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中国商贸城:“走出去”的决心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5日10:49 《环球》杂志

  《环球》杂志记者/王洁明

  4月初,瑞典首相赖因费尔特将首次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北欧最大的中国商贸城项目——“瑞典中国商贸城”,再次成为两国关注的重要话题。

  “不是简单的中国小商品城”

  瑞典卡尔马中国商贸城的投资商骆金星近日在接受《环球》杂志采访时,几次提到去年6月参加的一次活动,那是瑞典国王古斯塔夫·卡尔十六世欢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宴会。“我觉得这是瑞典方面对我们企业的一种肯定。这也更加坚定了我要通过瑞典中国商贸城这一项目,构建中瑞甚至中欧间独特商务平台的决心。”

  2007年,骆金星和他的凡尔顿集团的名字在中国媒体上频频出现,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他自己甚至也成为一个“话题人物”。因为在他推出的招商项目中,一名中国商人只要付出300万元人民币,就可以拥有一个瑞典公司、一个瑞典商铺和一套瑞典住宅。通过运营这个瑞典公司和商铺,投资者不仅拥有了一个国际商务平台,并且可依据瑞典法律,使得自己和全家获得瑞典绿卡,从而真正实现去北欧定居创业。

  投资数亿建造的瑞典中国商贸城共有1100个商铺,推出后仅半年,申请者就达9000人之多。

  这个商贸城坐落于瑞典南部名城卡尔马。骆金星认为,卡尔马不仅在地理位置和历史传统上具有北欧及波罗的海地区中心的概念,并且和斯德哥尔摩等大城市相比具有投资成本低、物流基础设施可改造性强以及地方政府大力支持等竞争优势。在某种意义上,它和中国著名的小商品城义乌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迪拜也是这样。从最初的小城成为现在中东的商品集散地,就是通过包括中国商贸城在内的一系列商业项目的运作。”骆金星说。

  瑞典卡尔马市政府也确实给予了很优惠的条件:较低的土地成本,允许中国人来建设并使用中国原材料,配合凡尔顿集团在欧洲以及中国进行市场推广。中国商人在全球最发达的国家之一进行巨额投资的消息传遍瑞典。

  这几年,其实正值中国商品城在海外遍地开花之时,但取得巨大成功者鲜有。甚至有的因为运营不当还引起了当地的抵制。“我事先考察了很多国家的中国商品城。我之所以要把住宅项目和商铺结合,并且采取产权销售而非传统的租赁形式,就是为了让投资人能在当地落根,真正地开展经营。很多中国商人在别的国家以试试看的心态搞一把就走,给当地带来很多负面影响。”骆金星说。

  为了避免其他海外中国商品城经常发生的价格竞争,凡尔顿对行业实施了分类和准入制度并制定了一套独特的报价体系;为使中国商人更快地融入当地文化,凡尔顿和卡尔马政府分别制订了对当地市民和中国商人的培训及沟通制度;为增加流通,启动了庞大的电子商务平台;为让投资者有更多的收益,凡尔顿还和欧洲的投资银行与基金合作,计划让商铺投资者持有商贸城股权,如未来中国商贸城在欧洲上市,则可获得超额回报。

  骆金星认为,中国加入WTO后,中国与西方国家的贸易摩擦增多,给很多外向型中小企业带来不利影响。如果中国人能通过自己注册的瑞典企业来进行产品的海外商业销售,则有可能避开一些贸易壁垒和中间环节,如果再能利用上瑞典当地的高科技资源和跨国经营优势,则可能做附加值更高的买卖。这种崭新的海外投资模式得到了国内一些经济学家的肯定,也带来了很多讨论。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