的水电设备都可以生产了,辽宁还是我们国家出口生产最多机床的省份,它的技术支持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增值税转型,以及相配套的国有企业所有的改革。中部应该尽快的实现全覆盖,这个政策是迟早的问题。
再一个正在研究和推广的增值税转型,成都和重庆也提出这个问题来了,他们也是老工业城市,为什么不能享受增值税转型呢?
贾康:最好一步推到全国,受到制约分步走的原因主要是启动增值税时,碰到了经济热度升高的问题,现在所谓两防,就是感觉经济热度升高的压力比较大,通货膨胀的压力促使着有关方面必须采取,没有在年初明确表态把这个增值税转型扩大覆盖面,实际上隐含的就是还要继续研究,还要等待时机,看合适有可能扩大覆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