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负责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7日12:17 央视《面对面》
专访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负责人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张军

专访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负责人
最高人民检察院常务副检察长张耕

专访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负责人
主持人董倩

专访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负责人
面对面

    央视《面对面》播出:《专访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负责人》,以下为节目内容。

  导视:

  两会重要议程——审议两院报告

  公正与效率,5年来,全国法院取得了哪些进展?

  董倩:这个历史性的进步是怎么体现出来的呢?

  张军:我们过去五年受理的案件数3000多万件,是改革开放初五年的260万件的10倍多。

  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全国检察院又有哪些突破?

  董倩:您感觉到什么样的变化?

  张耕:我们的职能作用切实地发挥,我们的检察改革扎实地推进,我们的队伍的素质在逐步地提高。

  面对面——董倩专访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负责人。

  董倩开篇语

  董倩:每一年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都是两会的热点,今年尤其如此。因为今年的这两份工作报告是对过去五年,他们工作的一次总结和梳理。对于老百姓普遍关注的一些焦点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听一听,两院的负责人是怎么说的?

  人物封面

  张军 二级大法官

  1956年10月出生 山东博兴人

  1985年获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硕士学位

  2003年7月任司法部副部长 党组成员

  现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解说:2008年3月10日上午9点,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听取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肖扬同期:2003年至2007年,共审理各类案件20451件,比前五年上升0.78%。

  解说:对于中国的法官们来说,过去的5年是颇为忙碌的5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审结各类案件的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2007年,审结案件885.1万件,其中,审结民事、刑事、行政案件609.2万件,比2003年上升7.17%。而同时,一审裁判后当事人服判息诉率达90.01%;生效裁判正确率达99.63%,比前五年上升0.11%;审结检察机关提出抗诉的案件67853件,比前五年下降16.63%;接待群众来访和办理来信1876万件次,比前五年下降55.58%;可以说,在过去5年里,全国各级人法院在案件巨幅增长的情况下,审判质量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

  董倩:这个历史性的进步是怎么体现出来的呢?

  张军:我们最近五年受理的案件3000多万件。是改革开放初五年的260万件的10倍多,在这五年,法院的法官数量没有明显地变化。几乎是每一级法院,每一个法官这些年来都在超负荷地工作。那么这个成绩的取得,我觉得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

  董倩:为什么会在过去五年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张军:与最高法院坚持社会主义司法理念,落实推进各项改革措施,落实各项队伍管理的这个要求,都有直接的关系。过去五年,最高法院制定发布司法解释85件。制定规范性的司法文件指导审判工作180多件,同时通过我们的公报,发布带有指导性的案例160多件,对于各级法院全体法官理解法律、正确适用法律起到了很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于民事审判,我们提出的审判原则是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案结事了是我们的基本要求,那么有了这样一个审判的指导原则,人民法院的调节结案率明显地提升。过去五年,调节结案达到53%。

  解说: 从2006年开始,全国各级法院认真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5年来,共依法宣告1.4万名刑事被告人无罪。

  董倩:宽严相济这个政策,推行到现在这,效果是什么样的?

  张军:应该从严的,41%的重刑率,在整个犯罪重刑率当中大大地提升了。应该从宽的案件,像未成年人,我们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能不判处实刑,能不收到监狱里执行的,尽量把他们放到社会,留在学校,留在家庭,发挥社会的作用,去改造他们,去教育他们,实践证明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肖扬同期:提高司法效率,及时化解纠纷。在刑事审判工作中,对被告人认罪、控辩双方无异议的案件,简化庭审环节,提高审判效率。

  解说:“迟来的公正不叫公正”,这是肖扬院长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在过去的5年里,全国各级人法院在审判质量上取得进展的同时,审判效率也是逐年提高,2007年全部案件审限内结案率达96.06%,比2003年提高0.78%。

  董倩:公正对于法律来说永远是第一位的,但是人们可能往往有这样的愿望,就是在满足我公正得到实现的同时,希望能再快一些,就是在效率上也能够相应地提高,这在过去的五年里面,这个效率和公正,你们是怎么去分布这样的一种精力的?

  张军:过去的五年,甚至时间更长一段,法院的案件有人形容是爆炸式地增长。那么在过去五年我们在司法改革上,加大了这方面的力度,要求更多的依法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也就是说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法定的审限6个月,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时间能够节省一半,三个月。那么各级法院为了解决案多人少的矛盾,更多地采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70%左右的案件适用简易程序审理,这就大大地减轻了法院的工作量。

  董倩:怎么去保障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公正还能够得到切实的保障?

  张军:哪些案件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哪些案件不能适用简易程序,法律有明确的规定。那么只要是依法来处理当事人都会接受,拿刑事案件来说,被告人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人认罪,那么事实清楚,证据充分,检察机关同意,就可以适用,如果当事人认为我无罪,不管是适用什么程序,我无罪,依法必须适用普通程序。比方说,我们一个基层法院的女法官,一个人带领了四个助理,两个书记员,一年审理简易程序的刑事案件2000多件,是全国法官平均水平的甚至是10倍,效率明显地提高,质量呢,上诉案件,这2000多件里就是十几件,而且二审法院完全地维持了原判,质量得到了百分之百的保证。

  解说:这是两幅反映“执行难”的漫画,从这两张漫画上我们清楚地看到,即使是当事人得到了法院公正的判决,但是他们却得不到应属于自己的财物。“执行难”的问题,是近年来社会各界关注、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在过去的5年里,全国各级人民法院一直探索有效解决“执行难”的途径,最高人民法院依法协调和督办跨地区民事执行案件1038件,监督指导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加大执行协调工作力度,到2007年,执行标的金额17276.2亿元,增长28.19 %。当事人自行履行率比前五年提高3.63个百分点。

  董倩:自动履行率这个数字的提高是不是意味着就是当事人他这种对于法律的尊重,还有履行的意识提高了?

  张军:肯定有这方面的因素。同时,也表明人民法院审理、审结案件的公正性,公正程度进一步地提高了。

  董倩:换句话说?

  张军:我应该把欠人家的钱还回去。如果以前,那么你认为判决公正,但是你没有把道理给我讲清楚,我认为你判的不公正,不公正的裁判我为什么要执行呢?当事人不去自动履行,法院就应当依法强制执行。在过去的五年,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案件比例是11.91%。

  董倩:我们怎么看待强制执行的数字是逐年减少了,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

  张军:自动履行的多了,必须强制执行的就少了,而且必须强制执行的是逐年逐年地减少,说明法院裁判的效果,逐年逐年地提高。

  董倩:就刚才您给我介绍这两组数字让人看到,就是这个执行难呢这些年还是有改善的,但是现在社会上的确是有这样的怨言,就觉得一个官司下来以后执行难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张军:从2007年1月1号起,在全国法院实行,就是被执行人的信息在全国法院联网,我们还想通过这个进一步的工作,与银行的企业、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与工商管理的车辆管理的出入境管理的数据库进行联动,对于那些有执行条件又拒不执行的这些当事人他的融资活动,高消费活动、出国履行给予限制,对于这些有条件执行不执行的人形成一定的压力,促进他们依法执行。同时,我们在法律制度上也采取进一步的措施,促成修改了《民事诉讼法》。那么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被执行人有财产报告的义务,也就是说,在当前和收到法院通知执行的文书以后,前一年的被执行人的财产必须向法院如实报告,拒不报告,虚假报告,法院可以罚款,可以拘留,采取强硬措施。2008年,4月1号以后,民事诉讼法执行以后,那么这些执行的有利的举措,人民法院认真贯彻执行,相信执行的工作,执行难的问题会进一步得到有效地解决。

  导视:5年来,针对告状难、申诉难,全国法院系统实施了什么举措?统一行使死刑案件核准权实行一年来,情况又是怎样?请继续收看《面对面》——董倩专访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张军。

  解说:告状难、申诉难一直是老百姓反映强烈的问题,5年来,全国各级法院,也在一直下大力气解决这个问题。到2007年,最高人民法院审查申诉和申请再审案件9860件,监督和指导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审查申诉案件55.7万件,其中申诉符合再审事由进入再审程序的案件18.4万件,占全部生效案件总数的0.71%。

  董倩:张院长,“告状难”这个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

  张军:如果说时间的话,那至少是有10年左右了。

  董倩:这五年,这方面的改善情况又是什么样的?

  张军:应该说总体来说解决了,过去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我们法院改革自己的工作,把法律的原则要求在审判实际工作当中灵活变通,便民、为民,比较好地解决了老百姓告状难的问题。比方在法院的立案工作,过去是在办公室,在窗口。现在绝大多数法院设立了一个立案大厅,在这个立案大厅里把什么样的案件向哪一级法院的起诉,起诉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应该提供哪些证据,讲得非常清楚。我们在基层,10000多人民法庭,现在接近70%实现了法庭直接立案,我们更在许多偏远的地方设立了巡回审判点,在全国法院现在有10000多个这样的巡回审判点,主要是在田间、地头,在矿山,甚至在林区,在海上,就地立案,就地调查,当庭调解,当庭裁判,大大地方便了老百姓的诉讼,老百姓形象地把他们叫做马背法庭、海上法庭、田间法庭,效率大大提高。

  董倩:申诉难是主观上的难,还是客观上的难,这个难它怎么出来的,根源是什么?

  张军:过去老百姓打官司,往往就是一个是非的问题,很多老百姓说,我不争馒头,就争这口气,我胜诉就可以。现在,可以说,每一起正义的后面都是利益,少则几千几万,多则成千上亿。如果原告人,为了自己的实际利益向法院起诉,哪怕差一个百分点的赔付率都可能是几十万几百万的差距,他认为不公,那么就要无休止地申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仅仅靠再审,解决申诉难的问题,它永远解决不了。

  董倩:那有什么办法呢?

  张军:我们就在源头上加大解决这个问题的力度。也就是在裁判上,在一审和二审上使我们的裁判,最大限度地落实公正的要求。也就是调解结案的比例增加,当事人自动履行的比例增加,要求强制执行的案件比例下降,申诉,再审,这样的案件就会自然地降下来。

  解说:在过去五年里,最高人民法院在依法惩治犯罪的同时,积极稳妥地推进司法改革,完成了中央确定的由法院为主落实的9项改革任务,人民法院第二个五年改革纲要确定的50项改革项目也基本完成。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最高人民法院从2007年1月1日起统一行使死刑案件核准权。

  董倩:这个制度实行一年以来,效果是什么样的?

  张军:这样大的一个改革,进行得非常地平稳,非常地顺利。保留死刑,严格控制死刑是国家的一贯政策,得到了更好地贯彻和落实。死刑案件核准权统一行使,不是一个单纯的问题。围绕到核准权统一行使这件工作,我们在整个刑事审判工作上,进一步地做到严格依照法律按照程序去办事。比方说,死刑案件的二审,过去基本上是不开庭的,现在我们要求符合法定条件必须一律开庭,这就进一步地为案件的质量打好了坚实的基础,保证了死刑案件的质量,从一开始就能够得到切实的保障。

  肖扬同期: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与人民法院司法能力相对不足的矛盾仍然较为突出。

  董倩:您觉得接下来的工作,最应当解决的不足是哪一点?

  张军:就是人民群众社会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与人民法院的司法能力相对不足的这一个矛盾,恐怕短期内不会很好地消解。

  董倩:您指的短期是一个什么样的时间概念?

  张军:我想未来的五年十年案件还会持续地增长,那么法官的数量,不可能像案件的增长那样,无限地去增加。过去的几年已经证明了,为了解决这个矛盾,解决我们面临的这样一个困难,只有向改革要动力,向法院的深层次的深化的管理去要效率,没有别的出路。

  董倩:那么对于法官的这个素质,在未来几年有什么样的计划?

  张军:我觉得这又是一个在现阶段在今后一个时期会困扰人民法院的一个必须重视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少数法官的司法能力必须进一步提高,我们今后通过培训,通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进一步的贯彻落实,那么来实现普遍的提高。

  董倩:据您的了解,在过去的五年里面,老百姓对于各级人民法院的满意度,是什么样的?

  张军:我想对于法院的审判工作,老百姓的满意度可以在良好的这个标准上来判定。那么我想,作为法官,作为法院,应该向优秀这方面做更大的努力。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