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期待用得放心吃得安全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8日11:03 观察与思考

  期待节能减排天蓝水清

  刚刚步入2008年,南方的冰雪灾害就给我们以警示。全球生态环境的变化让我们支付了1111亿元的“巨单” 。而将视角回望,十几年间,我们为生态破坏已付出的代价其实更为巨大。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把“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列为今后执政面临的八大问题之首,凸显生态问题的重要性。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也强调,今年是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关键一年,务必增强紧迫感,加大攻坚力度,力求取得更大成效。

  “十一五”规划提出五年单位GDP能耗下降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经过各方面努力,中国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2006年,中国单位GDP能耗由连续三年上升转为下降1.23%。2007年,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近年来首次实现双下降。

  尽管已出现好的势头,但在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环保局局长张全看来,形势并不乐观。“必须看到,节能减排的成效仍十分脆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面临着艰巨挑战,实现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任重道远。”张全指出。

  2008年是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第三年。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从十个方面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力度,包括建立淘汰落后产能退出机制、抓好重点企业节能和重点工程建设、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以及完善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奖惩机制等。去年年底,国务院发布关于节能考评实施方案的一系列文件。从今年开始,地方省级官员如果节能成绩“不合格”,将面临问责和“一票否决”。这意味着今年我国将以更加坚定的态度全力推进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节能减排的十项措施,从中可以看到国家实现减排目标的决心坚定不移。”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发改委主任李妙娟表示。

  “节能减排目标已经不是能否实现的问题,而是必须实现的问题。否则,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将受到制约。” 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专家周大地说。

  目前,中国已经出台了包括产业调整、引进外资,以及土地、税收、财政、金融等方方面面的政策来推动节能减排。 2008年,生态文明建设将进一步推进。资源税改革方案有望公布,财税杠杆将被更加频繁地用于调控资源消费。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将不断完善。备受关注的能源法也有望于2008年提请审议。

  “节能减排工作才刚刚开始,”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牛文元提醒,“这是一条需要政府、企业和全社会共同努力的道路。”

  让我们从点滴小事做起,从顺手捡起身边的废纸片开始,从不随地吐痰开始,从少开一天车开始,从及时关闭电源开始……珍惜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珍惜我们头上的这片蓝天。让我们的祖国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

  期待用得放心 吃得安全

  “专项整治”无疑是整个2007年中国食品安全领域最重要的关键词。

  这一年,政府成为了主角。

  2007年7月27日,国务院召开了全国质量工作会议,这是时隔七年之后召开的一次会议。

  一个月之后,全国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中国成功地打赢了这场战役,专项整治确定的8项任务、20个工作目标及12个100%的量化指标总体上全部实现。调查显示,整治期间超过九成的人们普遍感受到了食品安全问题的改善。从国家监督抽查来看,2006年全国食品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为77.9%,2007年上半年达85.1%,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保持稳定,并呈上升态势。

  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用得安心,让出口产品享有良好信誉,这是政府工作报告作出的庄严承诺。今年国家将采取加快产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制定和修订等措施,来加强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快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制定和修订。健全食品、药品和其他消费品安全标准体系;要完善产品质量安全法制保障。加快制定修订涉及产品质量安全的法规,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紧密衔接的机制,加大对违法违规企业的惩处力度;要健全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严格执行生产许可、强制认证、注册备案制度,严把市场准入关。提高涉及人身健康和安全产品的生产许可条件和市场准入门槛。加强食品、药品等重点监管工作,严把进出口商品质量关。认真落实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制。

  “报告对食品安全问题有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反映了政府对事关百姓生活的‘幸福指数’深切关注。”全国人大代表廖国勋表示,中国出口食品向来有着严格检验措施,其质量在国际上已得到高度认同,我们产品质量将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

  “今后一段时期内,中国政府将采取一系列更加有力的措施保障食品安全。全国人大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也正在加强立法工作。”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发言人姜恩柱表示,食品安全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中国政府愿与各国政府一道,分享食品安全信息,特别是建立应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协作机制,共同提高应对能力,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增强信息透明度和权威性,确保消费者的知情权。

  目前,中国政府已按照“预防为主、源头监管、全过程控制”的原则,建立健全了出口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全面推行出口食品“公司+基地+标准化”生产管理模式。为确保出口食品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近年来中国加强种植养殖源头管理,加强对生产企业的监管,加强食品出口前的检验检疫,加强出口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经过不懈努力,多年来中国出口食品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所以,当有外国记者问及我国出口食品安全情况时,姜恩柱的话掷地有声:“中国的食品质量和安全是有保障的。”

  过去几年,政府在提高人们饮食水平领域作出了相当的努力。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的全面改善,仅靠某一次的专项整治是不可能根本解决问题的,倘若要维持专项整治期间的成果,还必须投入相当的人力、物力、财力,这对于很多地方政府来说是一项极其艰难的任务。所以,必须建立起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质量追溯体系和责任追究体系以及监管网络,实现全过程监管。

  2008年,我们期待能用得更放心,吃得更安全。

[上一页] [1] [2] [3]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