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聪:一半银行家,一半抗艾义工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7日11:48 南方人物周刊
杜聪:一半银行家,一半抗艾义工
杜聪

  前华尔街投资银行高级雇员

  香港智行基金会主席

  他为这些孩子着想的,远胜过他们死于艾滋病的父母,从小学、初中、高中到中专、技校、大学,杜聪甚至为他们毕业后的出路想办法。2006年初,他带着一批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的河南孩子南下深圳、广州,帮他们在私企找工作

  本刊记者 李宗陶 发自上海

  3月13日,杜聪在北京出差,身份是欧洲一家银行企业融资部的高级职员。2007年初,他结束了6年没有收入的状态,找到了这份工作,但同时,他依然是香港智行基金会的主席,依然利用双休日去北京的办事处处理事务。

  2008年,是杜聪从事艾滋病孤儿救助的第7个年头。他伴随着一批批受救助的孩子度过了12个学期,其中一些人已经进了大学。

  华尔街高级雇员的忧虑

  杜聪出生在香港。小学和初中读的是香港圣方济教会学校,初中毕业全家移民去了美国。他在旧金山念完高中,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读完本科,之后考入哈佛大学,在东亚研究院攻读硕士学位,曾是杜维明的学生。1991年毕业后回到纽约,在华尔街一家投资银行工作。

  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发现首例艾滋病,纽约和旧金山恰好是风暴眼:一群同性恋者莫名其妙地死亡。杜聪的一位中学数学老师后来也死于艾滋病。“鸡尾酒”疗法发明之前,人们几乎认定,所有的艾滋病人都会死亡。

  银行的融资项目涉及高速公路、发电厂等大型工程,杜聪因此有机会去内地偏远的地方出差。那几年,仅贵州省他就去过8次,还有山东、湖南、湖北等省份。他感受到内地的人们对艾滋病的无知和艾滋病可能蔓延的迹象。90年代的中国是否会重蹈美国覆辙,出现艾滋病爆发或死亡的高峰?这是杜聪经常问自己的。

  把智慧和拯救付诸行动

  华尔街投资银行的生活是另一种图景。经常性地每周工作超过80个小时,偶尔达到100小时,“很忙很忙,所以人家都说,在那里工作一年,相当于拥有在别的地方工作三年的经验。”

  杜聪当时的年薪,即使放到今天也是金领中的金领。每天上下班,他有专门的司机接送。银行里还有好几架私人飞机,去某些地方出差,都是坐飞机,“那种小飞机让我觉得有压迫感。”回首那一段奢华时光,杜聪觉得,“那样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蛮奢侈浪费的”。

  1995年,他被瑞士一家银行派驻香港,位居联席董事(相当于副总裁)。两年半后,他担任法国一家银行的副总裁。

  1998年,杜聪与好友成立了智行基金会,做艾滋病的预防宣传和安全套的发放。智行,就是“把智慧付诸行动”的意思。

  2003年,杜聪获“香港十大杰出青年”称号。此后,他还入选过“200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获得过“2006杰出世界青年”称号。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