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金武:中国坚持军转民大方向不会变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2日09:53 中国广播网

  专访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秘书长石金武

  本报记者 张凤安 北京报道

  “军转民,未来几年会有更大的步伐。”说这话的时候,石金武语气铿锵。

  在北京海淀区花园路7号新时代大厦7楼的办公室里,摆满了飞机、船舶等模型。在办公室的里间,则放着一张小床,供休息时用。不过石金武能够使用的时间并不多。

  3月11日上午,石金武在几个会议间隙,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前一天晚上,他刚刚从外地出差回来。作为原国防工科委直管的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的秘书长,最近几年来,他已经习惯了出差,推动中国军转民的发展。

  “仅一项干预天气的技术,就可以让新疆的棉农不再饱受冰雹袭击之苦,这还是几十年前的技术,就可以达到这个效果。”石金武向本报记者表示,“中国军工有最好的技术,但是没有得到很好的民用。”

  身为国防科技工业的学术带头人之一,过去几十年来,石金武长期主持国家政府委托的有关政策法规、调整、改革、军转民等一批重大课题研究,研究成果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防科学技术一、二、三等奖23项。他也先后担任过国防科研院所副主任、主任、副总工程师、所长、院长助理等行政职务。

  方向

  《21世纪》: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出来了,国防科工委不再保留,转而以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由新组建的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作为我国国防工业主管部门,经历此番调整之后,是否意味着我国军工转民会发生变化?

  石金武:中国坚持军转民的大方向是不会变的。这是由于经过3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了的,军转民确实增强了军工企业发展活力,军工自己也不会放弃的,再说我国在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也缺少不了军工这股力量,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国防科技工业要走出军民融合的发展道路,这就对军转民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内涵很深,需要深入研究。

  《21世纪》:就当下我国军工发展来看,在后国防科工委时代,军工发展的方向会不会因为企业自己主导,而改变目前的格局?

  石金武:就当前情况来看值得关注的,一是政府大力推进军民结合产业的发展,就是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发展战略,利用军工技术人才、装备、管理等优势,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集中力量抓好大型飞机、民用卫星应用产业、高技术船舶、大型核电站和重大核燃料项目;另外还要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和天津滨海新区建设,大力推进军工与地方经济融合发展等。

  二是去年经国务院同意,科工委、发改委、国资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的指导意见》,对促进军转民、民用企业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以及进一步增强军工企业发展活力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据我知道,目前军工单位控股的上市公司达54家,逐步还将产生一批上市企业。实施股份制改造和上市对军工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转变经营管理机制、增强持续发展活力和融资能力都起到很大作用,当然也带动了军转民事业的发展。三是大力推进和平利用军工技术造福与人类空间很大,市场需求迫切,军工在长期的军品任务改革中形成一大批成熟的军民两用技术,这些技术转化到某些民用领域,能够带动经济社会的发展,比如在人工影响天气方面就大有可为,在核技术在人们生活中应用空间也很大,需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长期工作积极向前推进。

  军转民调整逻辑

  《21世纪》:国防工业的调整,近三十年来,一直都在进行,有什么样的必然逻辑?

  石金武:20世纪70年代末,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从国际战略和国家建设全局的高度,适时作出了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的战略决策,对国防科技工业提出了“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战略方针,从而拉开了国防科技工业军转民的序幕。

  军事工业不仅服务于国家对军事装备的需求,而且本身又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要适应战争的需要,又要适应和平时期的需要,因此军事工业不但要生产军品,还应生产民品,这是军事工业发展的经济规律。在不同时期,生产军品和民品虽各有重点,但军工企业积极发展民品生产,却是必然规律。我国实施军转民战略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国防科技工业经历了由企业自行开发生产民品到国家计划指导,又由计划指导到市场引导的发展过程,走过了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

  军民结合战略的实施,促进了军工技术向民用领域的转移,推动了我国科技水平的提高,促进了产品结构升级。充分利用军工企业的生产能力来生产民品,带动了有关行业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军民结合战略的实施,还增强了军工系统的综合实力,对军工队伍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30多年的努力,国防科技工业基本实现了由单一军品型向军民结合型、由主要为国防现代化建设服务向为国家四个观代化建设服务的转变,军工各行业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支柱民品,初步建立了军民结合型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实践表明,我国军转民的战略决策是成功的。

  新格局

  《21世纪》:后国防科工委时代,军工如何实现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的格局?

  石金武:现代武器装备系统复杂,技术含量高,投资巨大。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支撑一个军民分离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就连国力十分强大的美国也在积极推动军民一体化。日本和欧洲一些国家实行寓军于民的体制,从制度上保证了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武器装备技术水平迅速提高,国力、军力迅速增强。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创新机制,实现国防科技和民用科技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这是我们党对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内在规律的科学总结,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

  十七大报告也提出,调整改革国防科技工业体制和武器装备采购体制,提高武器装备研制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质量效益。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坚持勤俭建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深入研究新的历史条件下建军治军特点规律和人民战争战略战术,繁荣和发展军事科学。

  实行军民结合、寓军于民,依托国家经济、科技发展,统一考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推动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相互促进、相互转化,做到资源共享,使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建设植根于整个国民经济和科技发展之中,这是国防科技工业武器装备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上一页] [1] [2] [3]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