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组织学生参与保钓游行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9日14:18 《人物》杂志

  保钓先锋

  “保钓运动”的兴起,源于1970年8月12日美国驻日使馆的一则声明。声明中称,美国正考虑将琉球群岛(现日本冲绳县)交还日本,同时还称,“钓鱼列岛是琉球群岛的一部分”。

  历史上,钓鱼列岛以及琉球群岛皆属于中国,清末中日甲午海战后,日本陆续占领琉球及台湾,钓鱼列岛隶属台湾,因此一并划入日本版图。抗战胜利后,美日谈判,一方面无视贫弱中国的主权,一方面企图牵制苏联,而当时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势微言轻,又希冀借助美国的力量对抗共产党,对于许多牵涉主权的问题不曾表态,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美国接管了琉球以及钓鱼岛。

  钓鱼岛事件点燃了在美华侨及留学生怒火,他们发起了第一次“保钓运动”。而此时的中国大陆正在“文革”,关心钓鱼岛问题的知识青年们正走在上山下乡的路途上,对这次运动,知之甚少。

  马英九到达美国,正值保钓运动兴起之时。强烈的爱国热情驱使他奔向了“保钓”的风口浪尖。访美回台后,他与“亚太地区学生领袖访美团”成员一起筹备组织学生参与“6·17保钓大游行”。

  马英九个子很高,相貌英俊,他领头走在抗议队伍的前列,十分引人注目。他是领呼口号者之一,还创造性地喊出:“日本无理,美国荒谬”的口号,令参与游行的大学生,感到异常贴切和振奋。

  暗中观察或者说左右情势的蒋经国正是在此时第一次注意到这个年轻人——马英九。由于“保钓运动”中的突出表现,台大国民党学生党部决定让马英九出任台大学生代联会秘书长。从此,马英九真正步入了学生领袖的行列,也正式成为蒋经国青年后备军的预备人才。

  有人因为保钓运动倒了霉,马英九却成了保钓英雄。他不仅没有被清洗,反而因此增加了自己的政治资本,原因何在?这之间的区别,真是微妙至极。

  “没有缺陷的年轻人”

  宋楚瑜担任“新闻局长”之后,蒋经国英文秘书一职虚位以待。在蒋经国的心目中马英九成为了最佳人选。此时,蒋经国向马英九抛出的牛肉中,并非仅只英文秘书一职,而是英文秘书兼“总统府”第一局副局长。

  在蒋经国身边工作的马英九认真勤恳,蒋说话有浓重的浙江口音,这让马在翻译时偶尔出错,一旦错误发生,马英九内心惴惴不安,他总会找机会向蒋经国一一核实,并坦诚自己的错误。蒋经国对马英九知错即改的勇气,极为欣赏。结果坏事变好事,马英九在蒋经国面前赚足了印象分。

  从留学归来,到蒋经国逝世,马英九在蒋经国身边工作了将近7年时间。与前任宋楚瑜不同,马英九不是那种在政治上长袖善舞,左右逢源的人,就算他有很多机会讨好蒋经国,以求拔擢,可他并无意经营这些,只一心一意将自己分内的工作做好,务必事事精到。

  若无高人指点,便是性格使然。正如台湾媒体评价的,马英九就是那种“不粘锅”性格,政治上不扎派不结帮,我行我素,只要是对的,无论是谁,他都支持;只要是不符合他的观点的,他也会提出意见,如果对方是明显错误或者是在使阴谋,他知道之后,也会以自己的方式提出批评。平常在蒋经国身边工作,除了勤奋,就是认真,凡是分内的事,他一丝不苟,不该他知道的事,他也从不打听从不过问,更不会替人说情。

  有时候,蒋经国会问他:“英九,有什么事吗?”他便知道,这是蒋经国想听一听他的想法。权力总伴随着孤独与傲慢。据蒋经国的儿子蒋孝勇回忆说,到了晚年,蒋经国信任的人屈指可数,马英九是其中之一,他是难得的一个大好人,一个肯对他说真话的人。

  “没有缺陷的年轻人”,蒋经国曾如此评价过马英九,日后,马英九的支持者拿这句话告诉人们,阅尽人世的蒋经国对其评价之高。而马英九的反对者,同样以此说事,让人们相信,他的没有缺陷,正是他最大的缺陷。

  “既生瑜,何生亮”

  1984年,蒋经国调整班子,基调就是本土化和年轻化。而这次调整,对于整个台湾的未来,可以说举足轻重,关系深远。正是这次调整,推出了日后台湾政坛呼风唤雨的人物,李登辉和马英九——李登辉成为接班人,担任“副总统”;马英九平步青云,担任国民党中央党部副秘书长。

  马英九被提拔为国民党副秘书长,党内阻力重重。

  在国民党内,最高职权当然是党主席,其次则是中常委,副秘书长行使秘书长职责,是中常委以下的第一人。马英九一步登天,短短数年,从“总统府”副局长及蒋经国英文秘书,擢升为“副院长级”,毫无政绩却一下子超越了很多人,几成问鼎之势,无论是国民党内部的元老派还是中生代,心有不平。这种超速升迁,一如坐直升飞机,真正是春风得意马蹄轻,一日看尽长安花。

  若论在国民党内部的根系,马英九的父亲此时还只是国民党内部的一名中级党工,在马英九仕途发达之后,他才被连提几级,成为了高级干部。而中生代骨干人物中,陈履安的父亲陈诚,曾是蒋介石最倚重的干将,宋美龄的干女婿,蒋经国到台湾后的紧密合作者,后来的“行政院长”以及“副总统”。连战的父亲连震东,在连战进入政坛之前,便已经是“行政院副院长”的级别,是湖北省籍官员的领袖。能力与学历,此二人与马旗鼓相当,为政资历也深。而此时,陈履安是“国家科学发展委员会主任委员”,连战担任“交通部长”,同为部级,低马英九半级。当年名列“四大公子”之一的钱复,此时的职务只不过是“外交部次长”,比马英九整整低了一级。难怪就连宋楚瑜都大有“既生瑜,何生亮”之慨。

  “打扁明星”

  1998年,台北市“市长”选举。宋楚瑜盘算自己的政治前途,垂涎总统之位,不肯受命代表国民党参加竞选,如此一来,马英九站到了前台直面民进党候选人陈水扁,此时陈水扁正在台北市长位置上谋求连任。得知国民党推出马英九和自己竞选“市长”的消息,陈水扁预感到山雨欲来,腥风犹起。

  看陈水扁其人,行政上没什么能力,抓经济更是一塌糊涂。不过,律师出身的他善于抓重点和弱点,很会制造话题,又懂得将话题无限放大。他行事没有章法,却注重实效,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反观马英九年轻持重,办事有条不紊,循章守矩。他在“法务部长”任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民众一片叫好之声。个人又洁身自好,非常爱惜自己的羽毛。

  为了打击马英九,陈水扁祭出三颗重炮,接连轰击:

  第一发炮弹:“马英九担任‘法务部长’及‘政务委员’期间,岛内治安败坏,连续发生刘邦友、彭婉如、白晓燕等三大刑案,连‘内阁’声望都跌落谷底,马英九却潇洒地说了一声‘不知为何而战,为谁而战?’然后拍拍屁股离开。”

  第二发炮弹:“马英九任内,调查局连续发生严重风纪事件,包括调查站主任涉嫌强暴女秘书案、调查员涉入贩卖吗啡案、调查局副局长程泉非礼事件,更让民众对司法人员的信心荡然无存。程泉案后,马英九于7月11日接受媒体询问,为了推卸责任,居然说:“我在‘法务部长’任内是不管‘调查局’的!”

  第三发炮弹:“马英九任内,发生严重的黑道介入职棒签赌案,使台湾职棒运动重挫。职业棒球比赛,在台湾属于第一热点运动,民众参与程度相当之高。所以黑道组织介入职业比赛,确实是台湾社会的一大问题。”

  面对陈水扁攻击性的竞选文宣,马团队气翻了,在竞选指挥部里对陈水扁破口大骂。竞选班子一致主张反击,却没料马英九断然否决:“不能反击,我们一反击,就中了阿扁的计。”

  马英九确定的竞选原则是,他玩他的,我玩我的。不对对手进行任何攻击,只是打出自己的旗帜,公布如果当选,在任内要干哪些实事。

  马英九认为,目前台湾的选举,已经陷入了一个怪圈,相互谩骂,成了一种常态,这是一种极不正常的行为。他既然要参加竞争,那么,就要进行一场文明竞选、公平竞选、清洁竞选,绝对不搞人身攻击那一套。

  最终,马英九成功打败了陈水扁,从此在台湾有了“打扁明星”之称。台湾媒体,则将他称为唯一打败过陈水扁的国民党人。

  马英九也曾比较过自己与陈水扁的领导风格。“他(指陈水扁)比较鸭霸作风。我们常讲冬天寒风跟太阳的故事。他像冬天刮的寒风,使人得穿着厚大衣。我比较像冬天的太阳,使人感到温暖。同样是拆违建,我也拆了好多处,不但没有激烈抗争,更不可能有人自杀,至少还有两次办感恩餐会,这在台湾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

  马英九等于马英狗?

  马英九台北“市长”的任期是非常微妙的。他刚上台时,“政权”还掌握在国民党手里,办起事来自然顺畅。可在任不到两年,风云突变,国民党的天被翻了,轮到民进党“坐天下”,于是出现了逢马必反的情况。

  一直以来,马英九总以温文尔雅,翩翩君子的形象示人,然而从另一个侧面讲,他却是实实在在的民意强人。因此,在他的身上寄托了蓝营的所有期望。枪打出头鸟,民意如此,民进党未雨绸缪,自然要想尽一切办法对付他。

  2000年,台湾“大选”的结果应验了那句老话: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国民党内连宋相争,血肉横飞,最终让陈水扁及民进党收入政权。3月18日,开票当晚,数千国民党老党员及民众彻夜聚集在国民党中央党部大楼前。愤怒的群众向国民党中央党部大楼投掷鸡蛋和石头,在大楼墙壁上贴满要求李登辉下台的标语,他们斥责李登辉出卖国民党,“弃连保扁”,“耍两面派手法”。

  2000年选举的失败使一些有识之士站出来,要对国民党进行大手术。手术的第一步,便是要肃清“党贼”李登辉。

  老奸巨滑的李登辉紧抓党权,不肯松手。为了稳定局势,他向外宣布,半年后考虑辞职。可愤怒的民众不愿妥协,他们表示:“李登辉不下台,我们天天来。”

  连续多天的集会给台北的秩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身为一市之长的马英九最是着急。马英九认为,即使是集会,也应该依合法程序,虽然他本人力挺连战,出于“市长”的职责和自身对“法律”的尊重和执著,他支持反李行动应合法且有节制。所以,他亲自去见示威者,劝说他们离开,并且答应将他们的意见面呈李登辉。当马英九拿着示威者的抗议声明抵达李登辉官邸时,李登辉对侍卫说:“你告诉他,我已经睡了。”事后,李登辉向记者透露:“我才没有睡,我们全家都在看电视,我才不见那只狗。”

  马英九被叫马英狗,出处就在于此。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