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道:“锵锵”外的锵锵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7日11:51 南方人物周刊
梁文道:“锵锵”外的锵锵
梁文道

  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嘉宾

  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主持人

  香港商业电台一台台长

  著名专栏作家

  香港兆基创意书院文化顾问

  香港特区政府环境保护运动促进委员会委员

  内地观众认识他,多是通过“锵锵三人行”,但他的“身份”,显然远远不止窦文涛身旁那个侃侃而谈的“知道分子”

  本刊记者 安库雷 发自北京

  17岁的专栏作家

  1971年,梁文道刚出生4个月,就被抱去了台湾,在那里一直长到初中毕业。彼时台湾很多帮派,文道十四五岁,认了十八九岁的大哥,跟着老大上街吃啊喝啊赌钱啊,当然也有打架。

  两群小混混约好了时间,到某个中转车站碰头,车站旁正好有个书店,若是到得早了,梁文道便闪进书店,边看书边等。时间一到,嘴里吼着“你们找死”,就拿着棍棒冲出门去。

  台湾的小混混不读课本,不等于不读书。事实上,梁文道开始读川端康成,就是老大推荐的。他本人更中意哲学,初一就开始读殷海光,读胡适,读罗素。

  初中毕业后,“没有高中愿意收”的梁文道被父母接回香港。

  1988年,17岁,高三。已是左派先锋青年。因为在台湾受了太多“忠党爱国教育”,又在天主教学校念书,回到香港这个自由社会,见到三方观点,“你过去对‘国家’的观念、你的整个历史观,就崩溃了”。

  于是开始读马克思,搞小剧场,去“歧视女性”的选美会抗议。总之,“有很多意见”。有人对他说,你那么多意见,就自己写点东西啊。家里一直订《信报》,便给《信报》投稿,反驳某位评论家的剧评,两星期后,稿件见报。

  投到第三次,编辑打电话来了,“那些文章都是先有初稿,再誊改一遍,写字一小心,字体就像女孩子,所以呢,编辑打电话问我妈,请问梁文道小姐在吗?”

  母亲解释了一下,说,“他上学去了。”

  “教书去了?”

  “不,他念书。”

  “哦,念大学?”

  “念中学。”

  17岁的梁文道就此走上专栏作家之路。

  香港商业电台台长

  在他和林奕华这样的文化人眼里,香港是一个高度同质化的商业社会,“(文化产品)满盘皆赢,或者满盘皆输”。2002年,他曾入主香港商业电台一台,由小众而大众,一年多后却因“理念不合”,重返边缘。

  “我的朋友蔡东豪,当时商业电台的总裁,跑来牛棚找我,问我有没有兴趣去做台长。我以为他开玩笑,我从来没有一天在办公室里坐下来打过工,你让我不只坐办公室,还要做管理,不只做管理,还要管一个电台,不只管理一个电台,这个电台还是全香港收入最高影响力最大的电台,电台有几个大名嘴,比如郑经翰,号称香港10点前特首,你让我管这一帮人……

  “后来他又找过我几次,用了ultimate exposure(终极曝光)这个词,意思是说,这是一个很难得的机会,像你这样的文化人可以打进主流社会,在主流电台里实践你自己的理想。”

  他同意了。

  “非典时期,我派记者去火车站,去路上,找老百姓说话,问他们,你有什么话最想告诉其他700万人?只录30秒,然后在新闻短讯的前后播放。一天下来,你可以听到上百个普通市民对这个社会的想法,都是没过滤的。

  “也开了一些文化和读书节目,找香港才子陶杰开了一个节目叫‘光明顶’,想帮香港人改变一下思考方法。还有时事节目‘风波里的茶杯’,香港主流社会相信新自由主义嘛,我就请一些左翼知识分子谈经济政策,故意来把它弄乱一下。”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