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梁开发多媒体教学煞费苦心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6日10:17 SMG

  骆新:长亭外,古道边。

  李梁:对。当时中华民族面临着二十世纪以后,特别是辛丑条约签定以后,面临着这么一个困境,按照我们历史书上讲,中国正式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破家亡,民族危难时期,当时的有志青年,他们想的是救国救民,而这首歌正好唱出了他们的内心深处,他们就要去寻找真理。

  李梁开发多媒体教学可谓煞费苦心,这些年来,他购买了光碟数万张,移动硬盘8个,1千多张储存盘,总存储量已经超过了1个T。如今,他收集的资料广泛翔实,不仅成了自己也成为同事们讲课的珍贵资源。

  骆新:那您得是个富翁,买光盘如果您不买盗版的话,钱可得不少。

  李梁:我在前几年,那是世纪之交的时候,那个时候很多电视台都推出了世纪之交的百年回顾。这个碟片我一看,它是香港凤凰卫视和英国的BBC做的,正好我看他们这个点是怎么来结合的,所以我当时就去看了。看了以后,当时吓了我一跳,他要1500元。

  骆新:您当时一个月挣多少钱?

  李梁:那时一个月不超过两千元,我一看这个不行,所以我就跟营业员聊了一下,我说你什么时候便宜点,我来买。他说标价都打着的,我们是定价的,音像制品它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我就一直想着这件事情,以后每次去我都看看它,蛮不舍得的,我每次拿下来看一遍,把片子翻一翻,但是我不能买。大概后来去得多了,后来又去的时候,这一次我没说,他们先找我,他说李老师,那盘带子我们决定给你,我们以进价给你。

  骆新:为什么?

  李梁:他说你每次来,我们都知道了,我们知道你想要这个盘,所以我们想还是我们以成本价,后来大概我记得五百多元钱。这个片子我现在给很多老师都用过。

  骆新:可是我觉得我听您这个故事,我觉得特别悲凉,我觉得为了一套碟,要花这么大力气,你觉得值吗?

  李梁:值不值,我觉得值。因为我能够自己在教学上使用,而且别的老师也能够得益,而学生从我们的教学过程当中,他也有收获,我觉得这就是我们做这份工作的意义所在。

  骆新:那有没有人跟您说,您这是图省事,你最后弄了半天,整个一堂课都让大伙儿看电影就完了,听音乐就完了。

  李梁:那不行,我要把它做剪辑,而且我的电脑知识我全自学的,我现在不是夸口,我也可以做一个片子。

  骆新:真的?

  李梁:多媒体你如果用得好的话,它有的时候会超越内容本身,它的感染力,它的冲击力,这个时候比你的表达的内容,它更有影响。

  骆新:那有没有人质疑过您这种做法,本来是一个可以让学生在思维状态上,或者是在一种理论框架上,能够更好地被建立起来的一种思维,但是被您这种读图时代,这种“小儿科”式的所谓多媒体教学,变成一场看电影了,说您在哗众取宠,其实真正的深度思维,由于多媒体的存在,反而进行不下去了。

  李梁:这个看法有。我觉得区别就在这个地方,也就是说你对这个多媒体,你怎么认识的,你怎么来看待多媒体。难道它仅仅是放电影吗?难道仅仅是看图片吗?它不是的,它是一个内容的承载的中介,任何内容必须有一个媒体,然后你把这些媒体的优点综合在一起,使你的内容发挥得更加出彩,也就是你的理论通过这样讲,理论更加深刻。

  2007年5月起,教育部邀请李梁先后五次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班上,就借助多媒体手段提高两课的吸引力,做了专题培训。

  采访忻平 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

  李梁老师他的特殊之处,在于长期以来在把教材语言转变为教学语言上,下了很多功夫。怎么样把国家意识形态、主渠道一些基本的要求,转化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多媒体形式,所以这个是得到了大家的欢迎。

  采访高御轩 上海大学土木工程专业 学生

  他上课用的多媒体技术比较多一点,所以我们兜了一个圈子回来,会觉得书本上说的那些东西真的是对的,而且是有些东西会折射出一些不同的道理。

  采访林自强 上海大学社科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主任

  学生当中的一些想法,学生的一些爱好、兴趣,他都比较了解,他从学生的兴趣,关注的问题,一点点把学生怎么引导到课程内容当中去。

  采访朱江宁 上海大学国际贸易专业 学生

  我觉得李梁老师应该算对我人生影响蛮大的老师,他经常会教导我们做人应该怎么怎么样,你该怎么样对待你的同学,对待你的家人,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你今后的学习。

  采访刘绍学 上海大学社科学院党总支副书记

  他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他是当成事业来做,所以他投入了很大的热情,投入了很多的精力,也投入了财力,所以他做出的课件能够吸引学生,能够和学生产生共鸣。

  采访忻平 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

  他有一种不搞清楚不罢休的精神,他一定要做到最佳状态才能作罢,即使这样,做完之后,他也永不停止,会经常修改,到处找资料,再使它完美,日臻完善。

  广告点二

  凭借独特的授课风采,李梁把它的政治理论课大枣成了上海大学的一个品牌。在校园网上,同学们直抒胸臆。李老师的好,除了讲课,还有他对学生的爱护和尊重。

  骆新:有人说现在大学越来越走向说书场,有很多非常高深的学术,其实是必须要让学生有一种能够怀揣敬畏之心,能够认真去思考,可能会比较累,但是要理解这种理论。但是现在随着这两年电视、多媒体的普及,百家讲坛的火爆,更多的大学老师追求一种方式,就是我让学生喜欢就可以,所以在大学讲台上出了各种各样的名言,各种各样的包括像您这种用多媒体的方式。有人说大学成了一个秀场,当大学讲台成为秀场的时候,学术就不再称其为学术了,您觉得您这种讲法会不会被归入到秀场之列?

  李梁:这个讲法我也听到过。大学我们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这门课来说,我们主要的对象是高校的普通大学生。我觉得我们主要是传播,我们是传播,我们不是搞学术探讨。

  骆新:传播就是要通俗易懂。

  李梁:对,我们就是传播。因为我们这门课是,按照现在的分类法,分在公共基础课,基础理论课,也就是说它的学生是不分对象,只要是大学生,不分专业。所以我觉得关键是传播,然后引起学生的共鸣,内心的一种震撼,然后明确他们所肩负的历史责任。我想我们的学生,包括我们的整个教育,应该说未来都在这些学生身上,其实我们是在未来,这是我们的未来,只有我们未来的这批学生,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才能真正地走上复兴之路,真正的民族复兴,实际上在我们年轻的一代,但我们这一代只能付出了。

  李梁常说,让学生爱听,就是我的目标。为了讲台上的精彩一刻,20多年来,李梁几乎投入了自己全部的热情和心血。

  骆新:其实我算算,您就没什么时间是归您自己的了,等于说您每天都在工作。

  李梁:人生就是工作。

  骆新:您认为人生就是工作?

  李梁:生活就是工作,我觉得,这就是种生活,我觉得,这就是生活。

  骆新:那这工作你觉得给你回馈,让你觉得有所收获,挺满意的,体现在什么地方?是待遇,是职称,是收入,还是什么其他的方面?

  李梁:你看我的简历你应该知道,我的职称,我不是教授,我也不是博士,还是个硕士。我是这么理解的,不管别人怎么说,我做我的,我认定的事情我来做,因为他不给我评职称,因为他不给我待遇,我就不做了吗?而且得益的不是我一个人,因为我觉得包括学生在内,包括我们一些同事在内,我觉得给他们带来一种快乐,也是我的一个快乐。

  编导:贾光华 毕丹

  摄像:陈斌 傅力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