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国古建筑保护终于迎来春天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9日10:39 青年参考
作者IanJohnson ::编译华宝
几十年来,中国的古建筑和有数百年历史的老宅院屡遭破坏。而如今在中国掀起了一场新的运动,那便是保护历史遗 迹。北京市将中央政府划拨的部分奥运款项用于修复历史名胜。相关官员称,自获得奥运会主办权以来,北京市和中央政府已 花了5700万美元对北京进行改造,其中一部分钱用在了维护老城区上。 在广东台城,古老的民居和祠堂正得到修缮。在北方,黑龙江的哈尔滨也在大力挽救20世纪初叶建造的俄罗斯风格 的石木建筑,对砖结构进行修补,加固图案精美的外立面。山东济南将18世纪的滨水亭台和平房保留下来,放弃了将这些建 筑拆除后以仿古“赝品”取而代之的计划。 过去30年来,中国一直以发展经济作为绝对重点,而重新重视历史遗迹的保护可说是一大转变。在华南,广州市已 建立了市区改造听证会制度。过去,这个城市曾将老居民区整片整片拆除,用于商业开发,房主们不得不迁至郊区,有时候还 要受到房子质量不过关的困扰。而现在,再开发规划只有得到受影响地区70%以上的居民同意才能通过。 在许多情况下,这类保护措施都着眼于吸引游客到历史名胜区观光。比如哈尔滨修复的街区内便有一片包括画廊、咖 啡馆和时装店在内的购物区,而济南老建筑现在成了新餐馆所在。中国许多建筑珍品都已毁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文化大革 命”,或是成为近年来飞速建设和现代化的牺牲品。如今这些重建工作也是社会各界,尤其是学术和建筑界在20多年来,为 保护已为数不多的建筑艺术瑰宝而多方奔走的结果。 过去20年中一直活跃在历史遗迹保护运动前沿的北京作家、社会活动家舒乙说:“政府的文物保护意识比过去有了 很大提高。”北京可说是历史遗迹保护的主战场。作为中国过去900年中多数时候的政治中心,北京古建筑为数众多。但作 为中国最繁荣的城市之一,北京人口已逾1500万,而且数量还在增加。商业化的冲动正威胁着北京历史文化中心的地位, 这也使得北京历史遗迹的保护工作受到全国上下关注。 1949年时,北京还是一个相当落后的城市,面积约650平方公里,四周还围绕着高大的城墙,城里有7000 余条胡同。这些曾经尘土飞扬的胡同如今已铺砌整齐,每天还有大批蹬着三轮车的小商小贩、骑自行车的路人和出租车来来往 往,穿梭于其中。 到如今,在这座古老的城市,已有3/4的老城区被推平。曾有学者在上世纪50年代建议政府,将行政机关布置在 老城外的其他地方,但遭到拒绝。相反,他们将市中心的老宅院拆除,再以符合现代政府要求的办公楼取而代之。到了60年 代,古城墙再次在当地居民的反对声中被拆毁。但直到80年代中国开始大力发展经济后,才开始了大规模拆迁居民区行动, 并导致一批珍贵建筑的损毁,其中包括为了修建金融街而拆毁的500座明代(1368~1644年)民居。 但最近,北京迎来了保护历史遗迹的新契机,那便是2008年奥运会。虽然有很多持批评态度的人认为,为奥运会 修建新场馆和道路会导致更多老居民区遭到、破坏。但恰恰相反的是,为了迎接大批到访游客,北京市将中央政府划拨的部分 奥运款项用于修复历史名胜。相关官员称,自获得奥运会主办权以来,北京市和中央政府已花了5700万美元对北京进行改 造,其中一部分钱用在了维护老城区上。 平安大街曾是北京最具争议的一个项目,此街建于上世纪90年代,有6条车道,整条街横穿老城区,旨在改善北京 汽车交通状况。在道路铺设过程中,有数不清的历史建筑物被拆毁。现在,北京地铁建设在冻结十几年后又得以恢复,大部分 路新线都将穿过老城区的地下。到今年8月奥运会开幕时,北京将开通6条地铁线路,而几年前还只有两条。这减轻了在市中 心修建更多高速路的压力。 北京也对胡同进行了清理和修复。有关部门将电话线路埋进地下,填平路面凹坑,并将那些加剧小巷阻塞的违章建筑 物拆除。由于中国人口迅速增加,胡同内的居民人数已是建国时的4倍。 举例来说,山门胡同曾遍布放煤球的小棚子,沥青路面也因为年久失修而坑洼不平。从去年年底开始,北京市对这条 胡同进行了彻底改造,为这里的200多户人家都装了电暖气。煤棚被腾空、拆除,使这条胡同便于行人和自行车通行(对汽 车来说还是太窄了一点)。路面被铺上了漂亮的铺路石,院墙也被刷成了胡同标准的灰色。北京2008环境建设指挥部总规 划部主管吴可(音译)说:“胡同是很古老,但也很乱,人们随意乱搭乱建。” 更新基础设施也有助于保护老城区。北京市环保局的官员说,过去两年中,有3万户居民已从烧煤供暖改为天然气供 暖,未来两年还将有10万户进行这项改造。市政官员表示,不会拆除那些已修缮的住宅,因此,理论上老城区的13万座民 居将得到保护。官员们说,舒乙等人多年来的呼声也起到了一定作用。舒乙之父、小说家老舍在作品中记录了胡同里的生活,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舒乙一直力争保护胡同,不让它们消失。 北京也在重建一些四合院,那是这座城市的标志。四合院通常是一个院子,里面有4间房,院子中栽有树木。一部分 重建的四合院是给有钱人的,不过也有许多是供低收入居民居住。参与重建的工人还使用着以前的一些技术,比如以榫头连接 ,而不用钉子。舒乙和其他活动家现在已发起了一项活动,保护那些官方划定为“文物保护区”之外的单座建筑。迄今,他们 已成功说服北京市指定了500座这样的文物保护建筑。北京市还同意了一个在中国历史名人故居张挂铭牌的计划,例如鲁迅 的故居就有这样的牌子。 虽然北京老城区已消失大半,但舒乙仍在尽力争取让它们得到合理对待。他说,北京越来越像欧洲城市,有一个古老 的中心区域,其余部分大多经过了重建。在欧洲,老城通常以教堂为中心,而北京的中心地带是故宫及其北面的几个湖。舒乙 说:“我与其他国家的人交流时了解到的一点是,每一个有保护区的城市以前都有过惨痛的教训,只有经历了损失,我们才有 动力为保护剩下的东西而不懈努力。” (::美国《华尔街日报》)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