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应适当提高粮价保证粮食安全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2日10:03 环球时报

  适当提高粮价是保证粮食安全的必要举措

  中国粮食供应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主要还是要靠自身来解决。然而,中国今天粮食生产的形势却已不同于以往,有利条件在减少,不利因素在增多。最近二十余年来的改革开放,都是以城市和工业优先。在资本和劳动力向城市和工业转移后,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主体也如几十年前的日本那样基本靠老弱妇孺,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已受打击。一些原本卖粮食的农民家庭,现在也加入到了买粮者行列。

  农民不愿意生产粮食的动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粮食生产利润太低,有时成本甚至大于收益。这导致原本是粮食主要生产和卖出地、自然条件也更适合种粮的中国南方,现在已不能实现粮食自给,而要靠自然条件相对较差的北方省份提供粮食。这种现象再演化下去,所带来的问题将不仅是中国粮食生产迟早会发生短缺,还会加剧缺水的北方的环境危机。

  到2030年之前,中国人口仍将继续增长,食品结构中对高蛋白质的需求也将持续增加,提高粮食产量因此关系中国未来粮食安全。为此,必须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而其必要措施之一,就是根据市场供求关系,适当提升粮食价格,对粮食价格给予一定程度保护。

  中国以往粮食价格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这跟以往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有关。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都把解决温饱即食品数量当作农产品生产的主要问题,同时农业发展一直是作为工业发展的依附。这种发展战略在工业化初期有着一定合理性,但又包含了对农民利益的削弱。经过多年努力,温饱问题在中国已基本解决,民众的食品需求已进入由求数量满足到求质量提升的新阶段。包含粮食在内的农产品价格上涨,所反映的因此不仅是粮食价格相对市场需求的正常状态,也是保障农民利益的必然要求。去年中国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粮食和食品价格上涨。这对鼓励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和提高农产品品质,是必要的。

  不过,又要看到,粮价上涨主要影响的是中低收入家庭,一些城镇居民去年因此减少了肉类食品的消费,不少家庭的消费水平有所降低。解决这一问题,国家运用宏观政策手段抑制物价的措施只能说是临时性的,从长远来看,要防止因粮价上涨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就要对解决民生问题有新举措。要对低收入家庭根据粮价上涨情况及时增加补贴,以保证他们的日常消费特别是粮食消费基本不受影响。还要通过制度创新加强收入分配的公平性,提高中下层民众的收入水平,使他们能够在经济上从容面对粮价上涨压力。▲(作者程亚文是北京学者;原文刊于2008年3月10日《环球时报》11版)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